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3304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案例-温州说课讲解(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月星城,和谐社会,第一部分主题与理念SUBJECTANDCONCEPT,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惟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南宋杨蟠永嘉诗,温州“斗城”的由来,温州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名士郭璞登西郭山,观看地形,见九山错列,犹如北斗星座,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为“斗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为“斗柄”,黄土、灵官二山则为辅弼,即告诉父老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此跨山筑城,故温州又称“斗城”。,现代的温州,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

2、市正在丧失原来鲜明的城市特色。让山水城市理念的精髓在我们的片区中获得“新生”,再现“斗城”鲜明的特征,是我们的设计思想。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日月星城”:它是现代的山水城市,它是新生的,不是过去的重复,它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的,体现着传统,洋溢着现代,它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设计主题“日月星城、和谐社会”,“日月星城”的构成,“自然”存在与发展的基质“人”城中的主角载体“社会”存在的精神和发展的秩序,第二部分现状解析STATUSANALYSIS,区域位置分析周边环境分析城市文脉分析地块现状分析,地段特征现状优劣势,现状有什么?如何解析?,三江口片区位于温州市区经济向北发展与永嘉县经济向南发

3、展的交接点,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三江口片区是联系三个城市组团的枢纽。三江口片区将成为对外展示温州城市风采和显现滨水特色的重要地段。三江口片区将成为全市旅游服务的中心。三江口是实现商务会议和文化娱乐这部分功能的最佳区域。,区域位置分析,三江口片区位于温州市区经济向北发展与永嘉县经济向南发展的交接点,三江口片区是联系三个城市组团的枢纽,三江口片区将成为全市旅游服务的中心,实现商务会议和文化娱乐这部分功能的最佳区域,通过越江通道与主城区相连,西南面是老城区,东南面是杨府山七都岛片区。东依大嶂山,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南与温州古城风貌区及新城风貌区隔江相望,为三江口片区提供了良好的都市天际线,

4、西面隔着楠溪江与双塔公园形成对景。周边交通状况复杂,北面有规划温州绕城高速,东面有规划南塘大道快速路和轻轨,南面有规划轻轨,规划104国道也从片区东面和南面外侧通过。周边是二元特征的城市肌理。,周边环境分析,东依大嶂山,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南与温州古城风貌区及新城风貌区隔江相望,为三江口片区提供了良好的都市天际线,西面隔着楠溪江与双塔公园形成对景,周边交通状况复杂,北面有规划温州绕城高速,东面有规划南塘大道快速路和轻轨,南面有规划轻轨,规划104国道也从片区东面和南面外侧通过。,城市特色:山水城市,是山水环境中的城市,又有城市中的山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瓯越文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本土

5、文化、海洋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特征。三江口片区周边主要历史文化要素:1、罗浮双塔2、江心孤屿3、旧城区,城市文脉分析,三江口片区周边主要历史文化要素:1、罗浮双塔2、江心孤屿3、旧城区,用地:现状用地大部分为村庄和农田。道路:主要104国道、港头新街和罗东公路。地势:地形较为平坦,北部较南部地势稍高。水系:用地内河网分布较为凌乱。植被:主要为农田农作物。,地块现状分析,片区可塑性强山水环境优越未来交通条件便捷,结论1现状优劣势,缺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呼应交通设施对片区影响大现状与主城区联系薄弱现状基础设施缺乏和拆迁成本大,未来城市北部的门户和江北新城。未来城市功能和活动多元化区域。城市重要的滨

6、水开敞空间。体现城市特色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空间。,结论2地段特征,在片区中要安排哪些功能?如何合理安排这些不同的功能,达到完善城市功能结构的目的?不同功能之间又如何协调、互动与共享?开发的强度与规模又是多少?如何实现温州特有的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现代山水城市模式应是怎样的?如何利用片区内多样化的城市交通设施,变干扰为动力?内部交通如何与外部交通有机衔接?水上活动和临水活动如何创造和组织?如何展示门户形象,如何同时与新旧城区协调和过渡?滨水空间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何种开发策略最利于提升土地价值?,思考?,第三部分规划设计DESIGNANDPLANNING,“日月星城、和

7、谐社会”是什么样的?项目定位与设计目标?,城市功能新的生长点功能定位山水文化的舞台文化定位温州市的标志象征景观定位与山水对话的空间生态定位,项目定位,塑造“日月星城、和谐社会”,使该片区成为城市中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标志区域;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和结构,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多功能综合新区;探求经营城市理念,结合开发和管理需要,实现城市有机生长;城市功能新的生长点功能定位,设计目标,“日月星城、和谐社会”如何塑造?对策与设计?,设计对策,回归“自然”生态优先、融合自然的空间发展模式;强调“人”塑造人性化的多元、弹性的城市功能和空间;体现“社会”升华城市文脉和有机发展城市;“聚合三元”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8、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回归“自然”,通过生态分析,确定整体发展规模和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开发模式;绿化自由渗透,充分体现了城市自然生长的特性;沿瓯江和楠溪江河道凸凹处,设置多个滨水广场和码头,使滨水的湖光秀色向城市敞开和渗入,让城市中的人真正“亲水”;设置开敞的绿廊和系列广场,使人得以“见山”观大嶂山和双塔公园的自然山峦景致。,强调“人性”,依据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需求,进行地段建筑功能布局;提供交流和共享的空间(开敞公共活动空间和文化娱乐空间);通过对不同高度和不同形态建筑的合理布置,让更多的人获得观水的环境;建立客运换乘枢纽,创造新区步行体系,实现“人车”分流,有序组织各类人群的活动路线

9、;创造多样性空间,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人群需要。,体现“社会”,利用视觉导引和暗示,使人能“望塔”(罗浮双塔和江心双塔)和“忆城”(文化公共轴带);通过设置南北向视觉廊道,使人得以“观都”;在建筑形态和景观处理上,充分显现出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展开丰富多彩城市节日活动,使其自身成为城市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利用较具人气和活力的生长要素,作为片区未来发展和延续的“生长核”。,“日月星城、和谐社会”在规则格网的现代城市原型的基础上,借鉴温州古城的北斗七星的传统风水布局,形成“斗柄”、“斗魁”、“辅弼”三个部分。在整体布局上形成内部规则与滨水面外围自由的二元对比,这一结构同时也蕴

10、含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二元对比的片区特征。“斗柄”“见山”和“忆城”“斗魁”“亲水”和“望塔”“辅弼”“亲水”和“观都”,设计结构与要素,功能布局论证,道路结构模式论证,景观体系模式论证,城市竖向轮廓论证,城市标志性论证,城市文脉体现论证,详细设计内容,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景观体系规划文化体系规划建筑实体开敞空间实施策略,依据各主体功能将片区划分为:旅游接待区、商务会议区、文娱景观区、商业特色区、生活居住区。,功能布局,用地规划,道路系统与停车设施,片区设计中保持了已确定要实施的、不能改动的道路和部分现状道路,增加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完善机动车交通网络,形成结构分明、集疏有效的

11、道路网络。,公交系统,公交优先是本次方案的重要特点,方案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大众捷运系统,形成多层次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步行系统,体现人文关怀是本次规划的主要特点,因此,规划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贯通各功能区,建立完整的步行网络系统。,景观轴线,以东西向的绿色景观带构筑片区中央的视觉景观轴线。充分体现“忆城”、“见山”和“亲水”;而片区南北向利用步行道、水系连接的一条虚轴,则将代表城市历史的楠溪江及永嘉通过本片区与新区连为一体,体现着对城市历史的延续与对未来的展望。,景观节点与标志,在片区中形成九处景观节点,九处节点对应“北斗七星”布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市民活动空间系统。为使各

12、层次空间具有主题性而设立的标志。新区的主体标志分别为旅游集散中心、望江宾馆、金融贸易中心、多功能会议中心、斗城广场中心标志塔、每处标志均体现着空间的确定性,并能体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延续。,文化体系规划,以营造七星文化为主线,结合温州的山水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多种文化类型,形成一条文化主轴线和九个文化节点,文化主轴线紧扣“忆城”主题,体现了“斗城”的发展与演变,九个文化节点充分展示温州城市的多样文化,分别为天璇出海、天枢源古、天人合一、山水之城、天玑古村、天权积翠、玉衡曲苑、开阳观都、摇光之谷。,建筑实体建筑高度分区及控制,创造具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新区形象。建筑高度与周

13、围的地块功能、环境尺度相协调,创造具有整体性的城市形象。创造层次分明、富有韵律感的城市天际线,形成收放有序、尺度宜人的城市外部空间。,建筑实体建筑空间形象,创建地标性区域沿东西向景观主轴线和滨水景观带,在轴线和滨水带的节点处建立在视觉上和功能上都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群,形成都市脉络的层次和结构,同时体现新区与城市的承接关系,突出了本地的建筑特色,建筑实体临水天际线,以温州主城区为观景点,形成罗浮双塔观光塔望江宾馆大嶂山的“W”型天际控制线。,开敞空间中央绿带,以东西向开敞活动带为联系,形成一系列公园和广场,构成“线”状开敞休憩空间系统,供游客和市民停留、休息、观景。,开敞空间沿江开敞空间带,以滨

14、江开敞活动带为联系,形成贯通整个片区的“带”状滨江开敞活动空间系统,串联多个大小各异的滨江广场,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开敞空间街道走廊,创造丰富的街景,特别是增强三江大道及江东大道路城市景观性道路两侧临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保证视觉上的连贯性。,开敞空间引导空间,以中央公园为核心,滨江广场为终点,形成多条由内向外渗透的绿色轴线,构成“线”状的引导空间系统,加强片区核心区域与滨江开敞空间的联系,将游客和市民活动引入滨河地带。,开敞空间视觉通廊,以游客和市民集中的观景点为依据,通过开辟视觉通廊,将大嶂山、罗浮双塔、江心屿双塔、杨府山等城市周边的自然山体、重要的地标建筑和主城区滨江都市界面的重要建筑引入地段视野。,模型效果,模型效果,模型效果,实施策略开发模式和经营策略,利用“生长核”的有机生长开发模式,采用政府先投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大幅度提升片区的土地价值后招商引资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效益,实现土地的高效使用。,谢谢大家!,演示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