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3675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贫血的知识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血,分类: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贫血的定义,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为贫血。,Hb100gL,Hb110gL,Hb120gL,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在急性失血 不能再容功夫等啦!,小铁船 在海中慢慢划,正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再障;溶贫,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铁粒幼;地中海(珠蛋白);慢性失血、慢性病,急,再,溶,铁,海,慢,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 A 急性失血性贫血 B 骨髓增生异

2、常综合征 C 缺铁性贫血 D 慢性失血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急,再,容,不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 A 缺铁性贫血 B 海洋性贫血 C 慢性感染性贫血 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铁,海,慢,按贫血严重度分类,三十进制:30;60;90,贫血的发病机制,1)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可分为 A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3、C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 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贫血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 4.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提问,大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性? 正细胞性?,急,再,溶,铁,海,慢,巨幼,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定义,铁缺乏分为:,红细胞内铁缺乏(血清铁),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贮存铁耗竭(铁蛋白),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

4、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铁蛋白,体内缺铁初期的最早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乏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蛋白,正常铁代谢,铁在体内分布 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克 血红蛋白 65%铁(约23克) 肌红蛋白 各种酶 骨髓 肝脏 为贮存铁,5%铁(约0.150.23克),30%铁 (约11.5克),组织缺铁,食物中的高铁(Fe3+) 亚铁(Fe2) 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 (即十二指肠刷状缘的正铁还原酶) 贮存(铁蛋白内) 组织利用(由转铁

5、蛋白转运),十二指肠肠细胞膜上的二价金属转运体1,十二指肠肠细胞内,正常铁吸收,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隐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效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病 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儿童、孕妇 2. 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3. 铁丢失过多 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妇科病,痔疮、消化性溃疡,肿瘤等,需求,吸收,丢失,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 2.贫血一般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痔疮,溃疡,肿瘤,妇科病),(头晕,乏力,心悸,视物模糊),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6、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癖(pica),在下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中,属于组织缺铁表现的是 A.头晕 B.视物模糊 C.心悸 D.异食癖 E.气短,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又小又稀,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A.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MCH 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E.粒细胞左移,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差-淡,血常规表现,中度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MCV:80100 MCHC:32-35%,80;32,贫血病人血红蛋白50g/L,血细胞比容20%,白细胞4.8109/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平均体积76fl,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7、)0.24,血小板120109g/L。最可能诊断是 A.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80100 MCHC:32-35%,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象,三、铁代谢,血清铁64.4mol/L(代表潜力),只有结合力增高,乘客,转铁蛋白:座位,上座率,空座,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及转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见于 A.海洋性贫血 B.感染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症状(贫血+组织缺铁)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80,32) 骨髓象(核老浆幼) 化验(铁蛋白;血清铁),下列哪项

8、结果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有意义 A.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C.红细胞平均直径变小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IDA的治疗,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或右旋糖酐铁50mg,每日23次。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易耐受,与维生素C同服可加强铁的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 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治疗后510天 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后至少持续46个月, 待铁蛋白恢复正常后开始停药。,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有胃肠道铁剂吸

9、收障碍,则可用铁剂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水平恢复正常 E.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5至10天首先出现的治疗反应是 A.红细胞总数增高 B.血清铁增加 C.骨髓外铁增加 D.网织红细胞数升高 E.红细胞平均直径恢复正常,口服铁剂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正规治疗应该是 A.不间断地服用68周 B.一直服用到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 C.到略低于正常血红蛋白值然后待其自然增长到正常水平 D.服至血红蛋白高于正常水平,以免复发 E.血红蛋白达正常后再继续服3-6个月,

10、阶段提问,缺铁性贫血首先是什么减少? 组织缺铁会有什么特殊表现? 缺铁性贫血血象特点?(MCV;MCHC) 缺铁性贫血治疗到什么时候结束? 治疗先是什么升高?用二价铁还是三价,80,32,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特点: 1,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 2,贫血、出血、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本质:骨髓造血减低,粒, 红,(巨核)板,出血,贫血,感染,病 因,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 化学因素:氯霉素、苯 放射线 免疫异常,发病机制,1. 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CD34细胞 CFUS,CFU

11、GM集落形成能力 2. 造血微环境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生长差 血窦破坏 3. T细胞介导的骨髓免疫损伤,种子,土壤,虫子,临床表现,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急性重型再障病人发生感染最多见于 A.皮肤黏膜 B.呼吸道 C.颅内 D.肛周感染 E.肠道,实验室检查,一、血象,SAA呈重度全血细胞 WBC2109L N 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贫血,本质:寿命变短破坏过多贫血,诊断溶血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 B.尿胆原排泄增加 C.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D.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E.红细胞寿命缩短,临床分类,一、红细胞内部异常所致 (一)遗传性RBC膜结构或功能异常 遗

12、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二)遗传性RBC酶缺陷 G6PD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 (三)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四)获得性红细胞膜锚连膜蛋白异常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膜,酶,蛋白,二、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 (一)免疫性因素:吸附有抗体、补体,RBC易在血管内、外被破坏,如自免溶、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 (二)非免疫性因素 物理和机械因素 感染因素 化学因素,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原位 血管内 血管外,原位溶血,发生在骨髓的溶血,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一)血管内溶血 RBC在血循环破坏,见于: 血型不合输血 PNH 输注低渗溶液,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的过程,血红

13、蛋白结合体 结合珠蛋白,红细胞破坏,高铁血红蛋白,血红素,高胆红素血症,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5)尿胆原排出,肾,肝脏,胆汁,肠,血液,重吸收,粪胆原,血管内溶血特点: 血红蛋白血症 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慢性,急性,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是变性的铁蛋白,血管内溶血的主要实验室检查为 A.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 B.粪胆原排泄增高 C.血红蛋白尿及含铁血黄素尿阳性 D.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E.骨髓中幼红细胞增生明显,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的重要依据是 A.贫血与黄疸 B.脾肿大 C.血红蛋白尿 D.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E.粪胆原增加,血管外溶血: 发生于脾、肝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见于 自身免疫

14、溶贫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胆红素,血管外溶血,循环血液 红细胞,血红蛋白 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直接胆红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尿胆原,粪胆原,尿胆原,尿胆素,门静脉,小结,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 血管外:胆红素增高,溶血部分阶段,溶血全部过程,(1)急性溶血性贫血: 头痛、呕吐、高热 腰背四肢酸痛,腹痛 酱油色小便-血红蛋白尿 面色苍白与黄疸 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 (堵塞-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 贫血; 黄疸; 肝脾肿大,临床表现,热,痛,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或慢性溶血急性发作,与慢性溶血不同之处为 A.出现黄疸 B.出现贫血 C.出现乏力头晕

15、 D.出现高热,休克可伴有血红蛋白尿 E.出现心率快,气短,心前区杂音,急性溶血症状特点:症状急重,浑身不舒服,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多,绝对值升高,周围血出现晚幼红细胞,关于网织红细胞小结,正常百分比:0.005-0.025(0.5-2.5%),绝对值:(24-84)109/L,增高溶血 减低再障 缺铁性贫血治疗中首先升高,男性,30岁,既往有贫血,2日来突然高热头痛呼吸困难,尿量100mld,血压126kPa,血红蛋白40gL,网织红细胞12,C02CP17mmolL,BUNl4mmolL,其诊断为 A.感染中毒性休克 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C.感染中毒性肾功不全 D.急性溶血性贫血伴肾功不全 E.以上均不可能,正常百分比:0.005-0.025(0.5-2.5%),溶血性贫血时,能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是 A.周围血出现晚幼红细胞 B.周围血出现破碎红细胞 C.血清胆红素增高 D.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评:网织红和晚幼红都属于不成熟的红细胞,2.进一步确定溶血的病因 (1)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自免贫(温抗体型;冷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