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569128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黄山奇松【课标摘引】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材简析】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全文共 3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

2、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与指导、齐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查字典、自学、练习、教师指导等方式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说出本课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 、 “郁郁苍苍”造句.3、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能说出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能说出黄山松的奇美.【评价设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评价任务二:会用“屹立” 、 “郁郁苍苍”造句。评价任务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能说出黄山松的奇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

4、板书“奇” ,用“ 奇”组词。2、板书“奇松” ,说说词义。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三、导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

5、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结合理解“誉” “情有独钟” “闻名于世” (换词) 。4、练习:(1)黄山被誉为_ 。(2)黄山“四绝”是指 _。(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 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 ,指导朗读。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 ,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自由读,齐读。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

6、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生字:四、作业:比一比,再组词。状()陪()府()盆()壮()部()俯()贫()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理解:情有独钟 设疑: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告诉大家,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小节2、交流:你看

7、到了哪些奇松?3、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交流: 一奇在模样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读好这个词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三奇 热情好客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 ,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填空:(

8、)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学到这儿,你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齐读4、感受陪客、送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生长,模样也各有所奇,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松,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读,交流:指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能读出来吗?小手能伸出来演一演吗?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播放录像。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

9、,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来试试。练读,指名读。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 ,有的如同( ) ,有的仿佛( ) ,有的状如( )说得更具体些:四、创意广告词:关于黄山,真是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明年五一,旅行社准备开辟“江阴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个广告词。五、因课设练,拓展迁移1、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再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

10、起来、活起来。2、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3、教师小结:黄山怪松,千姿百态,每一块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们说得太精彩了!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又一篇精美的散文吗?我建议你们课后进行合作,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好吗? 板书设计:黄山奇松情深意重千姿百态教后反思:17 黄果树瀑布【课标摘引】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1、作出自己的判断。【教材简析】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写法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 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其中抒发作者内心感受。【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

12、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与指导、齐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查字典、自学、练习、教师指导等方式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说出本课新词语的意思。3、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能说出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画出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能说出文中一些打比方

13、的句子的意思,画出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评价设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评价任务二:说出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

14、观景象?看录象欣赏。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 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分段朗读课文自渎指名读四、指导写字:1 出示生字,读一读。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 用钢笔描红、临写。

15、五、作业 :1 抄词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读词语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细读第一段: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 “真是”、“杰作”。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

16、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 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7 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四、作业 :1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斯帝暴页夹撩2 填空。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 齐读 14 自然段。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二、细读第 58 自然段:1 指名读第 5 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2 讨论、交流。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5 轻声读课文 67 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