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93812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演示教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1,党的领导和建设教程,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刘宁,第一章总论,2,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把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研究对象、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总目标和主要任务,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第一章总论,3,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一门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研究对象及特点P1(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自身建设的规律,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及实现领导作用的规律。,第一章总论,4,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它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一门直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行动科学。,第一章总论,6,2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体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即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党在实

3、现正确领导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和考验,从而又加强了党自身的建设。总起来说,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党的领导则是党的建设的目的。,第一章总论,7,3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包括:党的学说史、党的建设基本原理、党的领导科学、党章学、党务学、中国共产党组织史、党政人才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第一章总论,8,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形成和发展P3(一)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党的学说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展工作: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思想理论基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和革命政党的领导,马、恩创立了科学理

4、论。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欧洲国家的工人运动,开展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其间最有成就的是改造正义者同盟为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亲自起草了同盟的章程。,第一章总论,9,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正式诞生。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主要:P3-4,第一章总论,10,(二)列宁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执政党建设理论邓小平曾指出:“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学说。”包括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第一章总论,11,(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运用和发展1、毛泽东对列宁建党学说的完备发展(建党思想和对执政党建设规

5、律的探索)P5邓小平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第一章总论,12,第一章总论,13,、邓小平系统地创立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建党思想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对党的自身建设进行改进;要走一条不依靠政治运动而依靠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党建新路子。,第一章总论,14,、江泽民在新的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对党的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都亲自作出部署他经常就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逢会必讲党的建设,无处不讲党的建设论述党的建设的讲话、文章有140多篇,涉及党的建设的所有领域,第一章总论,15,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内容P71、

6、党的性质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建设原理的核心问题。它影响和决定党的建设的其他原理。如何保持党的性质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第一章总论,16,2、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是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3、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我们党的纲领分为最低纲领(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党在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党的建设必须为实现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服务。,第一章总论,17,4、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5、共产党

7、员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素质问题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提高党员质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6、党的干部党的干部是党员群众的表率和带头人,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第一章总论,18,7、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8、党的作风和反腐败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的行动中的体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第一章总

8、论,19,9、党的纪律和团结党的纪律是党的行为规范,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维护党的队伍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和力量的源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胜利的基本条件。10、党性修养党性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第一章总论,20,11、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事业胜利的首要条件,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12、党的领导原则和方法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必须继承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吸收现代领导科学的优秀成果,努力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第一章总论,2

9、1,第二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正确判断新世纪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P10(一)正确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重要性历史方位,就是指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维空间来确定党所处的位置和定位;所谓历史方位,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横向和内向等各种因素的交叉点。,第一章总论,22,(二)正确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第一个层次,世界大转折。(世情)第二个层次,中国大发展。(国情)第三个层次,党本身的新变化。(党情两个历史性转变),第一章总论,23,就党的现实状况而言,主要是出现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三是党内出现了

10、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突出问题,第一章总论,24,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P14目标是党的建设的导向和追求,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目标,党的建设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建设目标实质上揭示的是党的性质,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第一章总论,25,“三个始终”的总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这就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11、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章总论,26,(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个领导核心(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第一章总论,27,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P12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是紧密相联系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要有科学的总目标,而且要有明确的总要求。所谓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简言之

12、,就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一些大的方针和原则,其实质是从全局、方向的层次上回答“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和遵循。,第一章总论,28,十六大报告在第十部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第一章总论,29,(一)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回答和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我们党举什么旗的问题。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灵魂。就把握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全局。,第一章总论,30,(二)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

13、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回答和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历史性课题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好提高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两个水平”增强“两个能力”),第一章总论,31,(三)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回答和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思想方法和重要任务问题.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是什么呢?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将加快推进,第一章总论,

14、32,(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解决的是怎样来进行党的建设。回答和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问题。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思想、理论、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若干项建设在内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第一章总论,33,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P16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通过完成党的建设的各项基本任务来实现的。十六大根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明确规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必须完成的六个方面的

15、基本任务。这些任务,覆盖了党的建设的主要领域和主要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党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和实质性内容。回答的是怎样来建设党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第一章总论,34,(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如何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报告提出了三项具体任务:,第一章总论,35,1、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2、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成为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模范”。3、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16、。,第一章总论,36,(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什么是“执政能力”,列宁曾经说过:什么是执政党,执政党就是掌权的党。即是说,执政就是掌权,执政能力就是掌权的能力。会掌权起码要会用权,懂得用权,用权的时候要有艺术性,那就是善用权;会用权、善用权,那么这个权用来干什么?要执政为民,不能用来谋私,因此又有用好权的问题;会用权、善用权、用好权这就是掌权的能力的问题。,第一章总论,37,王长江: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运用公共权力的能力。执政主要是掌握政权,掌握公共权力。从民主政治来理解,政权就是老百姓的政权,归人民所有。执政党能不能运用公共权力达到符合人民利益、愿望、要求的目标,体现的就是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因为他们是直接执政者,这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其次,也包括广大党员的能力,这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第三,还包括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这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是核心问题。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第一章总论,38,为什么要提出“执政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