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论文.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165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技术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RFID技术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RFID技术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RFID技术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RFID技术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ID技术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技术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FID应用前景分析课程: RFID技术与应用 班级: 电创13-1班 学号:1336137、1390008、1325001 姓 名: 陈云、蒲一鸣、曾柳 指导教师: 曾 妍 二一五年6月8日摘 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在生产、零售

2、、物流、交通等各个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6年6月9日由国家科技部等十五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国家发展RFID技术与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间的统筹规划、大力协同,最大限度的实行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1。该文从技术角度讨论了RFID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并从市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RFID的产业链,重点分析了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协同合作的关系。关键词: RFID 标签 阅读器 频率 数据格式 安全性 标准化 目录第一章RFI

3、D的发展历史41、RFID技术的发展42、老技术形成新产业和发展历史43、推进信息化之“利器”54、传统电信业的新舞台6第二章RFID技术背景6RFID技术介绍及应用62、RFID工作原理73、RFID技术标准74、RFID加密技术75、RFID数据管理平台86、 RFID系统结构8第三章RFID的应用领域以及应用案列91、 RFID在收费中的应用92交通流检测103、车辆路径识别管理104、货物储存管理115、汽车装配流水线116、货物无线跟踪和识别127、公共交通电子车票138、汽车防盗13第四章RFID的发展前景141、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142、 国内外RFID 技

4、术应用现状分析143、 国外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144、 国内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155、RFID 技术相关需求领域156、 物流行业应用RFID 技术的发展趋势157、 RFID 技术可行性分析167.1 当前物流行业应用RFID 技术分析167.2 RFID 技术先进性分析167.3 RFID 技术在物流中使用的技术效益分析167.4 RFID 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技术障碍17第五章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171、RFID产业链分析17总结18第一章RFID的发展历史1、RFID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已经发展五十多年了。近年来,由于这种技术成本的急剧下降以及功

5、能的提升,使得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医疗和国防领域对RFID技术的关注迅速升温。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列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RF

6、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与此同时,电信业凭借着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以及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置公众通信网的运营,不仅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必然也将抓住RFID这一“利器”,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 2、老技术形成新产业和发展历史在RFID技术的诞生之日,人们恐怕无法预料到其会从最初的军事应用领域扩展至目前国民生产所涉及的各个行业。今天,RFID技术的应用天地空前广阔,甚至在将来会呈现出“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任何东西无不应用了RFID技术”的局面,而这正是整个社会对于信息

7、化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RFID技术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在今天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RFID,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最初,RFID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空中作战行动中用于进行敌我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RFID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从军事领域转向市场更为广阔的医疗、零售、海关等民用领域,RFID技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则为RFID技术进入商用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40年代,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其理论基础于1948年奠定;50年代是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进行了实验室的试验和研究工作

8、;60年代,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70年代,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一些较早的RFID应用;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用阶段是在80年代,当时各种封闭系统应用开始出现;90年代,RFID技术进入了广泛的行业应用阶段,RFID技术标准化也日益得到重视;此后,RFID技术开始稳步发展,其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应用成本开始不断下降,RFID技术开辟出发展的全新局面。 3、推进信息化之“利器”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RFID产业的兴起,与其迎合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人人共享信息资源,而RFID技术

9、则实现了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信息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RFID技术具有广泛性特点,其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科技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与条形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许多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加快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在过去十年间,全球共产生数千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日本等。 RFID系统至少由RFID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

10、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RFID标签具有数据存储量、数据传输速率、工作频率、多标签识读特征等参数,可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三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标签。目前,国际上的RFID应用主要以低频和高频标签产品为主;超高频标签开始规模生产,并且由于其具有可远距离识别以及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主流。 4、传统电信业的新舞台 RFID技术的应用已经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各种创新的RFID应用即将对许多行业的商业流程进行重新改造和规划。美国沃尔玛和德国麦德龙等零售业巨头已经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

11、国家政府,也纷纷通过对于公共事业领域的率先投入,策略性地引导该国产业应用RFID技术。中国的RFID技术推广将在近期内首先应用于敏感物流行业,如集装箱运输、生产制造、公共安全和物品防伪等领域。 RFID应用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而以推进信息化为己任的传统电信业,凭借着其在无线技术和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必将在RFID这一全新舞台上大显身手。全球的多家知名电信运营商,如英国电信、日本NTTDoCoMo以及美国AT&T,已经在RFID应用以及RFID与通信技术的融合类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不仅加深了电信业与各个行业的关联程度,而且提升了相应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章RFID技术背景R

12、FID技术介绍及应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主要由读卡器、天线和电子标签组成。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卡上的相关信息。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等优点,其应用将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方面已开始推广应用RFID技术;我国在公路管理等方面还很少应用该技术,只有几家RFID业内公司提出了各自的公路车辆RFID管理系统,通过对车辆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从而自动识别和自动管理车辆活

13、动,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等。2、RFID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读卡器首先通过天线发送加密数据载波信号到RFID汽车标签,标签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同时将加密的载有车辆信息的加密载波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读卡器接收处理后,提取出车辆信息送至计算机,完成预设的系统功能和自动识别,实现车辆的自动化管理。 3、RFID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真正实现全面机械化、信息化的前提,是实现军事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建立军民一体化物流系统,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RFID技术标准不统一,使用不同标准的产品就不能通用,不同标准的系统之间的物资就无法识别

14、,RFID技术的优越性也就成了空谈,这将严重制约着军事物流保障平台的形成和军民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都从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出发来制定标准,已形成了日本UID和美国的EPC两大标准组织互不兼容的对抗局面,而我国也开始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 对于我军军事物流建设而言,目前的在RFID技术标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成立全军RFID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符合我军实际的军事物流RFID技术标准,从全局的高度,实现整个军事物流供应链的标准统一,确保RFID建设的顺利展开。在制定我军标准的时候,对于军民通用物资,应该尽可能的注意与地方民用物流

15、标准的统一,以利于实现军民物流一体化;对于特殊的军用物资,则要制定自己的标准。 4、RFID加密技术 没有可靠安全机制,对于只读标签中的数据信息无法进行很好的保密,对于可读可写标签,还存在电子标签上的信息被恶意更改的隐患。如果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被窃取甚至恶意更改,将可能给军事物流保障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一个途径就是研究RFID标签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用来防止未授权的窥探者取得或篡改电子标签信息,但目前只有少数RFID芯片能够处理压入加密钥等较复杂的工作。此外,能够处理这些工作的RFID标签,都是市面上最昂贵的产品。因此,目前的RFID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军事物流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我们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RFID加密技术,而不能坐等别人研制相关的加密技术。 5、RFID数据管理平台 一旦RFID技术真正投入实用,如何有效管理应用RFID技术带来的巨大数据,真正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率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军事物流系统需要一个 RFID数据管理平台,它包括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