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6317915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站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操作规程1.1 血液成分品种1.1.1 血液成分品种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2 制备环境1.2.1 制备环境应当卫生整洁,定期消毒。1.2.2 应尽可能以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1.2.3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开放系统,制备室环境应达到10000级、操作台局部应达到100级(或在超净台中进行)。1.2.4 制备需要冷藏的血液成分时,应尽可能缩短室温下的制备时间。1.3 设备1.1.1 设备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1.1.2 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唯一性标识及使用状态标识,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1.4 物料1.4

2、.1 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1.4.2 物料质量及其生产和供应方的资质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1.4.3 物料使用前,应检查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物料应进行标识、隔离,防止误用。1.4.4 制备方法 制备新品种的血液成分或制备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时,应对血液制备方法进行确认。1.5 起始血液1.5.1 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起始血液应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5.2 起始血液的保存和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1.5.3 接收起始血液时,应核对数量,检查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用于血液成分制备。1.6 制备方法1.6.1 离心1

3、.6.1.1 根据所制备血液成分要求和离心机操作手册,确定离心转速、加速和减速、离心时间和温度等参数,编制离心程序。1.6.1.2 制备血小板、粒细胞的离心温度为222。1.6.1.3 制备其他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为42。1.6.1.4 离心程序应经过确认,应能分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成分。1.6.1.5 对已经投入常规使用的离心程序的变更实施控制,定期检查核对,防止被非授权修改。1.6.1.6 每批血液制备的离心记录应包括离心操作者签名和所采用的离心程序。1.6.2 分离1.6.2.1 离心结束后,从离心机中取出离心杯,从离心杯中取出血袋,避免振动,进行目视检查,观察离心效果、血袋及其导管有无

4、渗漏,离心杯中有无血迹,如有破损应查找渗漏点。血袋破漏的,应作消毒和报废处理。1.6.2.2 将血袋置于分浆夹或血液分离机。将不同分层的血液成分转移至密闭系统的转移联袋中,以最大限度收集目的成分(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并且使不需要的其他成分的残留量最小的方式进行分离和转移。1.6.3 速冻1.6.1.1 速冻是保存凝血因子的关键加工步骤,冷冻速率和血浆中心温度是2个关键参数。1.6.1.2 应当使用专用设备,按操作说明书进行冷冻操作。1.6.1.3 应当将拟速冻的血袋逐袋平放,而不应重叠堆放。1.6.1.4 应当将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快速冻结,最好在60 分钟内将血浆中心温度降至-

5、30以下。1.7 标识1.7.1 使用联袋制备时,在原袋和转移袋分离之前,应当检查每个血袋上献血条码的一致性。宜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核对,以避免人为差错。1.7.2 需要连接新的血袋(过滤、分装等)时,应当保证每一血袋献血条码一致。宜采用按需打印方式产生标签,粘贴完毕,经计算机系统核对无误后,才给予断离。1.7.3 应当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发现的疑似不符合品进行标识和隔离,以进一步调查和判断。1.8 目视检查1.8.1 在接收、离心、分离、热合及交付的各个环节应对每袋血液进行目视检查。1.8.2 目视检查内容主要有:是否有渗漏、标签是否完整、血液外观是否正常。1.8.3 目视检查发现异常的,应给予标

6、识、隔离及进一步处理。1.9 质量记录1.9.1 制备记录主要有:血液交接、制备,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备环境控制,医疗废物处理等。1.9.2 制备记录应可追溯到起始血液、制备人员、制备方法、制备环境、使用设备和物料。1.9.3 制备记录宜以电子记录为主,以手工纸面记录为补充。1.10 全血分离制备血液成分1.10.1 多联袋制备血液成分。1.10.1.1 红细胞和冰冻血浆的制备 1)第1次重离心后将尽可能多的血浆转移至转移袋;2)将红细胞保存液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至红细胞袋,充分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3)核对血袋上的献血条形码,如一致则热合断离,生成1袋悬浮红细胞和1袋血浆;4)血浆红细胞混入量

7、少(目视观察)即可将血浆袋热合断离;5)如血浆红细胞混入量较多,应当经过第2次重离心后,把上清血浆转移至已移空的红细胞保存液袋,热合断离(如欲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则不热合断离);6)将血浆速冻,低温保存。1.10.1.2 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冰冻血浆的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法):1)第1次轻离心后将富含血小板血浆转移至转移袋;2)将红细胞保存液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至红细胞袋;3)核对血袋上的献血条形码,如一致则热合断离,生成1袋悬浮红细胞和1袋富血小板血浆;4)将富含血小板血浆袋重离心,上清为血浆,沉淀物为血小板;5)留取适量血浆,将多余的血浆转移至已经移空的红细胞保存液袋,热合断离,生成1袋浓

8、缩血小板和1袋血浆;6)将血浆袋速冻,低温保存;7)将浓缩血小板袋在室温静置12小时,待自然解聚后,轻轻均匀血袋,制成浓缩血小板混悬液,在222的环境下振荡保存。1.10.1.3 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冰冻血浆的制备(白膜法):1)第1次重离心后,将血浆转移至第1个转移袋,将适量血浆及白膜层转移至第2个转移袋;2)将红细胞保存液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转移至红细胞袋,充分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3)核对血袋上的献血条形码,如一致则热合断离悬浮红细胞袋和血浆袋;4)将白膜成分袋和1个空袋一起进行轻离心,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上层)转移至空袋,制成浓缩血小板,热合断离,弃去白细胞袋。1.10.2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

9、备1.10.2.1 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起始血液为新鲜冰冻血浆。1.10.2.2 离心法1.10.2.2.1 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置42冰箱中过夜融化或在42水浴装置中融化。1.10.2.2.2 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在42的环境下重离心。1.10.2.2.3 将大部分上层血浆移至空袋,制成冰冻血浆。将留下的2030ml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1.10.2.3 虹吸法1.10.2.1.1 将新鲜冰冻血浆袋(A袋)置于42水浴装置中,另一空袋(B袋)悬于水浴箱外,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1.10.2.1.2 血浆融化后,随时被虹吸至B袋中,

10、当融化至剩下4050 ml血浆与沉淀物时,闭合导管,阻断虹吸。将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A袋)。将A袋和B袋(冰冻血浆)热合断离。1.10.3 洗涤红细胞制备1.10.1.1 待用洗涤溶液联袋提前放置冷藏保存,无破损渗漏,溶液外观正常,在有效期内。1.10.1.2 将合格的红细胞悬液用作制备洗涤红细胞悬液的起始血液,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正常,在有效期内。1.10.1.3 使用无菌接合机将待洗涤的红细胞悬液袋导管和洗涤溶液联袋进行无菌接合连通。1.10.1.4 将洗涤溶液移至红细胞袋内,每单位红细胞(1个单位红细胞是指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中加入的液体量约为100ml,夹紧导

11、管,混匀。1.10.1.5 按照制备红细胞的离心程序进行离心操作。1.10.1.6 离心后将血袋取出,避免震荡,垂直放入分浆夹中,把上清液转移至空袋内,夹紧导管。1.10.1.7 重复1.10.41.10.6步骤,洗涤3次。1.10.1.8 将适量(每单位红细胞中加入约50 ml)保存液(生理盐水或红细胞保存液)移入已完成洗涤的红细胞,混匀。1.10.1.9 热合,贴签,入库。1.10.1.10 如果是在开放环境制备,应严格遵从无菌操作。1.10.1.11 如果在开放环境制备或最后以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小时。如果是在闭合无菌环境中制备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与

12、洗涤前的红细胞悬液相同。1.10.4 去除白细胞1.10.4.1 应当使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去除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1.10.4.2 根据白细胞过滤器生产方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过滤操作。1.10.4.3 应当在密闭环境(使用白细胞过滤多联血袋或无菌接合技术)制备。1.10.4.4 应当在采血后2天内(采血次日为第1天)完成白细胞过滤。1.10.4.5 检查待滤过血液的外观,并充分混匀后进行过滤。1.10.4.6 如果在进行白细胞过滤操作前,血液已经处于保存温度(4 2),需要在室温进行过滤时,室温应1825,而且应当尽快放回至既定保存温度的环境中,从取出到放回的时间应3小时。1.10.4.7

13、如果在白细胞过滤后,将血液转移至不属于原联体血袋的其他血袋,应当建立与实施标识控制机制,保证过滤后血液的正确标识。1.10.5 冰冻红细胞1.10.5.1 红细胞甘油化1.10.5.1.1 取拟冰冻保存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离心去除上清液,用无菌接合技术将红细胞转移至容量适当的、适宜于冰冻保存的转移袋内。1.10.5.1.2 在无菌条件下,缓慢滴加复方甘油溶液至红细胞袋内,边加边振荡,使其充分混匀。1.10.5.1.3 在室温中静置平衡30 分钟,置-65以下保存。1.10.5.2 冰冻红细胞的解冻 从低温冷冻保存箱中取出冰冻红细胞,立即放入3740恒温水浴箱中,轻轻振动使其快速融化,直至冰冻红

14、细胞完全解冻。1.10.5.3 洗涤除去甘油 将专用洗涤盐液袋与解冻红细胞袋无菌接合,采取渗透压梯度递减方法洗涤。最后1次的洗涤上清液应无明显溶血迹象。1.10.5.4 使用自动化设备制备冰冻和解冻红细胞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1.10.6 血浆病毒灭活 (亚甲蓝光化学法)1.10.6.1 根据设备操作说明书设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光照柜的参数。1.10.6.2 根据血浆的规格选择相应病毒灭活血袋。1.10.6.3 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或百级净化台内按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浆袋与病毒灭活血袋连接。1.10.6.4 将血袋悬挂于支架上,打开导管夹,使血浆经“亚甲蓝添加元件”,流入光照袋。1.10.6

15、.5 在医用血浆病毒灭活光照柜中进行光照。1.10.6.6 光照处理后的血浆经病毒灭活装置配套用输血过滤器过滤,滤除亚甲蓝和绝大部分白细胞,即得病毒灭活血浆。1.10.7 血液辐照1.10.7.1 辐照室应符合国家有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的要求。1.10.7.2 按照辐照仪使用说明书设置辐照参数。1.10.7.3 血液辐照最低剂量为25 戈瑞(Gy),血液任何位点的辐照剂量不宜超过50 Gy。1.10.7.4 红细胞在采集后14天内可辐照,辐照后可再储存14天。1.10.7.5 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均可辐照,辐照后可保存至从采集算起的正常保存期限。1.10.7.6 粒细胞宜在采集后尽快辐照,辐照后宜尽快输注。1.10.7.7 在辐照过程中应严格区分未辐照和已辐照血液的标识。1.10.7.8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和血浆不需辐照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