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5496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教学文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拜占廷和阿拉伯两个国家的教育与这一时期西欧的一些教育状况有很大不同,并对后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为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廷帝国。拜占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世俗文化教育体系与教会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互相渗透与对立斗争。,一、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这与拜占廷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从政治方面来看,始终存在着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东政教会处于从属地位。从经济状况来看,拜占廷在其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商业仍在发展,城市依然存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沟通亚、非、

2、欧三洲贸易的商业中心城市,十分繁荣。,拜占廷的世俗教育直接继承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希腊语为通用教学语言,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古罗马的法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拜占廷的世俗教育主要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宫廷教育、府邸教育。,教育概况世俗教育初等教育初等学校(私立)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君士坦丁堡大学(425)宫廷教育和府邸教育教会教育隐修院学校祈祷、读经、行善、生产劳动座堂学校,(一)初等和中等教育拜占庭在初等教育方面一直保留着希腊化时代的传统。初等学校多由私人办理,招收6-12岁的儿童,讲授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圣诗集等初级读物。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

3、内容主要是一些文法知识和古典作品。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持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且信奉基督教。,(二)高等教育拜占廷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七世纪之前,拜占廷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各省的大城市都设有高等学校。其中规模最大、作用最为显著、延续时间最长的世俗性高等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该校成立于公元425年,座落在宫廷附近,其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5世纪时,在该校任教的教授有30多人,大部分是语言学教授。该校修业年限为5年,以文艺作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863年君士坦丁堡大学得以重

4、建,古典文化知识的研究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又重新得到加强。这时大学设有: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数学、音乐、语法、医药、法律等科目,大学进入鼎盛时期。,1045年,君士坦丁堡九世通过改变学校的组织,大力加强帝都的高等学校,将君士坦丁堡大学分为哲学和法律两个学院。从而推动了法律和哲学的研究。此外,拜占庭的医学教育也很发达。拜占庭的医学著作曾被译为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三)宫廷教育与府邸教育在拜占廷,宫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宫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皇帝,主要开设基督教教义、希腊哲学、罗马法理学、军事训练、文法、修辞、历史等课程,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教学一

5、般由特聘的家庭教师负责,某些皇帝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或制订教学计划。,二.拜占廷的教会教育,拜占廷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东正教是中世纪拜占廷帝国的国教,其它各级教会教育皆由东正教会主持。拜占廷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即修道院学校和座堂学校。修道院学校附设在修道院中。在学校里,每个修士都单独有一个房间进行课经和学习,学习内容完全是宗教性的。一些著名的修道院还建有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誊写书稿,不少修道院学校的藏书十分丰富。,座堂学校在拜占廷教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座堂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但并不排斥一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君士坦丁

6、堡大座堂学校是拜占廷最高级的主教学校和最高的神学思想中心。它有权解释教会的政策和教义。在这所学校中,学生以研读神学为首要课业,此外还学习七艺、自然科学和古代哲学著作。它为东正教培养了大批忠实信徒,是圣象崇拜派的基地,在圣象破坏运动中被皇帝封闭。,拜占廷的教育特点:(1)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2)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3)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4)除主教外,所有教士均可以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影响。,影响:总的说来,拜占廷的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作用。并对东欧、西欧、意大利文艺复兴、阿拉伯教育

7、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但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其教育形成了多样的形式。一、萨拉森帝国及各大食国的教育(一)昆它布产生于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当时阿拉伯人模仿犹太人的方式,由粗有学识的人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知识。通常由教师在家中招生授徒。伊斯兰教兴起以后,昆它布便被用作传播教义之地,仍由私人设置。伊斯兰教徒在各地设清真寺后,清真寺边附设昆它布,从而数量大增。其教学内容也由最初的传授实用知识变为以诵习古兰经为主,成为一种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初级学校。,(二)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这是对王室子女进行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教师由统治者聘任,在宫廷府邸授课。除传

8、授古兰经、圣训、历史、诗歌、语法和辩论术外,还讨论治国之道。后来贵族、朝臣和富有人家、仿效宫庭,在府邸延聘学者举办学术讨论会,宫庭学校和府邸教育遂成为特权阶级的特殊的教育机构。,(三)学馆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场所,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水平均因人而异。从教学程度来看,它是介于昆它布和宫廷学校之间的中等教育。,(四)清真寺亦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徒聚会礼拜的圣地,也是兼施初、中、高三级教育的教育场所。清真寺附设昆它布,对儿童进行初等教育,对有一定基础的年长教徒,则授以较高程度的知识。教学中惯常的办法是教师坐于廊下或院中讲课,任人来听,听者环坐成圆形,叫做“教学环”。教学内容除古兰经、圣训、法律之外,还有数学、天文学等,属中等教育范围。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宏大的清真寺邀请学者讲学,各地及各国学生寄宿寺内听讲,独立钻研,与高等学校类似。,伊斯兰教的建筑,(五)图书馆和大学阿拉伯国家的图书馆和大学界限不清,同属于高等教育机构,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搜罗书籍、组织翻译、指导阅读、抄写图书和科学研究。当时,著名的图书馆有赫尔迈图书馆、伊勒姆图书馆、科尔多瓦图书馆等。公元10世纪时,建立了科尔多瓦大学。,二、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