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95497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观测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声音的奥秘、身边的材料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

2、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里的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第二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分别选择了沙漠里、水生和石头上植物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

3、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纸、金属、塑料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第五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

4、,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三、教学目标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3通过种植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

5、用科学教育。四、教学措施: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周次1种子发芽了10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幼苗长大了11纸2幼苗长大了11金属2植物开花了12塑料3植物开花了12复习第四单元3植物结果了13测量气温4植物结果了13云量和雨量4复习第一单元14风向和风力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4天气和气候5沙漠中的植物15复习第五单元6水里的植物15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6石头上的植物16科学阅读 科技发展历程37复习第二单元17总复习7复习第二单元8声音的产生8声音的传播9不同的声音9复习第三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