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193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教育思想。?其中就包括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原则涵盖了“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为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改革做出了贡献,也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下,创新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理念、合作型学习理念等新教育理念逐步被语文教师接受并应用。经过实践与思考,大家发现这种种新教育理念与尘封了几十年的教育大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大致相同,特别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生

2、活的联系。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元素和活力。 一、“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创设可行的条件,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走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在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请家长帮忙,找了一些蚕宝宝养在教室里,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在这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定期喂养蚕宝宝,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耐心、 细心、责任心得到良好

3、的培养。一方面请学生们每人每天都要写下自己观察的结果。在观察中,学生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有的说:“蚕宝宝小的时候怎么是又黑又小的?”有的说:“许多小动物在小时候就与它妈妈有点像,可蚕宝宝怎么看都不像呀?”天真的学生们在有关于养蚕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他们缺乏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终于,在学生们焦急的期盼中,经过了十几天的苦心等待,一天早上,一个学生惊天动地地叫了起来:“蚕姑娘吐出丝儿来了。” 学生们马上围了起来。为了让学生看得明白,我把蚕姑娘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们去观察吐出丝儿来的蚕姑娘。看学生们全神贯注、两眼放光地观察蚕宝宝,我知道,有关于蚕姑娘的知识正在慢慢渗透到他们的脑海里。原先死板

4、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性的知识。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社会即学校”,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的这个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吻合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源自生活和社会,离开了生活和社会的教学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这好比是无源之水,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让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资源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教学更具活力。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课前,

5、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仔细地观察一下天空中的云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云彩的形态变化。让学生放飞想象,先绘制云彩的形状,然后进行说话比赛。学生们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把自己在欣赏云彩时的感受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阐释了出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一教学过程如果脱离了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观察和想象,脱离学生真实的感受,只是以学校的教室为教室,以书本为书本。那么,最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差多了。走出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和社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

6、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真正地做到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教学做合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而教、而学。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而有意义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全面发展的功效。作为语文教师,对于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针对语文教学当中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大胆并努力地根据课文的要求,创设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演绎和互动。学生进而能够达到体验实际生活的目的。这样的实践性教学,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能够激发

7、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能够地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请各个小组精心准备,设置了四个角色:角色 A,请懂乐器的学生说旁白,并根据人物的对话配以恰当的乐音;角色 B,老虎;角色 C,狐狸;角色D,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在表演角色B、 C、D 时必须把各自所代表的小动物的神态、性格特征和心理尽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经过学生们的努力,角色 A 学生的旁白和伴奏音乐,使得学生们的情绪上更身临其境;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威风凛凛、森林里其他动物的害怕。通过学生们积极地进行表演,真实而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这一幕如此真实的情景就像在旁观看一样。学生借助情景剧理解了本篇课文的内容,进而理解了本篇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寓意。 经过学生和教师进行的揣摩、表演,他们已经掌握了这篇寓言故事所富含的寓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做上学,在做上教,使学生自己会做。”“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镇?溪小学 江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