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8443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一节 经济学流派概述 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一、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 表2-1 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类国家干预主义自由主义(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4)希克斯的经济思想 (5)货币主义(6)理性预期学派(7)供给学派(8)弗莱堡学派(9)公共选择学派(10)新制度经济学派二、

2、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 l 1早期经济思想(公元4世纪公元15世纪)l 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虽然经济生活比较简单,但是中世纪时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很多经济问题发表过杰出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早期的经济思想只是零星的依附于其他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YlishiduodeAristotle 古希腊思想家。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该城是安德罗斯人在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一个殖民地。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公元前

3、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他的丰富的著作实际上总结了公元前 4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开始进入危机和衰落的年代。他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组织,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管理”(经济)作为政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他认为,“家庭管理”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研究致富的技术。l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

4、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 l “道法自然”的思想这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

5、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主张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业的经营,主张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发展。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l 义利思想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

6、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合乎封建等级利益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l 富国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孔门有若(公元前 518?)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

7、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商鞅和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必须“重本”。 l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1617世纪)l 随着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农业的商业化以及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经济学的最初形态: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金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

8、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在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l 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l (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l 古典革命的对象是重商主义,它促成了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代表任务为有着经济学史上牛顿之称的亚当斯密,其代表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古典经济学的出现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即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认为利己心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国富论的发

9、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迄今为止,人类的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国富论的基础之上的。亚当斯密Yadang SimiAdam Smith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回故乡。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1751年1月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次年改任伦理学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 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封建经济,贵族地

10、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决定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而最著者则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作法大相径庭,显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的。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督的法案,则以其限制特许公司的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 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l

11、(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l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和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用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同时促成了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之后,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进行再次大综合:提出把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相结合,运用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构建了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国家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直是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在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

12、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面对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却显得无能无力。马歇尔Mxieer Alfred Marshall(A.) 马歇尔出生于一个英格兰银行职员的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特别研究生,攻读物理,兼教数学。1867年开始研究经济学,翌年起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当时作为道德科学一个分支的政治经济学。1877年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接任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 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他认为一种商

13、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用商品的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消费者(买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这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供给价格是由生产者(卖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接受的价格,这是由边际真实生产费用所决定的。l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l 凯恩斯革命的对象是新古典经济学,促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出现,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1929年的经济萧条使新古典经济学家一筹莫展。在通论中,凯恩斯反对代表古典和新古典

14、经济学基本观念的萨伊定律(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经常存在的现象,市场机制的调节并非总是完美无缺的,经济可能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根据他的观点,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需求构成, 由于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整个社会在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生产,出现大量失业。 凯恩斯KiensiJohn Maynard Keynes(J.M.) 凯恩斯生于英国剑桥,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后又师从A.马歇尔、A.C.庇古学习经济学一年。1906年进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9年任剑桥国王学院研究员,讲授经济学。在此前后,他以大部分精力研究概率理论,1921年出

15、版概率论一书。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他集中精力写作一生最有影响的一本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该书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轰动,把该书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l 因此,凯恩斯主张放弃以前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认为政府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总需求,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事实证明,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一条现实的途径。1946年美国的就业法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分析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古典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二为一,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时代。l 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l (1)国家干预主义l 通论出版以后,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放弃了传统观点,纷纷追随凯恩斯,对其有效需求理论进行解释和补充。其中,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阐述西方经济学,在其1961年第五版经济学中,自称“新古典综合派”,得到了美国很多凯恩斯主义者的支持,在战后的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而以凯恩斯的嫡传弟子自居的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把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看作是冒牌的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