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821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表分析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这是考试大纲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细胞分裂中细胞周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相关知识,都可以转化为图表等形式,借助图表一方面能加强对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还能体现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命题者“青睐”有丝分裂图表题的原因)。这些特点在2011年高考天津卷的第4题、江苏卷的第28题等中有所体现。另外,由于本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繁杂、题型多样,因此其又是考生学习的难点。下面我们将针对本难点中常见题型进行分类详解:一、对细胞周期的考查1.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常见的图形是数轴或圆形

2、图,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的理解。对此类图形的解读有一个关键点: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短的为分裂期,分裂期结束时是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一直再到分裂期结束,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典例1】 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B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分裂期时间的三倍C在02 h这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D在19.3213 h这个时间段,根尖细胞内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解析】 严格来说,一个细胞周期是从2

3、 h开始至21.3 h结束,共用时21.3-2=19.3(h),但不能认为019.3 h为一个细胞周期。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19.3-2=17.3(h),而分裂期时间为2 h。在02 h这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不处于解旋状态,因此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高。基因重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A2.知识拓展 同理,如右图所示,AB为分裂期,BCA为分裂间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BB(即BCAB)。 二、对染色体、DNA含量的考查1.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此类试题一般以坐标曲线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中染

4、色体、DNA含量变化的认识。下面从不同角度对该难点进行详解(本难点中所说的“细胞内DNA”不包括细胞质DNA,因为线粒体或叶绿体内的DNA含量不定,其含量变化无法用具体的曲线表示出来):(1)(细胞内)DNA、染色体曲线的比较表示DNA和染色体的曲线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相对数量从2变为4的时候,“斜线增加”指的是DNA复制,该曲线代表DNA含量变化(上面左图);“竖直增加”为着丝点分裂所致,该曲线代表染色体含量变化(上面右图)。(2)DNA、染色体曲线不同区段对应时期的判定对于各时期的判断,必须找到关键点才能准确进行。根据DNA变化曲线判定各时期的技巧(参阅上图分析):“斜线增加”的结束点(B

5、点)之前,为间期。竖直向下减少时,若纵轴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此时为后期;若纵轴为细胞内DNA含量,则此时为末期。根据染色体变化曲线判定各时期的技巧:染色体加倍的为后期,其他时期以此为据推断即可。(3)核DNA、细胞内DNA、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比较一定要结合两个重要图像(甲、乙图)进行理解,在丙、丁、戊三个图中对应的时间段有差异:甲图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是2N、细胞内DNA也是2N,但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是n(n=1),因此,甲图(后期)在丙、丁两图中都对应2N,位于BC段,但是在戊图中对应CD段。乙图代表有丝分裂末期,由于该细胞内具有两个细胞核,因此核DNA是N、细胞内

6、DNA是2N(此时一个细胞包括两个子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仍是n(n=1),因此,乙图(末期)在丙图中对应N,位于CD段;在丁图中对应2N,位于BC段;在戊图中对应DE段。【典例2】 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解析】 虽然OA段染色体随着DNA的复制而复制了,但是染色体的含量并不加倍。BC段细胞处于分裂期,核膜、核仁消失,即与原核生物相同,都没有核膜、核仁。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

7、,着丝点分裂,已不存在染色单体。团藻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细胞内存在中心体,分裂期时在细胞的每一极都存在一组中心粒。答案:D2.图形变形命题者常将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的含量变化整合到一个图形中,将坐标曲线图转化为柱形图。只要清楚每个时期这三者含量的比例,就能够准确作答。遇到柱形图,要联想到不同形态的染色体中DNA和染色单体含量的比例。纵观染色体的几种形态,“染色体数永远小于或等于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存在时,其数量等于DNA分子数。”这个规律是解答柱形图的关键。如图中甲aDKbDKc=2DK1DK2,那么比例数最小的1份b肯定代表染色体数,a、c则代表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具有此种染色

8、体形态的应该是前期或中期。图中乙缺少c,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可能不含DNA,因此,c绝对不是DNA,应该为染色单体。没有染色单体的时候(乙、丙),若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加倍了(乙图),则为后期;若没加倍(丙图),则为末期或间期(DNA复制前的间期)。可见,将柱形图转化为我们比较熟悉的图形进行分析,实现“图图”转化,可使问题简单化。【典例3】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解析】 中心体移向两极时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则a应为b的一半,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则b、c大小

9、一致,即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为122。答案:B三、对细胞周期各时期判断的考查1.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此类题型考查的频率最高,常见图形有坐标曲线图、柱形图、模式图等。对于坐标曲线图、柱形图的分析上面已做详解。牢记各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自己动手画出简图,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下面将主要特征及对应的模式图总结如下:【典例4】 (2011江苏卷)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

10、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中58 min。 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制片、镜检;计数、拍照。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步骤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中”的作用是_。(2)步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

11、一种_性染料。(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质量分数为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新情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1)步骤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步骤中镜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当发现较为理想的视野后,停止移动装片,换上高倍镜再进行观察。(3)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步骤中使用石炭

12、酸品红试剂作为染色体的染色剂,故该试剂为碱性染料。(4)为了统计数据更科学,可在每组装片中观察多个视野进行计数,取其平均值。(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使用质量分数为0.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细胞,细胞分裂指数较高。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用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答案】 (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001 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2.对比引申区分模式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也是常见题型。识图的关键在于对这两种细胞的前期、末期图形进行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