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525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摘 要:赣南采茶戏是流行于赣南地区,由客家人创造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地方的戏剧。赣南采茶戏源于生活,与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紧密结合,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采茶戏的兴衰成败也与客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采茶戏的历史,并主要从创新、教育、市场三方面来分析采茶戏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采茶戏 历史 文化 发展 传承Title: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xi Gannan tea pickingAbstract:Gannan Caicha opera is popular i

2、n the area, created by the Hakka people a mainly spread in local drama. Gannan tea picking drama from lif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Gannan Hakk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Hakka culture, reflects the life of the working people, the success of tea picking is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3、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web history, and mainly from innovation, education, market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iChaXi how to better.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CaiChaXi江西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采茶戏是采茶、采茶歌、花鼓等民间

4、小戏的统称。它是由采茶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戏曲种类。自唐代开始,江西就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遍及全国。当时茶区逐渐流行采茶歌曲,慢慢发展后来的灯彩及民间歌舞表演,如;茶灯戏、牛灯、花鼓灯等。后又随着演变别名又称;“三脚班”。明末清初,渐渐更名为“采茶戏”,一直至今。在我国,赣南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是江西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气息浓郁。笔者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家乡采茶戏带来的艺术熏陶,所以在对采茶戏的历史文化、语言、唱腔曲调、伴奏形式有所了解,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今年来受到电视、广播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影响,

5、同时又自身发展的缺陷导致采茶戏处在濒临的处境。加上关于赣南地区采茶戏的研究甚少,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在整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系统的研究补充和丰满赣南地区采茶戏。一、赣南采茶戏历史(一)赣南采茶戏起源在早期费源禄的节序诗清明中就记载过赣南地区人民采茶时的情景:“邻厨妇蒙青枫火,御宛莺卸绮百花。走狗斗鸡寒食后,山歌又见采山茶。”1从这几句诗可以感受到采茶人在丰收时唱着采茶歌的那种喜悦。赣南采茶戏的起源离不开赣南的茶山,赣南山区气候温和,环境适宜种茶叶,因此茶山在赣南地区是很常见的。清曾燠在江西诗征中也曾经写道:“江西妇女春日采茶,编歌联臂唱和,诸郡间有异同”。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早期采茶戏的

6、起源是跟茶山和采茶人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茶山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当地的民情风俗,采茶的人们在劳作时也需要有娱乐活动,通过这些娱乐活动来释放内心情感,享受丰收喜悦,采茶戏便依托茶山孕育而生。采茶戏的起源与当时在民间流行小曲以及民间彩灯等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有巨大的联系。民间小曲所使用的曲牌许多都为采茶戏所用,如送郎调、斑妈调、十绣调等、同时,民间小曲中的采茶歌、秧歌等劳动人民在劳作时会吟唱的小曲对采茶戏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二)赣南采茶戏流传赣南采茶戏在初步形成之后便大范围的流传开来。但是发展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清初以后,出现了乾隆年间“长日演来的三脚戏,采茶歌到试茶天”、嘉庆年间“满脸烟灰十指黑,出

7、年采茶也入魔”和光绪年间“琵琶斜拨日琴张,月下争看窈窕娘”的三个鼎盛时期。赣南采茶戏在发展初期受到民间灯彩的影响,和灯彩结合之后的采茶戏成为了茶灯戏,茶灯戏和采茶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演出的时间和点,茶灯戏相对来说比较正规,演出形式开始发展成舞台形式,容易受到地点、人数和时间的限制,不在是以前只在茶山上演唱的戏曲。茶灯戏的出现使采茶戏出现了新的内容,出现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戏剧,如号称“四大金刚”的四姐反情、卖杂货、上广东、大劝夫等。不仅是内容发生了变化,连形式和服装等等都受到了其他剧种的影响,采茶戏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也让它逐渐走出了茶区,从农村走到了城市,走到了人民的身边。但也由于一些封建统治

8、者认为采茶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其中一些触碰社会伦理的剧目有伤风败俗之嫌,因此采茶戏一度被禁止演出。正如乾隆五十二年的奉宪告示严禁碑中所记载:“禁止村坊野市居民铺户,毋许容留面生歹人窝囤、私宰、赌博以及包唱采茶遗害村庄”。根据所记载的内容可以得知,采茶戏被禁止演唱,采茶戏的发展也停滞不前。1949年以后,赣南采茶戏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之路,许多现代戏剧元素开始与采茶戏融合,为赣南采茶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赣南采茶戏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复兴,又重新在人民群众中热闹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客家人以及客家文化不断的迁徙,同时也把赣南采茶戏带到了其他地区,甚至走进了,发展到今天,代代相传

9、,赣南采茶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二、赣南采茶戏剧目和表演(一)赣南采茶戏剧目1.贴近生活,反映现实采茶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日常以及当下社会风气等内容,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比如在当时很火的三世仇,就是根据当时土地改革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作品;而五岭之春源于当时青年们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赞扬了知识青年的奉献精神,在当时受到许多群众的喜爱。还有送子当红军、莲妹子、山情歌等作品,都是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传统采茶剧目一般都是围绕劳动农民的生活、矛盾、纠葛等来创作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指代的也正是这些劳动人民。如传统剧目

10、茶童哥,主要讲述的是以主人公茶童和二姐之间的故事,在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生活时,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劳动人民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劳动人民的真善美、勇敢和恶势力的恶狠凶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在人物和情节安排上完全来源生活,就连人物的名字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如大宝、二狗、阿祥古等。%1.戏剧色彩,风趣幽默好的表达技巧能让原本丰富的情节更加吸引人,而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中的语言表达运用了许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谐音、反话正说、歇后语、谚语等,这种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幽默有趣,更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如哨妹子中有一段米童与妹子对白就是运用了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手法,妹子问“哪一个?”米童便打岔道:“什么,

11、来一个打一个呀?”妹子说:“不是的,我问你名姓哪一个?”米童接着说:“我没有名字,刚刚过和过水跌掉了。”名字又不是一张纸,一块板子,怎么过河水会跌掉呢?像这种对话让人听了不禁捧腹大笑。在情感的语言表达方面,也擅长将原本正常的生气、快乐等情绪,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这语言之外的情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增添了赣南采茶戏的喜剧色彩,也可以从中看出赣南客家人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也是赣南采茶戏能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二)赣南采茶戏表演1.“三绝”形式赣南采茶戏的“三绝”即指的是扇子花、矮子步、和单水袖。赣南采茶戏在表演时最常用到的道具之一就是扇子,别看一把小小的彩扇,在表演

12、者的手中可以将其摆出各种形状,各式各样的扇子花,可以帮助表演者传递情绪,也可以将情绪夸张放大,甚至可被拟作生活中的劳动工具等,一把小小的扇子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采茶戏小摘茶里的扇子就被表演成各种形状,象征着茶农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在低头劳作时,扇子就是锄头,在采茶时,扇子就是茶篮,形状各异,生动形象。而在表演中扇子一般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表演扇子的手法也多达300多种,其中包括“吊扇”、“抛扇”、“风车扇”、“转扇”等等,表演者在表演时也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耕、按、抓、抖靠肚面”的表演口诀。矮子步这个动作就是根据采茶人民在采茶时的

13、动作改编而来的一种表演方式。人的身高一般比茶树高,因此在采茶时必须要弯腰采茶,并且在前往茶区的过程中需要上山,采茶者的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此动作便由此获得启发。矮子步一般是丑角的表演动作,有高桩、中桩和低桩。而丑角中的角色又分正丑和反丑,在表演动作上他们也有所不同,正丑的艺诀是“老虎头,經鱼腰,双手柔如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紧稳住,膝头定三步。”反丑的艺诀是“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畚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配。”矮子步这个特具特色的舞蹈动作为赣南采茶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和艺术表现力。单水袖与戏曲中的双水袖相呼应,戏曲中是两手的袖子都很长,而在赣南采茶戏中则是单手袖子比较长

14、。在表演时,单手袖动作和扇子花是配套的,一手用扇子表演动作,另一只手则利用袖子的长度,挥舞出各种动作,两手一起表演。单水袖的动作有“抓袖”、“百年袖”、“腋下袖”、“缠腰高抛袖”等。%1.“三脚班”形式三脚班即“两旦一丑”,采茶戏的演出一般主要有三个人完成,被称为两旦一丑。比如,在采茶戏补皮鞋中有阿祥古、妹子、老娘三个角色;挖笋也是由爆脑子、妹子、嫂子表演完成。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的采茶戏,基本都由三个人完成,偶尔需要配角的加入,但是时间也不会太长,都是穿插式的进行。也正是人少,采茶戏才能更加便利的辗转各地表演,也为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1、赣南采茶戏传承现状(一)观众群体缺失21世纪以

15、来,电子多媒体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影视娱乐等项目也越来越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现在还会听采茶戏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里都认为采茶戏是古板老套的艺术。现在主要还会看采茶戏的一般都是在农村,而观众一般都是老人和小孩儿,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即使是留在家的也鲜少对采茶戏感兴趣。老人看采茶戏是因为从小受到影响,对采茶戏有感情,小孩儿大多是跟着老人一起观看。如今农村许多采茶戏也仅仅是因为风俗需要,不敢轻易打破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表面尚存的热闹之下,实际上是严重的观众群体缺失。(%1)人才严重匮乏采茶戏在受到影视业冲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许多采茶戏的表演者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弃采茶戏而进入影视行业,影视行业的高薪也让许多采茶戏表演者无法继续坚持,采茶戏因此遭到冷落,便产生了恶性循环,采茶戏的沉寂更加无法吸引人才,由此形成了采茶戏青黄不接的局面。(%1)剧情过于陈旧采茶戏的剧情完全来源于农民的生活,讲的多事农民的辛劳、群众之间的情感、阶级的斗争,在过去之所以能收到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剧情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剧情保留到现在,早已不是农民的生活状况,自然很难引起共鸣,采茶戏的剧情急需要创新的作品,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来让剧情更加现代化,与时代接轨。四、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