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315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二)研究设计3(三)研究现状3(四)核心概念4 二、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的现状与分析5(一)通过环境创设指导幼儿自主游戏5(二)通过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9 三、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0(一)环境方面11(二)教师方面12 四、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的建议13(一)通过环境指导幼儿自主游戏13(二)通过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13(三)通过同伴指导幼儿自主游戏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摘 要中班幼儿由于受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差。在区域活动中,不能较好地遵守显性的

2、规则要求。隐性规则具有不易察觉性及易接受性,将其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阶段对于区域活动中隐性规则的指导、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区域活动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从环境、教师方面分析目前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的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环境创设方面:材料单一、更新慢;图文规则缺少幼儿参与,遵守效果不佳;缺少“替代教师”,幼儿活动比较盲目。教师指导方面:教师主导性强,幼儿自主性低;缺乏引导意识,指导缺乏策略,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评价片面。为了改善现状,在环境方面:教师应注重结合生活、及时更替活动材料;设置任务卡;请幼儿共同参与“图文规则”

3、的制定制作;通过“替代教师”,指导幼儿自主学习。教师自身方面: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作为参与者,对幼儿进行多种隐性指导;作为评价者和反思者,做到和幼儿共同全面评价。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加强体验,提高积极性和规则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指导IABSTRACTMiddle class young childre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e, consciousness, self-control

4、is poor. In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they can not comply with the explicit rules very well. But the unapparent rules are not easy to perceive, easy to accept, infiltration in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can have a subtle influence on childre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use of implic

5、it rules in regional activiti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activities. This study adopt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environment, teacher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of the impli

6、cit rules of the status quo,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Environmental creation: a single material, slow update; graphic rules lack of young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o comply with the poor results; lack of alternative teachers, child activity is blinds. Teacher guidance: teacher-oriented, children

7、s autonomy is low; lack of guidance consciousness, to guide the lack of strategy, teachers assessment of regional activities is one-sid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in the environmen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life, the timely replacement of the activities of mate

8、rials; set the task card; pleas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phic rules of the production; through alternative teachers to guide children to self-study. Teachers themselves: teachers should be clear their roles, as an observer and recorder, collective teaching and personal guidance; as a parti

9、cipant, use a variety of ways to implicit guidance of children; as an assessor and reflection, they and children jointl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uide children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ence in the activities,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awareness of the rul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10、 development of them.Key words: Middle class young children; Regional activities;The unapparent rules;AdvisingII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中班幼儿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对是非的看法还很模糊,但又处在规则意识的萌芽阶段,因此中班阶段恰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同时,该阶段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明显提高,但在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活动中,要是没有良好的区域规则的指导培养,幼儿就很难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区域活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11、它的教育价值。在见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区域活动前、中、后,教师都会反复强调并明确告诉幼儿应该遵守的活动规则。但在实际情况下,幼儿并不能很好的执行、遵守。普遍存在着幼儿活动材料和游戏角色争抢、活动主题不稳定、对活动规则认识不足等问题,使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一些教师表示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区域活动,而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但规则意识的培养在这一阶段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所以教师普遍认为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存在两难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觉得可以更多的通过隐性规则来引导幼儿。隐性规则具有不易察觉性和易接受性。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

12、幼儿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区域活动习惯,同时也能保证充分的活动自主性。 笔者依托在幼儿园实习的契机,在所实习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以中五班为核心,深入观察研究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2.研究目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内容就包括区域活动的规则。区域活动的规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明确告诉幼儿的规则,是显性的规则;一类是藏于环境创设中、材料中或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一些角色,这是隐性规则。诚如杜威所言,“个人所处的整个情境决定对个人行为的控制”。隐性的规则即

13、不易被人觉察,又易于被人接受,这些特点不仅符合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增强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隐性规则的影响下,更好的学习知识、获得有益经验。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展开想象,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等。但事实上,由于隐性规则的隐藏性,不易引起教师的重视,所以对于区域活动中的隐性规则的指导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区域活动的质量。因此,为了改善此现状, 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的研究目的:(1)了解当前中班区域活动中隐性规则的运用现状,揭示问题,并进行分析。(2)阐述隐性规则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探讨环境及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隐性指导作用。(3

14、)提高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隐性规则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借鉴。3.研究意义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可以发现他们的自觉性比较差,较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区域活动中,不能较好地遵守显性的规则要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就算教师在区域活动前反复强调区域规则和要求,但幼儿在活动中执行的也并不理想。因而针对这种状况,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对隐性规则的认识,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材料、及自身的隐性指导作用。(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获得对规则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促

15、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3)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通过隐性规则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其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受、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二)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笔者实习所在幼儿园中班组五个班的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为主,以中五班为核心。试图从环境、教师两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目前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运用的现状,并揭示问题。研究数量:笔者的研究数量5个中班班级,138名幼儿,5位主班教师和5位配班教师。研究取样:通过为期2个月的实地观察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等,来分析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现状与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与构想。2.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 将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对其进行解读剖析,探索讨论,深入研究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从而得出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的两种方法:通过环境创设和教师自身来隐性的引导幼儿自主游戏。(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刊查阅现存的有关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积累研究所需素材。并多加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希望可以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研究问题区域活动隐性规则的运用的现状,提出建议。(3)观察法:在实习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内容包括中班区域活动中环境的隐性创设、幼儿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隐性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