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945000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做大做实做强国有企业在全省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杨泽柱(2011年8月29日)近几年来,省国资委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兴省战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为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实做强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国有企业呈现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效益提高、贡献增加、控制力及影响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11年7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26户,仅占全省工业企业户数的6.5%;但资产总额12403.75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9.9%,同比增长11.5%;累计完成增加值1741.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842.7亿元、实现利税726.8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

2、工业的37.6 %、41.1 %、53.9% ,同比分别增长9.8%、15.6%、6.5%。一、主要做法第一,加强国企改革,培育“大市场”的竞争主体。省国资委从重塑体制机制入手,积极实施国企改革再攻坚,培育了一批适应“大市场”的竞争主体,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增添了活力。一是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汰劣,合理流动,有序进退”的原则,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制: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基础性、战略性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对管理团队经营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完全市场竞争性企业,在管理层和职工参股、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国

3、有资本相对控股;在重要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国有资本主动进入,实现战略控股;在竞争性领域的一般中小企业国有资本主动退出,实现民营化。目前,全省列入规划目标的50户大型国有企业和100户国有骨干企业的改制任务全面完成;地方中小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已有10302户中小企业实现了民营化,总体改制面达到97.23%;二是推进改革脱困。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金融债权617亿元,核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155.4亿元。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145个,涉及资产79.48亿元、负债165.96亿元、职工21万人,核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97.77亿元。成立省直机关脱钩企业托管中心,对100多家资不抵债的困难企业进行集中

4、托管,有30户企业进入依法破产或清算注销程序,探索出了一条劣势企业集中托管与市场化退出的新路。三是推进脱钩改制。2006年以来,省直机关先后实施了两轮脱钩改制,166户企业与主管部门彻底脱钩,省级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范围。全省市(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脱钩改制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二,加强调整重组,激发“大资源”的配置效率。省国资委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激发了“大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升了能级。7月末,我省汽车制造、能源电力、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五个重点行业资产总额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比例达到了81.1%,湖北

5、能源集团等6户省属重点企业资产占省属出资企业的59%,省属九大重点板块企业资产占省属控股企业的88.5%。武钢、鄂钢“两钢重组”,武钢投巨资帮助鄂钢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新上了冷轧、热轧两个大项目,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翻番。烟草工业“18变1”, 以武汉卷烟厂为龙头,整合省内18家小卷烟厂,企业实现利税由2002年的39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230.68亿元,增长4.91倍;上缴税金由2002年的35.4亿元提升到217亿元,增长5.13倍;预计今年可实现利税近300亿元,上缴税金近250亿元。能源集团“水火相容”,通过实施水电火电资产重组、战略引资、改制上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推动电力、天然气、

6、煤炭三轮驱动,完成了由国有独资到有限公司再到股份公司,由普通公司到上市公司,由单一发电企业到综合能源集团的三大转变,实现了装机规模、净资产、利税总额三个翻番,2010年装机容量544.55万千瓦、总资产283.79亿元、净资产85.6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大冶有色“结构调整”,去年12月1日,投资16亿元的亚洲产能最大的铜冶炼炉澳斯麦特炉竣工投产,年产粗铜30万吨,粗铜冶炼回收率将达到98.8%、提高1.1%,综合能耗由499公斤标煤下降至319公斤标煤,硫回收率达到96.9%,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5%,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以上,年新增利润2亿元以上;今年8月4日,又开工建设3

7、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采用世界一流的不锈钢阴极工艺,建成后阴极铜生产能力将达到70万吨。三环集团“股权并购”,重组省政府交给的省汽车集团所属8家困难企业,控股襄阳轴承和随州楚威,“十一五”期间,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9%,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9.3%,利税年均增长31.6%。武汉光谷联交所“由1到9”,在巩固传统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拓展领域,初步形成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行政事业资产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知识产权与排污权交易所、涉讼资产交易所、城市矿产交易所、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交易所和武汉碳减排协会等“八所一会”的新格局,各项综合指标居全国同业界第五位,区域

8、性、综合性资本市场的“产权板”已初显雏形。荆襄集团“借船出海”,成功引入中海油战略控股,由亏损大户变成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加强央企对接,增创“大招商”的战略优势。省国资委立足长远,大力推进与央企战略合作,增创了“大招商”的战略优势,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培植了后劲。3月5日,由我委具体组织承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11湖北中央企业共谋发展论坛”,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及70多家央企主要责人应邀参加,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领导出席论坛,为后续项目的洽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看好湖北,央企老总纷至沓来,我省与央企合作各类项目投资总额达6212.9亿元,超

9、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这些项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新增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今年全省各市州和省属企业新增与央企合作项目90个,引进投资1235亿元;新增11户央企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100亿元;新增拟于9月20日集中签约投资项目86个,投资额3877.9亿元。二是即将落地开工的合同类项目占比较高。拟9月20日集中签约的86个项目中,合同项目53个,投资额1458亿元;意向协议8个,投资额77.9亿元;框架协议25个,投资额2342亿元。三是大项目较多。拟9月20日集中签约的86个项目中,投资额10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投资额2251.8亿元;投资额50-100亿元项目

10、13个,投资额739.71亿元;投资额30-50亿元项目13个,投资额429.7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起到五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利于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批新增项目,将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投资56.5亿元在武汉新建的光伏产业基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100亿元在襄阳新建光伏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华润新能源投资公司投资50亿元在随州新建桐柏山50万千瓦风电场等,投资总额365.5亿元。二是有利于改造提升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一批重大项目,将布局汽车、钢铁、石化、冶金、船舶产业。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投资1

11、00亿元在襄阳新建铸件工业园及泵阀制造中心、变速箱、北方光伏研发中心;中化化肥公司投资120亿元在宜昌新建精细磷化工生态园;东风汽车公司投资100亿元在十堰实施商用车、客车、特种车、专用车、微型车等扩能改造项目;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在孝感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安陆)产业基地等32个项目,总投资956.16亿元。三是有利于培育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将形成我省未来环保产业基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武汉新建华中节能博览中心等3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四是有利于显著改善我省的基础设施。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投资120亿元在武汉新建汉西建材片综合开发项目;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投资120亿元在黄石新建

12、市政基础设施、产业整合升级和新能源产业项目;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投资160亿元在鄂州新建三江港新城、洋澜湖城市综合体等10个项目,总投资629.32亿元。五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的国企改革。省高新投、大冶有色、宏泰公司、粮油集团、粮油进出口公司、医工院、长江投等7户省属企业,拟分别与中信集团、中国有色、中广核集团、中储粮、中国信达、中国医药、开发银行、中国平安等央企签订合作项目,总投资827.8亿元,促进了企业改制重组。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以33.2亿元现金方式增资扩股,改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了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长江三峡集团与鄂西圈投的战略合作协议已于今年初签署

13、;南方集团引进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在新洲区建设“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合作议向书已经签订,总投资60亿元。第四,加强平台建设,发挥“大资本”的引领功能。省国资委围绕服务“两圈一带”战略,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管理促进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发展的试行意见(鄂政发201114号),切实加强平台建设,有效发挥了“大资本”引领功能,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聚合了资金。至2011年7月末,省联发投、省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省长江投、省高新投等五家平台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39.04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203.55亿元,累计融资410.36亿元,省联发投。累计完成投资240.84亿元,累计带动社

14、会投资95.92亿元,累计融资154.65亿元,实施了城际铁路、花山新城、鄂州梧桐湖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服务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省鄂西圈投。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08亿元,累计融资27.9亿元,全面启动了恩施大峡谷服务枢纽等29个项目,长江三峡旅游片区等七大旅游片区初现雏形。省交通投。累计完成投资54.71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64.13亿元,累计融资49.19亿元,开工建设十房、江南高速公路等七路一桥,建设总里程485公里,总投资337亿元。省长江投。累计完成投资193.69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768亿元,累计融资158亿元,启动实施荆州“壮腰”工程,

15、与中国平安集团合作成立了长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体募集规模将达200亿元。省高新投。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67.5亿元,累计融资20.62亿元,完成直接投资项目11个,其中鼎龙化学、华中数控已在创业板上市。武汉、黄石、宜昌、襄阳等市(州)的44家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00多亿元。(五)加强环境营造,凝聚“大发展”的整体合力。省国资委十分注重企业发展环境的营造,通过完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凝聚了“大发展”的整体合力,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是以推动地方立法为核心,完善制度环境。7月末,省、市(州)两级国资监管机

16、构制定或参与制定规范性文件及法规366件。特别是2011年5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体制制度上优化了发展环境,得到了全国人大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二是以加强国企党建为核心,营造人文环境。坚持 “两手抓、两手硬”,将国企党建工作融入发展之中,形成了 “大发展”工作机制;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了“大发展”的领导体制;坚持创先争优,形成了“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推广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创新党建促发展的经验。三是以狠抓落实为核心,营造服务环境。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办法,分别化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如我委成立了由委领导和监事会主席挂帅的13个专班,限期化解国企改制中的遗留问题;成立了委领导挂帅、责任处室牵头、相关处室参加的19个责任专班,协调解决平台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