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679398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九年级上-_2020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_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原创]-作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中考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 一一关于“书的少年记忆”的材料作文 新题展示 2018 年 10 月 30 日,曾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去世,引发无数读者 追思。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已成为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人们从那些虚构的故事中读到的是真实的人生。这就 是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是否也有一本书成为你的“少年记忆”?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 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及校名。 新题解析 一看到题目,不少学生都觉得不难,但考生很容易将本题理解成:“写一本书”。因此,若想准确立 意,我

2、们要仔细审题。 首先,如何把握关键词的逻辑关系? 厘清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我们仔细审题的第一步。本题的核心关键词有两个:“有一本书”和 “少年记忆”。有不少考生在审题时,舍弃了其中一方面,从而将本文偷换成:介绍“一本书”用 大部分篇幅复述“这一本书”的内容。这样一来,这本书哪怕是“我”读过的,也必定是“冷漠”的、“置 身事外”的、与“我”无关的内容概要。所以,考生即使写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高大上”的名 著,也难得高分。 实际上,“有一本书”和“少年记忆”两个关键词的关系是相生相长,互为补充的:“有一本书”成 了“我”的“少年记忆”;同时,“我”的“少年记忆”中也少不了“这一本书”,时时有这

3、本书,甚至 这本书可以算作“我”的独家“少年记忆”。 第二,什么是“记忆”?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忆”的解释有两个,一是“记住或想起”,二是“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 的印象”。第一个解释是动词,第二个比较符合本题要求:“这一本书”留给“我”的印象能够在“我” 的脑子里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考生能否对这一点理解准确,是作文能否突出的关键。 考试时虽不能查字典,但题目中的导言也可以启发我们: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是“真实的人生”。这样的话语提示我们:“记忆”不同于“记得”,不是一时“记起”,突然“想到”, 而是“时时”存在,“持续不断”地书写,“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少年时代,“这一

4、本书”成了“我” 的记忆,它持久、不间断、难忘、历久弥新。 为了体现“这一本书”在“我”的记忆中是难忘的,我们在安排文章结构时,有两种选择:可以是一 次记忆,刻骨铭心、清晰到细枝末节,因此念念不忘;也可以是两次、三次、四次的记忆,不断强化、过 一段时间出现一次,每次都在渐强、递进、升华,于是也念念不忘。 第三,是怎样的“少年记忆”? 考生還需进一步审题,即:为“我”的少年记忆加上注解。“记忆的长河里有无数颗珍珠,许多已经 淡忘了,唯独那一颗隔着岁月的风尘依旧闪亮,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这是我们小学时常写的句子,如 同这句话里的“无数颗珍珠”,“少年记忆”里总有无数种类的难忘:眼泪、温暖、误解、释怀

5、、信心、 勇气那一本伴随“我”成长的书带给“我”的独特“少年记忆”究竟是哪一种?再进行筛选,完成这 一自我追问,作文也就成竹在胸,下笔有神了。 佳作 1 “三国”记忆 三国演义,似乎永远是一扇窗。 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班换了新的语文老师。据说他以前的学生极其怕他,他的态度严厉是出了名的。 一开学,他果然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要求我们用一学期的时间通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文字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只读了第一回,我便觉得身心俱疲语言艰涩难懂, 我频频翻查词典,甚至在字典的犄角旮旯儿寻找答案,琢磨许久,才明白一点儿大致的意思,感觉情节并 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精彩。 第二天早上,语文老师在班里朗读,我方才发觉

6、自己根本没有用心阅读。在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我 嗅到一丝古战场的残酷气息。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一切的一切,都豪气万丈,以至于老师朗读的声音 传遍整条走廊。 日复一日,群雄的争斗还在继续,在老师洪钟般的声音里,我总克制不住时光倒流的幻想,想穿越到 那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年代。那时的我,也如那纷乱的年代一样,内心充满躁动与亢奋。 一切,都在一节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的早读课上改变了。 这一天并没有什么异常,教室里静悄悄的,那本被翻得有些污损的三国演义静静地卧在书桌上。 这一回是关云长败走麦城,英雄,也终于走到人生谢幕的时候。 我默默翻开那有些潮湿的书页,认真地听老师朗读,可他那每天都很安静的手机此时

7、却传来刺耳的铃 声。 他的手颤抖起来。 他迟疑着,深邃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眼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他拿起手机,快步走出教室,手中的三国演义甚至都忘了放下。 似乎只简单说了几句,他就回来了,但身体却在微微发抖。 正当所有人都在胡乱猜测电话内容时,他朗读的声音又传来了。 可语调中传来的不再是金戈铁马的恢宏气势,而是深沉的忧伤和无奈。不知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 们可曾想到,千年之后,有位默默无闻的教师和他们有着类似的悲痛。 我们的猜测被验证了: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虽说世事无常,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教室里鸦雀无 声,我们沉默着,陪他一同悲痛、哀悼。 一周后,他重返课堂,似乎在人生和“三国”间阅尽千帆,

8、朗读时,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份中年人的沉 着与镇定。当三国重归一统、一切已成定局时,他长舒了一口气多灾多难的混乱,总算要画上一个 短暂却令人求之不得的句号了。 三国演义是一扇历史风云的窗,是一扇记忆的窗,更是一扇人生的窗。 点评 本文是一篇考场作文,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对自己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书,谈谈它给自己留下的“少 年记忆”。本文作者构思巧妙,并没有简单地描写阅读三国演义留给自己的印象,而在文中穿插了对 老师的理解、对生死的认知、对人生的顿悟。全文文字凝练,笔力遒劲,作者对课堂上的场景描写笔触细 腻,老师身上的几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文中提及的三国演义中的三处情节暗合了文中老师的生活际 遇,千年

9、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千年后少年眼中生死无常的普通人生,通过三国演义这条传承古典 文化的河流、通过老师那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交融在一起。这里有对三国演义的解读、有对恩师的情 谊,更有青少年成长的灵魂轨迹。 佳作 2 走进人间四月天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冷风翻动书页,掀动了尘封在书卷里的如烟往事。 四月南风正和煦,阳光洒在书架上,给书册镀上一层金光。我取下一册林徽因传,翻开泛黄的书 页,扉页上的女子笑得恬靜安详,在南风柔情蜜意的轻抚下,我缓缓走入这位传奇女子的悠悠岁月。 杭州,这座被誉为天堂的千年老城,是许多人魂牵梦萦之地。林徽因有幸在莲花盛开的六月出生于杭 州,这座充满诗意的老城,也

10、因为她的到来从此多了一段佳话。她性格乐观单纯,坚定执着。我很喜欢书 中的一段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或许因为城 里的一道风景,一段青梅往事,一座熟悉的老宅。又或许,仅仅只为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不需 要任何理由,没有原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不知不觉中,翻至最后一页,几行熟悉的文字映入眼帘。那是外公留给我的箴言。时光微凉,远去的 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在回忆中清绝明净。那一晚,因为风雨的阻拦,我要在外婆 家住一宿。陪外婆整理旧物时,我偶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相片,相片中一对璧人并肩而立,含笑注视着镜 头。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他

11、们是谁,忙问外婆。她接过相片,推了推老花镜,沉默良久。原来,他们是年轻 时的外婆和外公。外婆说,他们相遇在柳树下。第一次相见,她送他一枝折柳,他送她一朵含笑,从此, 相识相知。外公早逝,我对他的认知仅限于他留下的这本林徽因传和这张相片。凝望相片中英俊帅气 的外公,外婆有些伤感地说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从前,在人间四月天,我总会忆起林徽因;如今,在这四月天里,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一朵含笑, 那一枝折柳。 那些遗失了快乐的人,能否在花开的季节重见欢颜;那些垂暮老人,能否坐在火光闪动的壁炉前重拾 青春的美好回忆。在这烟雨蒙蒙的季节,何不循着一首诗的韵脚,去寻找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

12、,跟随着她 传奇的一生,走进人间四月天。 点评 跟着作者充满诗意的文字徜徉在她的“少年记忆”中,幸甚。伴着林徽因传,我们走进了江南才 女林徽因的世界,更迈进了作者的精神世界读书,真是人生一大乐事。读书能让一个人整理自己的 过往,发掘珍贵的回忆,从而找到自己前进的动力。文学作品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佳作 3 一本书的回忆 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靠着树干坐下,捧起微微泛黃的呼兰河传,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斜斜地洒落下一地的笑声。记忆 中有关外公的画面也渐渐鲜活起来。 呼兰河传中童年的萧红家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好看的玫瑰花,她经常和祖父在院子里打闹。调 皮的她经常给祖父头上插满花,祖父

13、不但不责怪,还宠溺地冲她笑,任阳光从眉梢淌过嘴角。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他是一位和萧红的祖父一样慈祥的老人。外公家有几亩田,种的都是我喜欢 吃的东西。每天,外公拉着我的小手,扛着农具,来到田地。外公种田,我在一旁玩,摘摘花,拔拔草, 追追蝴蝶、蜻蜓,在地里疯跑。外公干完农活儿就会陪我玩。玩累了,尽兴了,我就赖在外公背上,让他 背我回家。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们一老一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好似一幅画。 萧红的祖父喜欢教她背诗,我的外公也一样。每天清晨,外公总是戴着老花镜,拿着一本小册子,坐 在我的床头,他念一句,我念一句,念完一首诗他还会给我讲诗的意思。只是当时的我不大爱听,总会

14、钻 进被窝儿里抗议。外公无奈地叹口气,合上书,拿出我最爱的烤玉米,爷儿俩你一口我一口津津有味地啃 完又香又甜的大玉米,再哄我背几句诗。那时的外公也和萧红的祖父一样乐呵呵的。 外公还有一点和萧红的祖父很像。萧红的祖父总是把小猪小鸭裹了泥,烤好了给她吃,然后假装嗔怪 道:“这小丫头,可真能吃。”萧红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会赌气再多吃一点儿,这时候祖父总会满意地笑着。 外公也一样,听说鸡汤养人,他特意向饭馆里的厨师学艺再做给我喝,为此还交了一包烟丝作为学费。你 别说,那包烟丝还真没浪费,外公做的鸡汤可好喝了,色香味俱全。看着我吃得心满意足,外公总会笑着 刮刮我的鼻子,骂道:“小馋猫。”“那你就是老馋猫!”我会不服气地说。外公被我逗得哈哈大笑。 一阵风吹过,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我从回忆中挣脱出来。风把书一页一页地翻开,将童年的萧红和 她的祖父,我和外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帧帧定格。时光匆匆,我长大了,外公老了,但外公对我的爱如祖 父对萧红的爱一样,只多不少,永远不会消失。 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作者恰当地把握了写作角度的切入点,没有对小说呼兰河传进行过多的叙述, 而且由原著展开回忆,细腻地描写了自己和外公相处的情景,引起读者的共鸣。文章温暖动人,内容清新 又不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