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470588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0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一、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评价 (一)资源型城市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 (1)地理状况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北通资兴市、桂东县,南连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县,西邻宜章县。史称“内为衡(阳)宝(庆)门户,外扼赣粤咽喉”。地理座标为东经11316171135921,北纬251905255227之间。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72公里,总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12个乡、3个民族乡、8个镇,总人口38.247万。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端之交接部,四周群山环

2、抱,境内山峦叠嶂,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凹陷形成一山间长条形盆地。境内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500m,最高点五指峰1723.6m,最低点三江口,海拔160m。有大小河流696条,五大主要河流为浙水、沤江、滁水、赣江上犹水、北江城口水,分别源于湘江水系、赣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热水镇高温地下热水和罗泉大汤中温地下温泉。土壤主要有红壤、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山地划甸土、紫色土、旱土等。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16.6,降水1546mm,无霜期273天。(2)地质状况汝城县地层分布不全,自无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纪上组、奥陶系、志留系及

3、三迭系外,其余均有分布。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碳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地层。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经加里东、新华夏系、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境内岩浆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公里, 主要是印支期侵入体和燕山期侵入体。所见岩体呈岩基、岩珠、岩枝、岩脉产出。2、气候条件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地形起伏,高山深谷彼此相间,组成300米以下、30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200米以上五级夷平面。丘陵和山地是汝城县主要的地形地貌,它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抬升作用,对西南暖湿气流起屏障作用,使汝城县的气候除了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地方性小气候特征

4、。即有光、热、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分明的大气候特征,也有因地形地貌影响,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南多西少,局地存在暖区和降水集中区的小气候。汝城县降水充沛,年平均雨量为1546.3mm,比全市平均多56mm,比全省平均多116mm,是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4倍,是个暴雨多发区。一年中,4、5、6、8月是我县降水高峰期,7月是汛期降水量的低谷,也是夏旱容易发生时期。3、森林资源状况全县林业用地1906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0%。现有活立木总蓄积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4%.境内现有木本植物有83科677种,以壳斗科、杉科、松科、樟科、

5、木兰科分布最广。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福建柏、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百日青、红豆杉、金叶白兰、檫木、大果马蹄荷、小叶黄杞、窄叶竹柏、香樟、楠木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梓木、栓皮栎、樟树、冬青、油桐、水青岗、苦槠、甜槠、酸枣、柏木、楠竹等。灌木林主要有桎木、柃木、杜鹃、胡枝子、白栎、盐肤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箕、沙草、蕨类等。此外,境内现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以兽类、蛙蛇为最多。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有:华南虎、猕猴、羚羊、穿山甲、水獭、水鹿、花面狸、竹鼠、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雉、白腹锦雉、山鹰、红嘴相思鸟、绿嘴相思鸟、猴面鹰、红角鸟、虎纹蛙、娃娃鱼、银环

6、蛇、眼镜王蛇等。(二)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征汝城县2005年GDP26.78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378亿元;2010年GDP26.28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2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29亿元;汝城县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有城关、土桥、三星、大坪、暖水、小垣、热水等7个,2005年、2010年末城镇人口分别为10.08万人、10.58万人。汝城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

7、全国水平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5%略强。以上指标也远低于全省、全市及大多数县市人均水平。人均水平低,发展的基础较弱。二是资源依赖性强,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9年矿产经济所占比重为71.6%,矿业占主导。由于对矿产依存过高,导致工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随市场的风云变幻大幅波动。科技含量低,产品创新不足,加工增值能力弱,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导致资源枯竭加快,生态形势趋紧,环保压力加重。三是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由于长期对城乡实行的差别管理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城乡居民收入由2005年的3.8:1

8、扩大到2009年的5:1。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功能还不够完善。(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贡献评述1.形成背景汝城县矿产开发历史悠久,解放前汝城钨矿就已经开采,全县矿业已基本形成了“采矿选矿加工”的生产格局,矿业经济在2004年以后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大坪铁矿得到了较好地开发利用,矿业已成为汝城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县现有各类矿山企业10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个,股份有限公司17个,集体企业3个,外资企业1个,私人企业82个;按矿产分类,铁矿13个,钨矿4个,煤矿1个,地热1个,铅锌2个,萤石2个,钾长石6个,石灰岩52个,砖瓦粘土20个,河砂3个

9、,辉绿岩1个,大理岩1个;按开采规模分类,中型矿山5个,小型矿山及小矿山101个。2、发展情况及主要贡献2006-2008年期间,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对矿产品需求很大,大部分矿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全县矿山开采规模一直处理较高水平,矿业收入在汝城县国民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矿产税收在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89%、60.4%、50.44%。2007年矿业生产总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4%,矿产企业上交税金15649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税金的79.9%。2005年采掘业增加值7.3911亿元,2010年采掘业增加值4.8193亿元,2005年末采掘业从业人数1.21万人,2010年末

10、采掘业从业人数1.85万人。目前进行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钨、钼、铋、铅、锌、锡、铁、煤、铜、钾长石、石灰岩、萤石、地热、粘土等14种。全县矿业以采选业为主,采选业生产结构又以采掘为主、选矿次之,主要产品为初级矿产品。矿产品深加工及尾矿砂回收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三率”水平有所提高,矿业秩序有明显好转、矿业权的市场运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虽然,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矿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矿山处理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汝城县作为矿产资源大县,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过程中,仍将依托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大力发展

11、矿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业经济在全县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条件评价 1.未来发展的优势 (1)资源 汝城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与湘赣边境“多”字形构造带南段交接部位,构造运动强烈,岩体出露面积大,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地质勘查单位除了大量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物化探工作外,对县域内的矿产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已发现各类矿种并探明储量的有17种,占郴州市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6.95%。主要包括煤、铁、钨、锡、钼、铋、铅、锌、铜、银、铀、稀土、萤石、钾长石、石灰岩、地热、矿泉水等

12、,按勘探矿石储量划分,有大型铁矿床一个,大型铀矿床一个,大型稀土矿床一个,中型有色金属矿床一个。小型矿床79个,其中煤矿1个,钨矿7个,铅锌2个,钾长石6个,石灰岩38个,地热1个,萤石2个,砖瓦用粘土矿18个,河道砂石4个。(2)区位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隶属湖南省郴州市行政管辖。本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县,西邻宜章县,南边广东省仁化、乐昌二县,北抵桂东县、资兴市。(3)基础设施围绕“建设湘粤赣三省边际交通枢纽”的目标,按照“突出高速公路建设,狠抓主干公路改造,强推农村公路发展,全面提升路网水平”的总体思路,抢抓县乡道改省道的发展机遇,投资106.41亿元(含高速公路),实施2

13、3个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加快建成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主,农村公路为辅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外畅通的城乡公路网络和设施完善、快速高效、安全舒适的运输服务网络。力争桂林郴州赣州铁路取道汝城,配合省市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构筑铁路交通大动脉。以国家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契机,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高城乡居民的用电质量,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4.66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续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10千伏线路611 Km,改造10千伏线路93

14、0 Km;新建35千伏输配电线路117 Km,改造35千伏输配电线路40 Km;新建110千伏输配电线路97 Km。建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装备精良、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城乡电网体系。“十二五”期末,全部解决无电人口,乡村通电率为100%,户通电率为100%。(4)政策汝城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享受县、少数民族散居县、财政困难县、湘南大开发重点县、南岭山脉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县以及省政府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等优惠扶持政策,对我县呼应郴州“两城”建设,加快“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推

15、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空前机遇。2.面临的压力、挑战和机遇宏观发展环境总体对汝城发展比较有利,与此同时,汝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仍然较大。国外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对我县的出口经济形成阻滞,影响矿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受“三大瓶颈”的严重制约。“十二五”规划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用地、资金、人才将成为我县实施项目带动、实现科学跨越的主要障碍。三是竞争压力加大。区域经济竞争激烈,与周边的宜章、乐昌、仁化、崇义相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机制体制和综合竞争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我们不发力提速、超常规发

16、展,则有可能在赶超中被人赶超,无法实现崛起。从县内环境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厦蓉、湘深高速公路的建设,汝城将成为湘粤赣边际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开放引进的条件更加成熟,有利于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拓宽我县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二、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储量勘察能源矿产煤本县煤矿赋存于下石炭统测水组、下侏罗统、上二叠统斗岭组地层中。如文明乡良田下石炭统测水组、土桥乡黄家村上二叠统斗岭组、延寿乡下洞的下侏罗统地层中均有煤层赋存。汝城县的煤矿资源比较缺乏,主要分布在文明乡的良田煤矿,原省煤炭局129地质队只对本县良田煤炭资源情况进行过勘探。现保有资源储量28.1万吨,为无烟煤,可分十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