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687566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银川 ) 传统村落建筑 ,是民俗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涉及主要 居住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等 ,包括与地理环境的深层关系。通常,我国分 为东北、华北、华中 、华南、西北、西南、青藏等七个民俗地理区,就村 落文化而言 ,七大区域之间其分布规律与建筑类型不同, 即使相同区域的 分布与类型亦有差异,地理环境使然 ,尤其是居住民俗地理。村落文化的 形成与发展经历了 一个漤长的历史 阶段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文明进步相伴随而来的,由洞穴居、穴居、半穴居进化到地面居,便逐 渐有了村落。西安半坡遗址、甘肃大地湾遗址、宁夏菜园遗

2、址,都是西北 地区人类早期经历过的居住典型 。由于黄土髙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作用, 穴居的形式 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总体上看,我国 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社会环境变迁亦复杂多样, 成就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样式 ,多种多样的民俗居住类型 ;村落布局 ,同样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近年,国家对村落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有不少保护完好、文化内涵 丰富的村落已进入国家名村保护名录。我们虽然关注较晚,但也通过课题 申报立项的形式,得到了宁夏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近两年对宁夏村落 现状做了相对完整的考察调研,有了 一定程度的 了解。本文仅是在考察与 追溯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对

3、宁夏村落文化做了宏观上的梳理,并与周边村 落作了点状比较,便于以后进行相对深人的研究。 、村落居住形式 在地理方位上,宁夏靠近关中地区,尤其是宁夏南部固原,气候与自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然环境不同于北部,受大六盘山生态圈的影响,降水与气温与北部有差 异,使得宁夏南北村落建筑样式、村落布局不完全相同。历史上宁夏的民 居建筑,除了窑洞之外 ,就是木架加土墙的结构形式。普通民居砖瓦与木 结构建筑的应用,是在明代以后才普遍流行的,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就其种类看,有以下几种。 ( 一 )传统的窑洞 窑洞居住的形式分布较为广泛,但大致环绕在厚厚的黄土地上。山西 的部分地区、陕北 、甘肃庆阳

4、、河南西部、宁夏南部都有分布 ,这是世界 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覆盖最深的黄土高原,它被众多的深壑切割得支离 破碎,但被切割而成的沟谷崖面 ,却为窑洞的挖掘提供了方便 。固原位于 六盘山下的黄土髙原上,为早期窑洞的开凿提供了天然条件 ,人类早期的 生存与居住就得益于窑洞 。窑洞的修建,就地取材 ,经济实惠,而且冬暖 夏凉。海原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菜园遗址,已经看到了先民们居住的窑洞 或半地穴式的居住形式。在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人们 一直保留着这种原 始穴居的居住形式。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居住的形式之一,生命力依 旧旺盛。 根据目前的考察看,窑洞分三种类型 : 一是崖窑 。窑洞是早期宁夏南部主要的

5、居住形式之 一 。崖窑选址,在 山 区大多利用沟谷崖畔,充分利用这种自然地理形成的山体开挖,既节省 人力,也可防水患。崖窑是最为普通的 一种开挖样式 。 二是箍窑 。箍窑没有山体可以凭借,就平地而修建。窑的两面墙体用 传统的干打垒(版筑墙)的形式完成,窑顶部 拱形部分所用材料,名为 “胡 基 ” (胡基的得名还得研究),即土坯。它是由传统的人工夯筑而成的 长方形土块。胡基是由榆木或杏木制成的 “模子” 夯筑而成的,模子是可 以开合的 ,地面铺 一块平整的石板 ,用潮湿的黄土添人模子,再以石杵夯 筑,长约尺余 ,宽约 寸左右。 一块胡基 , 一揿麦草泥巴 ;泥巴与长长的 麦草融在 一起 ,叫作

6、“杂 筋 ” ,有 一种特殊 的拉力和凝结的作用 。箍窑的 过程中,有 一个木制的拱形架子支撑刚刚砌上去的胡基 ,当它们吃上力之 后 ,这个架子即可撤去。箍窑,就是这样 一圈一圈箍起来的 。 固原县方 言志里称 “用土坯箍成 的窑 ” 。此外,还有 一种 “水胡基” ,是用水将黄 土合成泥巴,再放置到模子里成型,比 “土 胡基 ” 费功,但干后非常结 实 。这些劳动过程,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三是地坑窑。 地坑院窑有两种 , 一种是从平地上挖下去一个院落大小 的空 间,大约近两丈深,之后在这个坑院的崖面上再挖窑洞。由地坑到地 面 ,再挖一个斜坡道,装好大门,成为

7、出行的通道。院落中心或某个位置 挖一个圆坑,天下雨后的雨水收在这里。另 一种类似于崖窑 ,也在沟谷坡 畔的边上,处理形式与地坑窑 一样 ,由斜坡通道挖进去形成院落,再挖窑 洞,修成地坑院窑。 宁夏南部的民居窑洞,也是 一大文化资源 。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 一大历史悠久 的居住景观。窑洞民居在宁夏, 还 未列入保护范围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是应 该髙度重视的。 民居是一种历史传承 ,也是 一种悠久的文化现象 ,更是 一 种社会变迁现象。中国是 一个传统民居类型较多的国家 ,宁夏南北地貌不 同, 民居也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地处南部黄土髙原边缘的固原 ,窑洞 建筑文化独

8、具特色,历史极为悠久。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窑 洞文化, 是最为古老的民居文化。现在 ,宁夏南部的 一些地方仍修建有漂亮的 窑 洞 。在外国人的眼里,窑洞是非常神奇的建筑样式,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 窑洞文化,作为我们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窑洞文化引申开去,我们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应该突现地域特色,应 该学习别人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经验,要遵守自然法则,要将建筑文化完 全融于自然,不要千城 一面 ,千村 一面 。在北欧,无论是现代建筑,还是 古建筑,都讲究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与协调,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结 合,并注重城市文脉的继承,留下历史印记,这 一点至关重要 。窑洞文 化,就是民居传统文脉的传

9、承。 (二)传统的房屋建筑 这种建筑样式里包含两种建筑形式 。汉唐以前的黄河中上游,气候湿 润,森林茂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水资源丰富,滋润着茂盛的植物。六 盘山下的朝那揪是当时著名 的湖泊 。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衣 食住行。汉书 ? 地理志记载:天水 、陇西 “ 山多树木,民以板为室 屋 ” 。安定郡所在的固原,房屋修造大致是同样的习俗。从传承的遗风看, 由于南北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宁夏南北房屋的修建样式是不一样的。 一类是人字梁建筑 。从文化背景看, 固原靠近关中 ,属秦文化之亚文 化区。从地理环境看,固原处在六盘山区,雨水偏多,气候相对湿润。反 映在房屋修建上,屋顶坡度较陡,利

10、于屋顶流水,当地人称其为 “安 架 宁夏織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房 ” 或 “架子房” 。固原方言志称 “ 有人字梁的房 ” 。这种建筑样式的 房子,两梁三开间,大梁(又名担子)纵向平置,有结实的木质立柱(也 叫土柱)在墙里支撑着大梁;檩条横向摆放,椽子与大梁 一个方 向,纵向 出檐。同样是人字梁式安架房,所用材质也不 一样 。简陋 一点 的大梁为当 地特有的杨木,椽子也是杨木;讲究 一点 ,大梁是松木,椽子是杨木;最 讲究的,大梁是松木 ,椽子也是松木 ,通常称为 “一松到顶” ,这就是最 好的房子。人字梁斜坡的处理 ,有的是两道檩,有的是三道檩,最上面的 一道名脊檩 。 门窗造型也不 一

11、样 ,有简单、复杂之别。建造样式,通常为 三开间 ;讲究 一点 的 ,中 间一间向里收缩,左右两间向前凸出,成为 一个 “凹” 字形,外围有回廊。这种样式名为 “深门 浅窗 ” ,家境殷实的人家才 有这个条件,现在已很少有这种建筑样式了。 另 一类为斜坡式 ,或叫 一面坡 ,也叫拱木房。这种房子修建比较简 单,修建工序正好与安架房相反,檩条是纵向放,椽子是横向摆,没有三 间或两间 的要求,但通常以三间的居多。这种房子后墙高, 一面坡到顶 , 雨水从一坡流。 门窗也没有安架房那样讲究,看上去很简单。过去的乡 村 , 一面坡的房子为数较多 (三)北部的平顶房 宁夏北部, 即中部干旱带以北 ,地理环

12、境与南部逐渐有了差异。黄河 穿宁夏平原而过,贺兰山与黄河共同造就了宁夏平原名扬天下的绿洲。但 宁夏平原外围的腾格里沙漠、吉林巴丹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相 环绕 ,植被较差,干旱少雨,明代以后干旱气候尤其明显。这样的环境同 样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以住房为例 ,多居住平顶房,而且简易,以土 坯平房居多。这里的平顶房修建的基础用料往往就地取材。具体做法是: 麦收以后浇水浸泡地表,稍干既用石碾碾压并使其平整 ,将麦茬融人泥土 中, 以增加纤维拉力。之后 ,用 一种特制 的平板锹分割成长约 厘米、 宽约厘米、厚约 厘米的土坯 (当地人称为 “垡垃” ), 一块一块取出 来晾晒,干透后即可作为盖

13、房子的基本材料。其实用价值等同于南部固原 的 “胡基” ,但比 “胡 基 ” 相对省事。现在, 已经很少能看到垡垃了,砖 替代了垡垃。 实际上,北部平顶房,除受气候与环境影响之外,也有经济因素的影 响。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马月坡寨子,就是例证。它是民 国时期吴忠回 族工商实业家马月坡( ) 修建的私宅 ,始建于世纪 年代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初期,完工于 年代。寨内原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院,后院又分为东 、 中、 西三院。三个院落 一字排开 ,均坐北朝南 ,共有房屋余间 。整个建筑 样式 ,包括髙度、用料、工艺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现保存下来的建筑看 ,堂屋和厢房都是土木结构平顶式建

14、筑,但用 料讲究 ,建筑艺术在多个层面得以展示。廊檐是青砖雕刻,主要雕有磬、 剑、戟、棋、花篮、笏板等图案,垂檐、门窗以及院内墙面均为精美的木 雕和砖雕,主要图案有五福捧寿、梅、兰、竹、菊等,多采用镂空、浮 雕、浅刻等手法。马月坡三合院的装饰艺术,集中体现在房屋前檐和走廊 的砖雕和木刻工艺上。砖雕工艺精湛,木刻技法考究,是典型的西北回族 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它也吸收了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如檐 下走廊柱上的斜撑拱 ,就是南方建筑艺术的风格,斜撑拱上雕刻的图案造 型有吉祥鸟之类 ,亦十分考究。这是目前宁夏北部平顶房建筑物遗存时间 最长、建筑规模最大、装饰工艺最为华丽、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代

15、表。 宁夏中部地区 ,同心、盐池 、海原以北 ,中宁长山头以南,平顶房与 人字梁房建筑样式都有,但仍以平顶房为主,多在干旱地区 。近二三十年 间 ,随着大量移民搬迁, 南部乡村居住文化也融入这 一带 ,房屋修建出现 了人字梁样式。人的流动过程,就是文化的流动过程,这也是房屋修建样 式变化的深层因素。 (四) 高房子 这是西北地区村落常见的 一种建筑形式 ,宁夏中南部地区较普遍。传 统干打垒四合院子,院墙的西南角或东南角的位置,就是髙房子的位置。 固原方言志里称 “ 窑顶上的房子或建在围墙拐角处的房子 ” ,名为高房 子。围墙,就是传统干打垒院落。髙房子,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院落的最 髙建筑。通常,髙房子下面是两孔相连的窑洞,其空间,包括窑洞墙基, 仅十余平方米。窑洞箍好后,窑顶部垫成平地,大约与 院墙髙度齐平。窑 洞就是髙房子的地基,人字梁形的髙房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