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087922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

2、,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归纳出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青蛙为例,教材中的资料也极富有探究意义,意在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概念2.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自主学习、比较、归纳总结等

3、的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教学图片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青蛙的鸣叫以及鸣叫的意义。3.青蛙的生殖方式和体外受精的过程、意义。4.青蛙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难点:1.早期蝌蚪与成蛙的比较2.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学习过

4、程中环保意识的渗透二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比较法等。1本节课较多地运用了幻灯片展示,用各种图片适时的展示,创设了各种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兴趣、突破了难点,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5、的教学理念。2分析讨论、合作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与课件相结合,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个活动之中,认真观看图片,跟随老师的引导,分析讨论所涉及到的问题,能够主动地在小组内探究新知识,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3师生互动,降低了讲台的高度,与学生融为一体,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4.比较法的灵活运用,加强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连贯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四、说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学习新知

6、识。1.注重知识的迁移,由几种常见的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有关两栖动物方面的知识总结出两栖动物的概念;由一首宋代的古诗引发起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青蛙的鸣叫、抱对等,进而引出课题。2.合作探究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比较分析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形的主要区别、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中的的异同点,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讨论、比较、交流、归纳总结等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3.自主学习课本上的“资料分析”,通过自主分析、合作讨论,了解在环境条件发生异

7、常变化的情况下,两栖动物发生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五、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部分: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课堂小结。(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用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两栖动物的生殖 让学生阅读赵师秀的有约这首诗并播放蛙叫声,然后设计以下问题串:1、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已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雄蛙和雌蛙都会鸣叫吗?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哪些现象呢?4、

8、大家仔细观察,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是在哪儿结合的?其中问题2、3会结合图片进一步说明雄蛙鸣叫和青蛙抱对的意义,问题4会出示卵的照片并说明卵的特点和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并结合一些图片,学生能够透切理解青蛙的生殖特点。(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让学生回忆小学课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已的妈妈?通过回忆学生初步了解小蝌蚪与青蛙外部形态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出示蝌蚪生长的图片,并让学生排序。然后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蝌蚪生长的过程: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腿后长前腿尾巴逐渐消失成蛙。让学生自己思考蝌蚪的生长过程并结合图片讲解,有利于学生对青蛙的发育过程有深刻的印象。根据蝌蚪的生长

9、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青蛙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让学生比较早期的蝌蚪与成蛙在外形特征、呼吸器官和生活环境的区别,并推导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思考: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并展示一些两栖动物的照片。最后让学生比较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理解。(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通过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说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

10、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五)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和生殖特点,整理归纳知识点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六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我从四个方面引导学习展开学习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写如下的板书: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1.常见种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2.概念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鸣叫:鸣囊雄蛙;作用招引雌蛙2.抱对:提高受精率3.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水中)受精,卵生4.发育特点: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或受精卵幼体成体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七、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新课标的评价观念要求:评价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给学生找位置,评价的目的已经多元化,评价的内容要求全面化,评价的方式倡导多样化,重视发展行评价。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贯彻始终,肯定学生,尊重学生,推动学生积极地发挥;同时进行学生互评、自评,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回答不完整的同学给予引导、鼓励,发挥鼓励性评价;对于各方面都表现好的同学,重视其发展性评价。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反馈检测对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标情况。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