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390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教育是一项铸魂的重大工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成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导向性关乎大学生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否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当下高校以大学生成才教育为依托,不断深入探索大学生教育的内涵及目标,在育人机制的建设上,也呈现出了培育理念复杂性、方式多样性与效果显现长期性等多种特性,各有侧重,效果各异。同时,精神的成长带来的人的理性提升也会切实推动着大学生真正的科技创新与学术进步。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

2、量,其精神的成长以及与社会期冀的契合程度引起了各方的广为关注,科学有效的提升方法路径也为各方不断探索。精神成长作为大学生精神层面不断充实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它推动着大学生精神面貌不断提升、精神世界不断完善,更好地引导日常行为、实现价值追求。因此本文先对大学生成才教育进行概念论述,再对我国目前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再针对问题提出未来发展途径的思考,最后提出本文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成才观,新形势,教育目录1 绪论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意义31.3 研究现状41.3.1国内研究现状41.3.2国外研究现状62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概述62.1 大学生成才观教

3、育的内涵62.2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主要内容62.3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意义83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83.1 成才教育培育理念缺乏突破83.2 成才教育培育方法较为单一83.3 人才培育成果与社会需求并不完全统一93.4 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94 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才观教育途径思考94.1大学生提升自我素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94.1.1 构建相关网站,提升大学生政治及思想道德素养94.1.2 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4.2 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社会大环境114.2.1家庭教育114.2.2社会教育115 结束语12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思考1 绪论

4、1.1 研究背景21世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都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在人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社会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资源和强劲的推动力。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2003年,我国首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

5、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关键在于人才。而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关乎大学生个人日后能否有意义的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

6、性使得成才问题吸引了国家、社会及高校等各方的广泛关注,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开展教育活动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成才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理念出现在高校的教育视线内并在高校中广为传播,如清华大学“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理念、武汉理工大学实施的“责任、诚信、成才”教育、西南交通大学“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培养目标等。成才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育人工程,其实施具有理念复杂性、方式多样性与时间长期性等多种特性。如何更好地开展成才教育,方式方法从提出至今就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

7、代初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大学生成才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关注。研究发现,目前,在对待大学生成才的问题上,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庭成员和社会就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几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大学生成人就能够成才,成才就等于成人,因此,忽略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格、心理、情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缺陷,使大学的成才教育处于盲目和拔苗助长的状态。二是认为大学学历就等于高素质,因此,忽略了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三是认为学生过级考证就等于学校的声誉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因此,在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教育短视化现象。四是认为对学生施教传道虚无,而对学生施教授业真实,因此,在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德育弱

8、化或德育课程化的现象。上述四种认识误区说明,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单位,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需要对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及成才培养进行一次重新的审视,对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标准,成才目的,成才影响因素及相关现状、能力素质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1.2 研究意义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研究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技术的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户外电视为代表的新形势渐渐地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成为了人们的日常必须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这些产品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帮助,尤其是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模式,给现代人们的生

9、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新形势以它具有的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特性,彻底推翻了人们固有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方式、对现代人们的知识体系构成、价值观念的形成,甚至整个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研究提出了更加新的要求。正确的成才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向。因此,如何在新环境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研究,让大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研究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成才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首先,进行新形势下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研究是

10、与时代共同前进的要求。成才观教育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具有时代特性的教育,必须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发挥其优势促进成才观教育的新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成才观教育来说,更应该要紧跟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断变化,促进成才观教育能够有更新的一个发展,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成才观教育问题适应时代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更好的提升新形势下成才观教育的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性。其次,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研究是应对新形势下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所遇到的困境和机遇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兴的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并且冲击着大学生正确成才观的树立和形成。新形势的普及让大学生不再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单单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

11、育和成才观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大量外部信息。但是在接受更加繁多和复杂的信息的同一时间,互联网中传播的不良信息也给青年学生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网络上各种黄色信息和各种暴力信息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更对正在养成期间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可预知的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单单地仅仅看到新形势所产生的不好的一面,更应该看到在这一环境背景下非常有利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新形势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有利机遇,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摆脱传统的的单方面的灌输模式,利用新形势所具备的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更具时效性、传播内容更具丰富性、传播时间更加快捷的特点可以更好

12、将成才观教育的理念在青年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宣传,能够这样说,新形势给高校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向前迈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不能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新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新形势境给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带来的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高校的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带来新的跨越和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研究大学生成才观教育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2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概述2.1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内涵大学生成才观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之一,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的一种教育。了解成才观教育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人才的内涵,人才指的是有着良好的素质

13、,并且在一定的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从而不断取得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人。根据罗洪铁教授作出的对人才的定义,可见想要成为人才必须要包含四点要求:第1, 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这里讲的素质有两种情况,一是各项素质都搞,即德智体等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而是有某种特长,某一素质特别强,其他素质一般,如运动员。第一种情况是人才中的多数,第二种属于则是属于少数。我们培养人才,主要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的能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素质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内在标准。第2, 人才需要的是持续地取得具有创造性特色的劳动成果,这是人才所需的一个必要的客观依据,人才必定是不同

14、于一般的劳动者的,他必须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超越前辈和平常的普通人,只有人才向全社会创造比前任的劳动成果更加好的成果,才能够证明他的贡献是高于一般的劳动者的,这也是衡量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才的关键性条件。第3, 外部条件同样也是人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必要的因素,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人才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的。第4, 人才所创造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必须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的。如果做出的成果被闲置起来没有对是推到社会产生影响或对社会产生消极的甚至是破坏作用,就谈不上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性成果。作出了创造性劳动成果而被闲置没有对社会产生进步影响,这种人才是被埋没的人才,如果做出的具备着创造性的劳

15、动成果不仅对社会进步没有效果,反而危害社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坏影响和不好的后果,这种人也不是我们所讨论的人才。所以人才必须是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人才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具体内涵实质上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能够帮助其树立成为真正具备良好素质,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并对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科学的成才观念的教育。2.2 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对青年学生的“三点希望”,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成才观

16、教育,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把握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正确导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时代的发展水平突出强调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具备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有文化的的劳动者。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视阈中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并将人的发展进一步具体化为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培养 “四有”新人。“四有”新人包含了对人的智育和德育素质等的全方位的要求,并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成真正有用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才。江泽民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青年素质发展提出要求,希望每个青年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各方面素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