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877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题组训练苏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乙醇 经典基础题题组1乙醇结构与性质1有机物和的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和是同分异构体B和物理性质有所不同C和化学性质相同D和钠反应放出H2,和钠不反应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B0.1 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 mol H2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乙醇容易挥发3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

2、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4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5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固体变为红色,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已知N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AH2 BCO和H2CNH3 DCH3CH2OH(气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钠,若有氢气生成则含水B除去乙醇中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C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D获得无水乙醇通常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题组2有机物的分离、性质及

3、定量计算7下列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乙醇和水 B硝基苯和水C溴苯和水 D四氯化碳和水8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医药和溶剂。已知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18O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碳碳双键C该物质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9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10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

4、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A321 B262C312 D213能力提升题11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C都是有机物。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反应:_。(2)写出工业上用石油加工产品制取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不写条件):_。(3)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_,除去酒精中含有大部分水的方法是在酒精中加入适量的CaO,充分混合后,再经_操作(填操作名称)。1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放

5、热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 (2)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3)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_。13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1)X的分子式是_。(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

6、是_。(4)在特定环境下,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X被氧化,转化为Z,Z的名称为_。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试管A内为高锰酸钾固体,试管B内为无水乙醇,硬质试管C内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干燥管D内为无水硫酸铜粉末。(图中加热仪器、夹持装置等都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或部位有_(填该仪器或部位对应的字母)。(2)为使B中乙醇平缓汽化成蒸气,常使用的方法是_,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撤走C处的酒精灯,C处的现象是_,D处左端可观察到_。(4)已知乙醛沸点为20.8 ,易挥发,则在

7、E中应盛放_,以便在F中收集到液态的乙醛。(5)整套装置中有一处错误,存在安全隐患,请指出并提出改进方案。错误之处:_。改进方案:_。答案精析第1课时乙醇1C2.B3.A4B本题利用循环图的形式考查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M为乙醛(CH3CHO)。5DA、B、C、D四个选项中的气体均能使a处固体变红,b处变蓝,但c处能得到液体的仅有D,该液体是CH3CHO。6D水和乙醇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A、B项不正确;含水的酒精直接加热蒸馏,水也会挥发,酒精不纯;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得无水酒精。7A分液漏斗是用来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而乙醇和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所以不能分离。8A根据

8、萜品醇结构简式中碳四价原则,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A不正确;萜品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B正确;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萜品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9A与香叶醇碳原子个数相等的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为C10H22O,但由于香叶醇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分子中氢原子个数比饱和时少4个,所以分子式为C10H18O,A正确;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C不正确;该有机物中饱和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能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不正确。10D三种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相

9、同体积的H2,说明这三种醇各自所提供的OH数目相同,为方便计算,设所提供OH的数目为a,由于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362,所以各醇分子中OH数之比为213。11(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CH2OH3O22CO23H2O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2=CH2H2OCH3CH2OH(3)小蒸馏12(1)广口瓶中进气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2)偏大(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任答两条即可)解析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H2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而排水导管应

10、伸入至广口瓶底部。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H2体积偏大。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该装置不能漏气,为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则乙醇的加入速率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应,金属钠应稍过量。13(1)C2H6O(2)2Na2CH3CH2OH2CH3CH2ONaH2(4)乙酸解析(1)根据题意,X的分子中含C的个数为2,含氢的个数为6,含氧的个数为1,所以X的分子式为C2H6O。X能与钠反应,则X为乙醇。(2)2Na2CH3CH2OH 2CH3CH2ONaH2。(3)X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

11、件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乙醛(Y),其结构简式为。(4)根据题意知Z 为乙酸。14(1)A、B、C(2)水浴加热2CH3CH2OHO2 2CH3CHO2H2O(3)铜丝继续保持红热CuSO4粉末变蓝(4)冰或冰水混合物(其他合理答案均可)(5)装置完全密闭,而实验中多处需加热,且有气体生成,易导致胶塞冲出在试管F上使用双孔胶塞,加装一根短导管与大气相通解析A处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需要加热;B处乙醇蒸发需要加热;C处乙醇催化氧化需要加热。而要乙醇平缓汽化,则需要均匀加热,故应用热水浴。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因此,C处停止加热后仍然能继续反应,使铜丝保持红热。反应生成水,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乙醛易挥发,应用冷水或冰水冷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