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5422805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1].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赤壁赋 苏轼 作者简介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四川眉山人 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 世称 三苏 三苏 和同时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 曾巩 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一起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 Y P76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文 诗 词 书 画 俱成大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石钟山记 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题西林壁 惠崇 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 水调歌头 定风波 念奴娇 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 庭坚 米 芾 蔡 襄 绘画上 朱竹 别具一格 关

2、于赋赋是一种文体 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 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 鸿篇巨制 叫大赋 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 接受了骈文的影响 讲究对仗工稳 字句整饬 叫骈赋 从唐代开始 科举考试中写赋 按照诗歌声律 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 而且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要配合 音调要谐和 叫律赋 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 苏轼等人写赋 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 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 能够自由挥写 叫文赋 赤壁赋 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 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 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主客对话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 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写作背景

3、元丰三年 1079年 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 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 出狱后 1080年 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 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 或泛舟江中 1082年 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 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 不禁俯仰古今 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 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 写下了著名的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前后 赤壁赋 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朗读课文 听录音 思考 找出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 昌苍郎东空雄 鹿

4、属粟穷终风第四段往长 瞬尽主取 月色 竭适第五段酌藉白 字音举酒属 zh 客歌窈窕 y oti o 之章少 sh o 焉徘徊于斗 d u 牛之间冯 p n 虚御风扣舷 xi n 而歌桂棹 zh o 兮兰桨溯 s 流光幽壑 h 嫠 l 妇苏子愀 qi o 然山川相缪 li o 舳舻 zh l 千里酾 sh 酒临江横槊 shu 赋诗江渚 zh 一叶之扁 pi n 舟举匏 p o 樽而相属 zh 寄蜉蝣 f y u 于天地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sh n 造物者之无尽藏 z n 也洗盏更 n 酌肴核 y oh 既尽杯盘狼籍 j 相与 y 枕藉 ji 凭 嫠 整体把握课文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

5、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夜游赤壁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 悲观苏子 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乐二 2 3 吊古伤今悲三 4 5 阐述哲理乐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壬戌年秋天 七月十七日 我同客人坐着船 在赤壁之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 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 吟咏 诗经 陈风 月出 一诗的 窈窕 一章 一会儿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古今异义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

6、如凭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白茫茫的雾气弥漫江面 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宽阔江面上自由飘流 多么辽阔呀 像是长出羽翼一样乘风凌空飞去 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多么飘逸呀 好像飞离尘世 独自存在 变成了神仙 登上仙境 古今异义 主谓之间取独 研习第一段1 第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 找出相关语句 并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概括第一段景物的特征 2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3 你最欣赏第一段的那一句或那几句 为什么 研习第一段游 把酒 诵诗 赏月 观水景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徐 景象澄沏 事 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7、迎风赏月 感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情 舒畅飘逸 怡然自得 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先景后事 由事生情 研习第一段游 把酒 诵诗 赏月 观水景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徐 景象澄沏 事 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迎风赏月 感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情 舒畅飘逸 怡然自得 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先景后事 由事生情 乐 于是 喝着酒 快乐极了 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 用桂木做的棹啊 用兰木做的桨 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江水啊 船儿溯流而上 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仰望有才德的人啊 他在那遥远的地方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

8、兮天一方 修饰 音节助词 主谓倒装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 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 像是怨恨 又像是思慕 像是哭泣 又像是倾诉 余音悠扬 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 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客有吹洞萧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定语后置 使动用法 研习第二段 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乐到悲 营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 悲喜交集的境界 承上启下 引出主客对答 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歌 乐甚 扣舷箫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舞潜蛟 泣嫠妇 第一段写了 乐 情以后 为何又转入 悲 情 是如何转的 这一段你从那

9、些方面看出作者的主观感受由欢情变为悲意 思考 客人因何而悲 尽量借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我不禁感伤起来 整理了衣裳 端正地坐着 问客人说 为什么会这样 客人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 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 山川缭绕 郁郁苍苍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倒装 为何 名词作状语 被动句式 于 形作动 整理 当他夺取荆州 攻下江陵 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 战船连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在江面上洒酒祭奠 横握着长矛朗诵诗篇 本来是一代的英

10、雄啊 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 以渔虾为伴 与麋鹿为友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 东进东下 倒装 在安 名作动词 意动用法 状语后置 驾着一叶孤舟 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 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 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 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

11、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主谓之间取独 研习第三段作者在本段借主客问答 抒发感慨 用一世英雄 而今安在 来说像曹操那样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历史人物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 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不可能长久 这是客人消极思想的反映 他认为自己与苏子不被朝廷重用 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只是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 鱼虾作伴 麋鹿为友 划着小船 举杯相劝 那微不足道的生命 短促得如同永恒天地间仅能存活短暂时刻的蜉蝣 渺小得如同大海中一颗米粒 于是客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 并诉诸箫声 研习第三段1 这一段与第一段写景有联系吗 写曹操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 从客的回答可以看出其

12、生悲的原因有那些 客之三悲 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由个人短暂自然无穷感触生悲 吾生须臾 江水无穷 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 挟飞仙遨游 不可骤得 3 延伸 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为人生短暂或英雄成为历史积淀而感到悲哀 你能举出这方面的文句吗 曹操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许浑 英雄一去豪华尽 唯有青山似洛中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韦庄 须愁春漏短 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几何 针对客人的悲情 苏子作了怎样的回答 阐述了自己什么样的观点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

13、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我说 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 江水 日夜东流 但大江还在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 那么 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 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 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再说 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人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 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 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 占有

14、它们 无人禁止 使用它们 无穷无尽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注19 适 客人听了之后 高兴地笑了 洗净杯子 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已吃完了 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当于 于 名词作动词 显出白色 针对客人的悲情 苏子作了怎样的回答 阐述了自己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引出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认识 基于深刻的理性思考 作者得出了自己关于天地人生的

15、哲理认识 即变与不变是两种不同的认识 客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哀主 变 与 不变 喜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可以一样永存 又何必去羡慕长江无穷 明月永辉呢 如果能做到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 尽情享受清风明月山光水色 不也是人生之一大乐趣吗 怎样理解作者在官场失意之时的 乐 情 作者积极入世 抱负远大 但却人生失意 在激烈竞争中屡遭贬斥 谪居黄州 倍感苦闷 但对生活却从未失去信心 常借游赏山水之机 力求排遣郁闷心情 文章乐 悲 乐的感情变化是通过写景 抒情 议论表现出来的 试具体分析 感情变化过程 乐 悲 乐先写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 感到人生短促 变

16、化无常 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 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文以文为赋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Y P77 自主 1 本文作为一篇赋 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诗的特质和情韵等特点 又不拘泥于赋的固定形式 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体现了 以文为赋 的特点 一方面运用了传统的对话手法 韵文和对偶句式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具有音韵美 另一方面又突破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 章法结构和语言模式 注入更多的散文因素 用典而不拘古事 写景而富于想象 使文章如行云流水 挥洒自如 不拘一格 苏子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什么 揣摩体味苏子旷达乐观的情怀 明确 通过赤壁之游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 即 变 与 不变 的辩证关系 作者本来有远大的抱负 但在激烈的朋党之争中屡遭贬斥 并入狱 但他并没灰心丧气 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排遣心中块垒 表现出了坦荡 旷达及强烈的生活信念 这是难能可贵的 尤其可贵的是 作者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环境和条件 而是把理论的反复辨白和感情的起伏变化及文赋的层次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抽象的观点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 把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在一起 给读者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