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冠心脏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678711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冠心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冠心脏(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人的护理,.,定义,概 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发病情况:本病在欧美国家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多于女,脑力劳动者多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功能性 改变(痉挛),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冠 心 病,.,冠脉血供,主动脉,.,.,冠心病临床类型 隐匿型:无症状、负荷试验阳性、心肌组织形态

2、正常 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增大、心衰、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型: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猝死 心绞痛型: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猝死型:心肌电生理紊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心 绞 痛,概 念: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征: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于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劳累、便秘)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消失。,.,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失衡导致心绞痛,心肌血液的需求增加,心肌血液的供应减少,发病机制: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运动过程冠脉可扩张至原来的45

3、倍 运动、劳力、精神紧张时,心肌需氧量增加,.,临床表现,1.症状:发作性胸痛 典型AP的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范围约手掌大小,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呈阵发性,轻者在35min,重者可达1015min,很少超过15min。可以数天、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缓解方式:停止原有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内缓解。,.,临床表现,2、体征: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 面色苍白、焦虑、皮肤湿冷或出汗;BP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出现第4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

4、杂音。,.,临床表现,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ECG: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若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0.08秒为阳性; 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检出率 (2)冠状动脉造影: 本检查具有确诊价值 ,管腔面积缩小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有一定意义,对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极为重要。,.,临床表现,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X线检查:可发现心影增大、肺淤血。 (4)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直接提示心肌缺血的区域。对心绞痛的确诊极有价值。,.,治疗要点,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

5、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量 1发作期 (1)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mg0.6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治疗要点,2缓解期 1)避免诱因:过劳、情绪激动、积极治疗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2)药物治疗:如硝酸酯制剂(硝酸异山梨酯)、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潘生丁、阿司匹林)等。 3)非药物治疗: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 4)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护理评估,(一)健康史 病因: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及肥胖等危险因素。 诱因:有无运动、劳累、情绪激

6、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以及休克等因素。 了解病人的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及性格等。,.,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胸前区疼痛的: 性质、部位、诱因、 持续时间、缓解方式、 发作频率。 有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冷汗。,.,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 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护理评估,(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诊断/问题,。,1.急性疼痛 :心前区疼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焦虑 :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性药物应用知识。 5.潜在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7、,护理目标,1.病人疼痛缓解,活动耐力增加。 2.病人情绪稳定,焦虑减轻。 3.病人了解心绞痛的发生过程和诱因,能采取合适的自我护理方法,遵守保健措施,发作次数减少或不发作。,.,护理措施,1.休息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协助病人卧床休息 或安静坐下。 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 必要时吸氧24L/分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护理措施,2.缓解期运动 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若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脉搏过快,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并予积极的处理。 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竞争性运动和屏气用力动作。,.,护理措施,3.饮食护理 控制总能量摄入

8、,保持理想体重;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素摄入;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每日盐的摄入控制在 5g以下,限制饮酒量在25g/d以下; 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和咖啡,严禁暴饮暴食。,.,护理措施,4、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是否缓解,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监测心电图,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无并发症如心肌梗死,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生。,.,护理措施,5、用药护理 部分病人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后可出现颜面潮红、头胀痛、头部跳动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病人是由于药物使头面部血管

9、扩张所致,并且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平卧片刻。,.,护理措施,6、对症护理 对有适应症的病人,积极准备并配合实施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支架植入术,.,护理措施,7、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个性特点,了解发作原因,仔细观察目前的情绪状态。与病人讨论可能与心绞痛有关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发作的方法。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分激动或悲伤、饱餐、寒风刺激;戒烟酒;保持心境平和,改变急噪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1. 告诉病人应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 2. 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发作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3. 指导病人坚持遵医嘱服药,

10、学会观察药物副作用。 4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5. 告诉病人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洗澡,水温要适宜、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6. 嘱病人当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由亲属护送即刻到医院就诊,警惕发生心肌梗死。,.,护理评价,病人疼痛是否缓解,活动耐力是否增加。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焦虑是否减轻。 病人是否了解心绞痛的发生过程和诱因,能否采取合适的自我护理方法,遵守保健措施,发作次数减少或不发作。,.,概念: 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

11、导致心肌坏死 ,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概述,临床特征:持续而剧烈的胸痛、特征性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发热和血清心肌酶增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粥样斑块,.,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因: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超过75%)(冠脉栓塞、炎症、痉挛、先天性畸形偶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在冠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若出现下列情况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痉挛、血栓形成等使冠脉管腔完全闭塞 心律失常、休克、脱水、手术等致心排血量骤降使冠状动脉血流量锐减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是心肌耗氧量剧

12、增,冠脉供血不足,.,病因及发病机制,诱因: 饱餐:进食 血液粘稠度增加 脂肪栓 睡觉时:血流慢 血液粘稠度增加 运动、便秘、劳累: 血管痉挛或血管压力大,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冠脉缺血、中断 心肌坏死 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心肌细胞减少 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的建立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50%-81.2%的病人可在心肌梗塞数日或数周前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烦躁等前驱症状,其中: 既往无心绞痛者新近出现心绞痛 原有的心绞痛加重:表现在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因不明显等 。 ECG呈明显缺血改

13、变。 及时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临床表现,2、症状: (1)疼痛:是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状,其特点是: 无明显的诱因,常于休息时发生 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压榨、窒息或烧灼样、且放射) 疼痛程度重,病人难于忍受而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有濒死感 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2)全身症状:心动过速、发热,WBC增高、ESR增快等,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T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大约一周。,.,临床表现,(3)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极为常见的症状(75%-95%),多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h内最易出现 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

14、常,但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早最常见。 其特点为 频发(5次/分)、多源性、成对或RonT现象的室早或短阵室速,往往为心室颤动的先兆。 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4)心衰: 因心肌坏死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导致心脏输出量下降所致。主要为急性左心衰 ,随后也可发生右心衰。多发生于起病最初几天,发生率为32%-48%。 (5)休克 主要为心源性休克,因心肌广泛坏死,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率20%。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快而细弱、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6)胃肠道症状: 疼

15、痛剧烈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重症可发生呃逆。,.,临床表现,3、体征: (1)心浊音界正常或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出现心包摩擦音。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时有相应的体征。 (2)血压:早期可有血压增高,但几乎所有病人都会出现血压下降。,.,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心电图检查可发现病理性Q波以及ST-T动态改变; (2)血清心肌酶检查可发现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和动态变化,血常规检查:WBC、ESR,可持续1-3周。 (3)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及超声

16、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治疗要点,原则:尽早使缺血的心机得到血液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及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1、 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1W 2)、吸氧:持续吸氧2-3天,25L/min 3)、监测:ICU或CCU病房3-5天,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心率、心律、BP、SaO2,肺毛细血管契压和静脉压、心功能等。,.,治疗要点,哌替啶(杜冷丁)肌内注射或吗啡皮下注射。 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2、解除疼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治疗要点,.,治疗要点,4、消除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室早或室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mg静脉注射,5-10分钟重复一次,直至消失,或总量达300mmg后1-3m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