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320984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公司治理)关于召开应对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_(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863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暨产品推介对接洽谈会(通知)2010年4月中国 青岛 主办单位: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省科技厅承办单位: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为充分展示我国海洋技术取得的技术成果,加快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推广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山东省将于2010年4月在青岛举办“国家863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暨产品推介对接洽谈会”。会议除了邀请涉海科研单位参展外,还将吸引广大海洋技术用户和相关企业参与。一、会议主旨展示我国海洋领域已取得的技术成果,加

2、快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推广和应用,增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推动海洋技术产业发展。二、内容及形式此次推介会涉及的技术成果范围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能技术。会议形式及初步安排如下:l 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半天;l 分领域对接洽谈,半天;l 技术成果展览和产品推介,一天;三、参展单位报名填写单位参会(参展)报名表,盖章后传真并邮寄至组委会办公室;参展单位报名截止时间2010年1月30日。参展单位限于政府机关及国内企事业单位,尤其关注民营企业有组织的参与。参展单位报名采取海洋领域专家推荐、各有关省(市

3、)、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推荐和单位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对事先组织、宣传并双方达成合作或转化意向协议的优先(回执格式见附件)。欢迎广大海洋技术用户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会!四、联系方式 赵中华,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电话:0532-85824353 传真:0532-85814604 E_mail: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徐州路88号 邮编:266071五、关于费用布展、展位费及食宿费用届时由参展单位自理。附件1:参会(参展)单位报名回执表附件2:成果信息表附件3:第一批推广转化的技术及推介产品清单附件1:参展(参会)单位报名回执表一、基本信息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邮编: 联 系 人: 职务: 电话:

4、电子邮件: 传真: 是否参展: 技术成果数量: 是否有实物成果参展: 实物成果数量: 规格: 二、参展主题方向: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 海洋能技术 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三、展台需求l 展板规格需求 ,数量 块, ;l 实物展台面积需求: 平米,规格尺寸 ,数量 个。四、技术成果专场推介会 本单位希望在会议期间举办 场技术成果推介会。五、印章和负责人签字本企业确认所提供的上述信息资料全部属实。负责人: (公 章) 年 月 日注:1、请将此表于2010年1月30日前传真并邮寄至组委会会办公室(以邮戳时间为准)。2、如有未解事宜请咨询组委会办公室

5、,联系人:赵中华,电话:0532-85824353,传真:0532-85814604 ,邮件: ;附件2: 国家863海洋技术成果信息表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地 址邮政编码联 系 人E-mail电话/手机传 真技术成熟度01实验室(或样品) 02小试 03中试 04形成产品 05其他成果已应用情况01实际应用 02技术转让 03规模化生产 04未转让或应用 05其他实施成果转化的外部需求01寻求合作实施 02技术转让 03其它方式 04无需求成果类型01发明专利 02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03新装置 04新材料 05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 06计算机软件 07技术标准 08论文论著 09其它

6、实物规格尺寸成果简介主要描述该技术成果的先进性(指标)、创新性、获取知识产权和海试情况、市场前景预测。(不超过300字)说 明1.成果图片(1-4幅)请用jpg格式,每幅不小于1兆,单独以附件形式发送,请为图片编号并附30字以内的图注。2.成果涉及多项内容的,可按内容分页填写(此表可复制)14附件3:第一批推广转化的技术及推介产品清单序号名称单位联系人1国家海洋监测与探测技术成果推荐(QYQ-35深海热液保压取样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马厦飞2超声波辅助-液液喷雾萃取装置延边大学李东浩3环形离心槽离心机延边大学李东浩4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电磁成像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明5大洋

7、海水中痕量活性磷船载分析系统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袁东星6OSMAR071型高频地波雷达中国船船重工集团公司国营第三八八厂高立成7OSMAR-Sxxx型系列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公司、武汉大学电波传播实验室景玉山8HFY4-1COD自动分析仪四川大学张新申9HFY6-1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四川大学张新申10HYY3-1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四川大学张新申11SZS3-1型压力式波潮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盛安12海洋光学浮标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曹文熙13海洋监测仪器检测与质量评价技术研究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司建文14海洋监测高新技术仪器标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叶盛林15ULF-1

8、型超低频宽带水下声源哈尔滨工程大学蓝宇1670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侯德永17海底热液蚀变物高分辨率磁探测系统1)浙江大学;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杨长福18双相对置超磁致伸缩自传感驱动海水液压伺服控制阀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王新华19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OSMAR-S武汉大学文必洋20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与维修装置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孙东昌21SZX-1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于连生22深海用可加工固体浮力材料海洋化工研究院陈先23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工艺长沙矿山研究院万步炎24深海硬岩保真取芯器长沙矿山研究院黄

9、筱军25相控阵声学海流剖面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沈斌坚26水下多维力传感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葛运建27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张少永28海岸及湖泊河流水质走航监测平台香港科技大學刘培生29CHZ高精度海洋重力仪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早雄30赤潮藻类抗体技术检测方法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米铁柱31SZF型波浪浮标中国海洋大学唐原广32海浪驱动自持式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思忍33RM-1型海洋腐蚀检测机器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虎元34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及其防腐蚀修复技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

10、究所李伟华35北太平洋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渔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郑汉丰36渔场环境信息自动采集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郑汉丰37大洋金枪鱼渔场预报技术方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郑汉丰38深海探测与取样装备视频监控技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刘敬彪39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船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王岩峰40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中国海洋大学郭忠文41深水浅孔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王宏斌42深水深孔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

11、研究所王宏斌43船用150kHz声多普勒流速剖面测量仪(ADCP)定型样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王长红44大深度声相关计程及海流剖面仪工程样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王长红45高光谱表面光谱仪高深度分辨率剖面测量装置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组林供46强风计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李晖47面向海洋湍流测量的翼型剪切流传感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树新48海上高精度拖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朱耀强49海上勘探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赵伟50小型现场LED叶绿素a荧光计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岩峰51溶解氧分析仪国家海洋

12、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荆淼52海洋有毒有机污染物分离用尺寸可控分子印迹聚合物磁性复合纳米颗粒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杨黄浩53海洋有毒有机污染物仿生检测传感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杨黄浩54悬浮泥沙自动采样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李泽林55多道中央控制系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石油东方地球物探公司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王揆洋561万焦耳等离子体震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金华市荣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王揆洋57高分辨率后处理软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王揆洋58高频、高P/B值震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金华市中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王揆洋5924 位海洋多道地震采集仪吉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揆洋60恶劣海况下海底土液化动态监测技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乐军61沉积物来源、厚度与结构探测技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李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