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77702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北京援通专业致力于解决独居老人生活难的实际问题。独居老人的养老安全问题,包括生活安全、健康安全、人身安全。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 1.3 亿,65 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独居老人家庭占 22.83%。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市,60 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 20.2%,其中独居老人占 40%以上。在其他大城市中,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为 34%,广州为 30%,天津为 37%。独居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呈快速上升态势,形势十分严峻。如何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尽

2、快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老龄化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独居老人的救助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有长期计划,要规范化、制度化。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丽珠分析说,如今工作变动、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三大因素,促使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现代社会中很多老人和子女都要求自己的“自由空间”,传统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已经淡出。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变化了,但是社会服务体系却没有跟进,造成独居老人服务上的真空。 ”范丽珠说,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更加经济、更加人性化的新型社会、社区、家庭三者结合的服务模式。 ”而目前,我国保障独居老人安全的社会网络还很不健全,社会、社区、家庭三级网络当中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天

3、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则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对老人的“纵向关照体系”应向现代的“ 横向关照体系 ”转变。 “纵向”关照指在家庭内部以亲子关照为主,在社会上以行政关照为主;“横向”关照指在家庭内部以夫妻关照为主,在社会上以社区关照为主。他认为,目前应大力构筑现代的横向关照工程。横向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自我关照为主,外力关照为辅;夫妻关照为主,子女关照为辅;社区关照为主,行政(单位)关照为辅;专业机构关照为主,综合机构关照为辅。郝麦收说,在“纵向关照” 向“横向关照”体系转变的当下,由政府全面埋单解决空巢独居老人问题的困难很大,但是,他建议政府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

4、建设方面入手,先通过四个方面的政策调整和财政补贴,引导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解决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救助问题。首先,独居老人必须有一部电话。在上面安装一个呼叫器。一旦出事,作为呼叫器的终端医院就会马上处理。现在安装一部电话也不是很贵,有条件的子女可以给老人安装,孤寡老人可由社区出资统一安装。其次,社区要对本区的独居老人登记造册,对老人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居委会的电话要让老人知道,一旦老人有意外可报警报危,居委会要每周至少给老人打一次电话,了解老人的最新情况,此项费用可从办公经费中支出。第三,成立专门的护养机构对独居老人集中赡养。实践证明,散养的老人出现意外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群养,特别是那些已经丧失

5、自理能力的老人,如痴呆、瘫痪、坐轮椅等。这笔专项赡养费用政府要贴补,要出大头,有条件的老人可以把房产抵押通过银行贷款,此外,有条件的子女可以出一部分。第四,要建立完善的养老救助制度。有关部门要出台救助独居老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要将此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化。对独居老人的救助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要常年坚持。事实上,在建立完善的养老救助长效机制上,许多地方已经做出了有效的尝试。今年 9 月,北京市启动了“援通一按灵” 应急救助系统。这个系统保证了老人一旦居家出现紧急情况,即使在无力去拨打电话、丧失了表达能力等情况下,只要一按随身携带的发射器,都能得到本地 120 等急救中心的及时救助。 “援通

6、一按灵”为老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周到、科学的全天候救助通道。但由于财力有限,应急救助只能为本市 80 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疾病或易突发疾病的、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三种空巢老人免费安装。其他人如有需要,则须自费,每个呼叫器为 300 元,每年的服务费为 120 元。北京市老龄委权益处处长蔡双表示,北京市符合这个标准的老人,目前大约有 2 万多人。北京市政府将为此财政拨款 840 万元,计划明年完成。银发浪潮的问题来势凶猛,养老救助制度的建设,必须尽快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计划。政府的钱要用在刀刃上,对不同的老龄人群要区别对待。社会应把为老年人服务列为社会公益事业,由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建立社会对独居老人的“

7、支持监护网络” 。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社区,每天上午和下午,社区李屋小组的李志广和李满才都要到自己所管辖片区的 33 位独居老人家“转悠”, “转悠”内容包括巡查老人周边的治安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问候老人的的健康状况、准确掌握每位老人今天可能去哪里,以对老人的整体情况掌握清楚。为了保证这些护管员“尽职尽责”,在李屋旧村的李启南老人家中的墙壁上有一份“独居老人签到表”,上面有专管员每天探视的时间签到并附有印章。据了解,像李志广和李满才这样的工作人员,该社区一共聘请了 51 名,报酬由镇政府自筹资金解决,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专职护管员。这些护管员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平安保姆”。乌

8、沙社区共有四个村小组。在李屋小组的会议室里的一面墙上,除了“李屋社区独居老人一览表”,上面标有每个老人的照片和具体的情况外,还挂着三个登记本,其中一本是“独居老人周边常住人登记表”,一位老人一页纸,其背面是标明独居老人周边的居住方位表:围绕着独居老人的前后左右分别编为前编号、后编号、左编号、右编号;其正面就是四个编号的人的居住状况。管理人员说,这么做正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老人周边的居住状况,也可以及时向周边的人了解老人的状况,顺便也起到一个威慑坏人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姚远教授指出,乌沙社区的做法,是支持“监护网络”专职化的一种尝试,只是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现在还很难向全国推广,但是,其

9、方向是对的。为老年人服务应列为社会公益事业,由国家提供优惠政策,由民间组织和个人承办,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动社会力量,建立起一个对独居老人的“支持监护网络”。目前,除了聘请专业人员,还可以发动邻居、民警、党员、志愿者等做网络的支持人,每天探视,及时地发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崔琳建议,应该引导全社会来关注和解决独居老人问题,将经济保障压力和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络之中。可以从现在开始就立即着手,多渠道、多形式地鼓励全社会或个人出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院、养老公寓,由国家视同公益事业,提供优惠政策,如划拨场地、免收税费、无息贷款等,以尽量解决独居老人的集中赡养问题。社区应把社区关

10、照作为对独居老人关照的重要方式,因为其突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有着行政关照无法取代的优势。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有一项专为独居老人服务的“翻牌制度”,即在独居老人的窗口挂上一张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卡片,要求独居老人每天都翻一面,如果发现哪一天老人没有翻卡片,居委会马上就会有人去老人家中看个究竟。这个方法有效地防止了独居老人发生突发事件。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张恺佛说,这些措施可以让居委会对独居老人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老人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他还介绍说,法国许多社区为老年人免费提供一种名叫“你好吗?”的服务项目,深受独居老人欢迎。在每天同一时间,计算机系统将自动给老人打来电话,当老人拿起

11、电话后,可听到计算机的录音系统简单的一句问候“你好吗?”随后会听道:“如果您今天很好,请放下电话。如果您今天感觉不好,请立即拨打紧急求救电话 811。 ”如在 45 分钟内,老人仍不拿起电话,程控系统便自动将这个消息转到社区,随后马上有人登门查询。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的“翻牌制度” 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你好吗”。去年上海市民政局对全市老人家庭进行调查,发现有 16.56 万名老人单身独居,子女都不在上海的单身独居老人为 0.43 万名,子女都不在上海、年龄均在 80 岁以主上的高龄老年夫妇为 1.61 万人,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困难。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介绍,目前,上海的独居老

12、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得到更多的社区关照。途径一:向社区养老服务社求助可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目前,全市有 200 多个街道、镇开展为老年人上门提供生活照料的服务;社区中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途径二:全市社区均安装了紧急求助呼叫器。紧急求助呼叫器系统是由援助呼叫中心、用户终端以及配套服务体系组成的。如果老人突发疾病并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要按一下遥控器按钮,服务中心电脑系统立即自动显示用户资料。社区工作人员呼叫后得不到回应,就会及时通知医疗急救中心。途径三:邻居家装求助电铃。社区出面找一个邻居,征得双方同意后,为老人和邻居家接一个电铃。若有事情,老人按一下电铃,邻居就能应铃而入。

13、途径四:找个热心人结对。上海正在进一步完善“结对关心”制度,让独居老人得到一对一的服务。忙碌的子女们可以在社区中为老人寻找一个“热心人”,他们可以是老人的隔壁邻居,也可以是社区中热心的志愿者,拜托他们隔三岔五地帮忙照顾一下老人。目前,上海市正在倡导“一对一”的结对活动,社区中都在逐步帮老人们寻找志愿者。有特殊困难的空巢老人或是老人的子女可以向附近居委会提出申请。行政关照如同远亲,社区则如同近邻,两相比较,后者的关照要更及时、更贴切。老人和子女子女应该是独居老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独居老人也需要努力提高“自我关照”的意识和能力,强化通过购买服务来保障生命安全的观念。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晓瑛

14、教授强调,在老人居多的社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目前还是独居老人最安全的生活保障。不但要搞好老年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搞好老年人与年轻邻里之间的关系。郑教授分析说,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活动大都要在住宅内进行,这使得他们对住宅的依赖要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他们对于居住环境会有较高的要求。老年人很容易与年轻邻居因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不同而发生矛盾。所以老人们要理性地看待双方的差异,宽容地与年轻的邻居们交往。当然,独居老人的子女也要增强与邻居交往的主动性,他们理应是老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如果老人已不能与邻居交往,子女应代替老人去交往,并在交往中要增加宽容性,对往日的冤仇不计较,对新的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

15、了。同时独居老人的子女还应该与年轻的邻居交朋友,让年轻人多了解自己的父母,这样也能让老人在危急时刻多个帮手。当然,除了子女照顾、邻里互助,独居老人也要更多地关心自己。生活中处处藏着危险,再贴心的儿女,再熟的邻居,再仔细的社区服务,也还可能忽略一些细节,造成意外,等候别人总是被动的。姚远教授介绍,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独居老人在“身边有人”方面采取了很多不错的办法。如果子女离自己不算太远的话,可以让孙辈在晚上来与自己同住。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以通过请保姆的办法来解决身边有人的问题。除此之外,如今城市里也流行着一种“委托照料” 的方式,即在异地工作或是在海外的子女,委托自己父母的好朋友或是

16、关系很不错的邻居来照料父母,每年付给照料者一定的费用。郝麦收教授则告诫说,空巢老人中近一半没有配偶,而且事实上,夫妻双方总要有一个提前离去,因此空巢独居老人需要努力提高“自我关照”的意识和能力。应该看到,今后将有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下,难以照顾老人,将来的独生子女增多更将强化这一社会现象。老人也要增强通过购买服务来保障生命安全的观念。上海市的做法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近年来已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独居老人逐渐增多的社会现象,刚才介绍的所有惠老政策都适用于独居老人,同时,上海近年来探索实施了独居老人结对关爱工作。从 2004 年开始,针对老年群体结构中纯老家庭、独居老人不断增多的现象,为防止老年人出现意外事故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的情况发生,市民政、老龄部门要求各区县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如居委会干部、邻里志愿者等对独居老人进行结对关爱,为全市 17.24 万独居老人提供“五+X”的服务(“ 五”是广泛告知、经常问候、热线咨询、安全检查、应急求助;“X”是按老年人需要提供各类养老服务)。各区县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