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852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文言文阅读第一节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粤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美丽语文 精彩阅读经典素材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节选自铁凝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点评赏析文段选择特定的环境大雾天气,叙述自己与姑娘相逢的情景。表达了人在特殊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感悟与思考。

2、真题在线一、(2011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

3、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

4、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俟船过,随而锯其舵 乃改行,投身军营 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为了对

5、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5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二、(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丁丑

6、,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

7、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上:皇上,指朱棣。1对下列句子中

8、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将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恙 祸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

9、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5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命题分析考试大纲对这个考点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的含义:运用的词汇主要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出现的语法结构主要是常见的文

10、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章主要是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性作品;内容与古代文化背景知识联系不很密切,典故较少;风格上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命题考查的重点,我们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具体语境中,对实词含义的理解;第二,特定语句中,对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第三,基于文本内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第四,理解全文内容,准确概括,恰当评价;第五,翻译文句,句读断句。第一节 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一、文言实词近几年考查的文言实词,侧重于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生应掌握的120个实词,这些实词大多数是多义词。1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

11、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又如“引”,本意是拉弓,如“将军夜引弓”,由“拉弓”引申为“拉、牵引”的意思,如“左右欲引相如去”;拉弓时手臂要往后退,引申出“后退”的意思,如“相如欲引车避匿”;拉弓射箭要将弓举起,引申出“举起”的意思,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又如“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的“爪牙”是用其本义;“祈父,予王之爪牙”(诗经),这里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例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

12、魏公子曰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C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理解与辨析的能力。例句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让”是“责备”的意思,是本义。A项,语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让”是“谦逊”“谦虚”的意思;B项,语出项羽本纪,“让”是“责备”的意思;C项,语出信陵君窃符救赵,“让”是“推辞”“推让”的意思;D项,语出鸿门宴,“让”是“礼让”“谦让”的意思。回答本题,既要熟悉“让”字的本义,又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把握其在句中的意思。2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其词义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3、:(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指优点多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指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2)词义缩小。如:“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已不用了。(3)词义转移。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4)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是得力的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

14、义词。(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为“眼睛”,“寡”改称为“少”等。(8)形同义异。如“相如前进缶”中的“前进”,句中是两个单音词,“走上前献上(缶)”,现代汉语是一个词,“向前方行进”的意思。3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的,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又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意义相关,此处只取“国”之意。需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要区别出来。如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中说“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会不相从许”中说“从许”即是“相从”“相许”,都为同义复词。又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谨庠序之教”,“庠”“序”为同义复词,两者都指学校,只是因时代不同,称呼不同而已,故合译为“学校”。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了词义,哪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的作用,然后予以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