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49910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公开DOC·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得到了加强,其规模也在持续不断增长,这就给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通过较为全面地分析论证,提出了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增加就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教育部做出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决策。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1之后逐年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2、生的招生人数和领域,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比例达到30%,专业学位类别38种,比2009年增加25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也给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特点,构建完善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2一、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一种学位类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以专业

3、实践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重视实践和应用。4教学上要求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为辅,实践上要求在学期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3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定位偏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单位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偏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2009年才开始实施,虽然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具体培养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符合培养要求、达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社会需求,都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二是毕业生本人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定位偏差。全日制专业学位

4、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型、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从事的工作领域应为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实践和应用类工作。因而毕业生如果不了解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混淆,不能找准个人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方向将出现偏差,错失就业机会。2.就业前景不乐观首先,总体上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研究生供需比逐年下降,研究生就业形势由易转难,未就业研究生总数的不断增加又加重了这一形势。其次,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还面临着用人单位的质疑。2012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毕业人数较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培养情况还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质疑,甚至

5、不认可。这些都增加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难度。3.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5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足,缺乏专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正规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狭窄,仅仅停留在高就业率上,简单地进行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召开就业指导讲座、办理就业派遣、统计就业数据等工作,缺乏职业规划、就业观指导、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另外,就业指导一般局限在应届毕业生,缺乏研究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统筹安排。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6、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1.专业化、全员化就业指导队伍 6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从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多方面对就业指导队伍进行优化配置,并规范管理和加强建设,制定完善的学习和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还需要积极动员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力量的参与、配合与支持,将校友资源、各界专业人士、学生家长、授课教师、导师、辅导员、图书馆、后勤服务部门、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纳入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达到研究生就业指导的全员化。2.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就是贯彻职业生涯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贯穿于研究生在校学习的

7、全过程。(1)加强职业认识教育。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应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探索和定位,加强职业认识教育,包括专业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知、社会需求认知等。通过专门课程讲授、专业课灌输、导师引导、专家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指导和帮助研究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应用领域等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树立专业自豪感;指导研究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的测试,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引导研究生了解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社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趋势,初步定位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并且进一步指导

8、制定学习生涯规划。(2)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是研究生从事某种职业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专业能力、协调能力、身体能力、发展能力四个层面,其中专业能力是核心。7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培养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二是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和完善研究生校内外实习机制,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突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双导师制度,发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提升科研能力。对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二是动员研究生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9、,在实践中深化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三是优化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四是鼓励研究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应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但核心内容应在研究生第一、二学年完成。(3)加强就业政策指导。第三学年是研究生就业实践的重要阶段,应着重加强就业政策指导。比如国家部委或地方规范就业市场的政策法规,北京、上海等特殊城市或地区的就业准入政策,政府宏观就业调控政策,毕业派遣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国家或地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等等。8毕业生通过法规和政策学习,可充分发挥政策鼓励优势,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和就业程

10、序。(4)加强就业渠道拓展。研究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拓研究生就业市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强与优势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组织高层次、大规模的专场校园招聘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准确详实的就业岗位信息。鼓励和动员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就业应聘,汇集研究生应用型、实践类岗位需求信息,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场推介会。3.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职业测评与生涯设计六位一体的功能整合。4.社会化就业指导实践9就业指导的社会化实践,是在就业指导中引入“

11、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增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研究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获得直接职业经验。将社会资源如专业人士、专业组织和专门机构请进校园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进行专业化服务和专门性咨询,使研究生获得实时的职业界资讯。四、结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必须根据其教育特点和目前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针对性较强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

12、知(教发20096号)z.2009.2曹敏.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3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2009.4宋桂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分析j.时代教育,2012,(4).5赵宇.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52-53.6张颖萍,张传亮.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招生与就业,2010,(3):96-97.7周金龙.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路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14.8罗辉,宋殿娇.论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理论界,2008,(7):237-238.9胡先锋,吕运来,廖启新.论高等学校就业指导的社会化与专业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7(1):59-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