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34947957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3单元附录.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的主要思想及其比较一、孔子的主要思想(一)关于做人的思想1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分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2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分析: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2)子

2、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分析: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分析: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分析:这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德的外在标准: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3、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分析:此处,他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分析: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7)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4、)分析:孔子主张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在他看来,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分析:孔子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强调做人要重视全面发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2)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分析:孔子认为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

5、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二)关于塑造君子人格的思想1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分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2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分析: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

6、都不能离开仁德。(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分析: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分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

7、。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3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分析: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的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4君子要重义避

8、利,追求道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分析: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5君子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分析: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即交往应有一定原

9、则,出于正当的目的,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三)关于学习态度、方法和目的的思想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学习的态度(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分析: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他说,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颜渊具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分析:孔子认为,学

10、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分析:孔子认为,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知疲倦,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要知难而进,不能像冉求那样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半途而废。(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分析: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求教

11、,不耻下问。他说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分析:孔子强调学习要注意复习。(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分析: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二者不能偏废。(3)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分析: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要精益求精,他反对一

12、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分析:孔子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2)“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分析: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就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即在重视博学的同时,要重视抓住根本的东西。4关于学习的目的(1)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

13、路)分析: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其实是在说: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分析: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

14、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体现了孔子思想中学与用的关系,即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这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分析: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四)关于教育的思想1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分析:孔子主张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2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15、语上也。”(雍也)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分析:孔子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这就是 “因材施教” 的主张。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就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就故意抑制他。(2)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分析:孔子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他认为学习贵在触类旁通。他特别强调,对于学习者,不到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不去启发他;不到想讲而讲不明白时,不去开导他;列举一个道理而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就不再教诲他。(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分析:孔子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