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570054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人民版][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第 1 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群众基础:战

2、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 施 影 响政治制度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皇

3、帝制度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 职权范围 任用标准 历史意义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 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贤”“能”由皇帝任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3、功过评价: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4、集权的封建国家。2过: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 2 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A、平定边疆:平定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B、加强管

5、理:在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C、和亲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D、民族政策:有效的军事征服,实行怀柔政策、和亲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E、意义: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

6、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第 3 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注意问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康熙帝与秦始皇、唐太宗相比,突出贡献是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面临的问题: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措 施 影 响 结 论平定“三藩” 历时八年,终获全胜剿抚并用,有利安定收复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抗击沙俄入侵 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三征

7、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3管理。3、评价: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功绩: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 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学识渊博

8、,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拉开了长达 150 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们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行列。第 1 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孔

9、子创立儒学的条件:(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2)历史传统: “儒”地位的变化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 (核心)和“克己复礼” 。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10、3、地位和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第 2 课 古希腊的先哲 一、柏拉图与理想国注意问题: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 1、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4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时代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家庭影响;老师的教诲;游历生涯。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2、主要思想

1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强调法治;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二、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问题: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思想比较。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伦理思想:中道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2、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建

12、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 、 “中道” 、 “法治”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政治家,都是军事家。第 1 课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注意问题:结合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原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清教徒运动导火线:苏格兰起义革命进程: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两次内战时期(16421648)共和国时期(164916

13、60)(革命高峰)护国主时期(克伦威尔 1653-1658)(理查 1658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光荣革命 (1688) (革命结束)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2、克伦威尔主要活动:初露锋芒:早期反王权思想的形成;初期议会活动;铁骑军统帅:内战的爆发;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成立英吉利共和国;远征爱尔兰;“护国主”与护国政体:军事独裁的开始;就任世袭护国主。3、评价:5肯定之处: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军事上: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

14、础。政治上: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从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经济上: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缺点与局限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社会动荡。总体评价:功大于过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第 2 课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注意问题:概述华盛顿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一、美国独立战争1、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5、启蒙思想的传入直接原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 年)矛盾激化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决议(1774 年)2、战争过程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4)建军:整编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5、5)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临危受命,决心从整顿军队入手,他一方面筹措粮草和枪弹,充实装备,另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严肃军纪,重视思想教育,号召为自由而战。大陆军的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迅速提高,光复波士顿首战告捷。(1776、初)建国:发表独立宣言(1776 年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 年)胜利:约克镇大捷(1781 年)法、荷援助,康华利率英军投降。这是北美独立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战争到此实际已经胜利结束。结束:1783 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3、胜利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而战,人民全力以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战争提供了获胜的物质基础;国际援助:取得了法、荷等国际上的军事援助、道义支持;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胜利意义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北美 13 洲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6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