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944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讨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讨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应该是在0.3-0.7之间药典及操作规程上有相关资料2. 0.2-0.8之间.3.quot:原文由 cba5716029 发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是多少?在什么范围里最准确? 浅谈吸光度的范围和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分析过程中,俺咨询过很多人,80%人都是做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去测定样品,很少有人关 心误差方面的问题. 在分光分析中,化学条件引起的误差比较大,但之前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今讨论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很多人都从书上看的,认为吸光度在0.2-0.8之间误差小,在0.434处最小.但不是特清楚理论根据.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吸光度在2.0,难道我们就去稀释样品,让其吸

2、光度在0.2-0.8的范围内吗?反之,如果吸光度在0.02,那我们是不是要浓缩样品呢? 现在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在理论上来讨论这个问题,或来个辩论.正方:如果吸光度不在0.2-0.8之间,我们要去稀释或浓缩样品来进行测量.反方: 如果吸光度不在0.2-0.8之间,直接进行测量,因为稀释或浓缩样品产生的误差远远大于直接测量吸光度产生的误差.下面我摘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以作为讨论的基础.在分光光度计中,透射比的标尺是均匀的.吸光度与透射比为负对数关系,即 我想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吸光度的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因此,对于同一台仪器,读数的波动对透射比来说,应基本为一定值;而对吸光度来说,它的读数则不在为定

3、值.由分光光度计读数标尺上吸光度与透射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吸光度越大,读数波动所引起的吸光度误差也越大. 那么对我们而言,吸光度在什么范围内具有较小的浓度测量误差呢? 首先我们考虑吸光度A的测量误差与浓度C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若在测量吸光度A时产生了一个微小的绝对误差dA,则测量A的相对误差Er为: 1由郎伯-比尔定律: 2 当b为定值时,两边积分得到: 3dc就是测量浓度c的微小的绝对误差.两式相除得到:可见,C与A成正比,则测量的绝对误差dc与dA也成正比;而测量的相对误差完全相等. A与T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下:微分后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吸光度在0.434最准确的理论根据了.很多人

4、都认为在0.2-0.8之间,才能保证测量误差相对较小.不过我个人认为,用过去古老的理论来衡量现在先进的仪器,是不是很合适,希望和大家讨论讨论? (坑爹啊,没数据?)4. 我一直觉得那个0.2-0.8是针对721那种分光光度计而言,我觉得现在的仪器的灵敏度比较的好,可能这个范围应该比这个要大。可能在0.1-0.9之间。因为我们平时做的曲线的范围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5. 但郎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个人认为在0.2-0.8A的范围较好,太大了,A-C曲线已经偏离了直线性,越大弯曲越严重,所以最好稀释下。6. 这要看仪器的性能指标如何,杂散光限制测定的上限,噪声限制测定的下限,分析方法中,0.2-0.8比较好,但现在仪器性能好了,线形范围也就增加了。7. 普通的是0.2-0.8,一般认为0.434最好,但是比如铵氮、亚硝酸盐的吸光度本身就很低,曲线作到0.5、0.6就很高了,在有硝酸盐他的A-C曲线范围就很宽,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8. 每个仪器都会有不同的范围,它与仪器噪声、杂散光、试样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在0.3-0.7范围,误差最小是0.434.9. 要看仪器的杂散光能到多少,杂散光在0.5%T的在0.2-0.8ABS测试结果是比较准确的。杂散光能再小的话可以测试的范围要更宽。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