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93866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A学案 济南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2、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3、 学会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信息。4、 确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学习难点:学会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信息。学法指导注意学生对身边生物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知识回顾:1、非生物因素:_、_、_和_等。2、探究试验具体的步骤有:_、_、_、_、_、_。学习探究一、 问题探析:设置问题,引导质疑呈现一组生物关系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观察,并思考问题:1、 你在每幅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么的关系

2、?2、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结论: 。明确:生物因素的涵义:3、 结合课本图1.3-7蚂蚁共同搬运食物,图1.3-8羚羊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各自之间的关系。结论: (1) 。(2) 。4、观察 图1.3-9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图中生物的关系,加以对比,小组讨论;(1)图中哪组生物之间存在着斗争,哪组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2)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类型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讨论结果:(1) 。(2) 。5、迁移深化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种内关系复杂,既有种间的互助关系,也有种间的竞争关系。其中,主要是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

3、竞争、腐生等。引导对比容易混淆的现象。例如:寄生、捕食、竞争之间的不同。6、趣闻趣谈(1)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枸杞的种子随椋鸟的粪便传播各处。(2)豆科植物提供根瘤菌营养物质,根瘤菌提供氮元素。(3)凶恶的海鳝以小鱼为食,可对游到它身边寸余长的隆头鱼却从不攻击,因为隆头鱼啄食海蟮身上的寄生虫,减轻了海蟮的痛苦(4)西藏有一种褐背地鸦,习惯地下产蛋育儿,常和老鼠或兔子等啮齿类动物 居住在同一个洞穴里,老鼠或兔子为地鸦打洞筑巢,地鸦为老鼠或兔子站岗放哨,还常常立在老鼠或兔子背上,啄食寄生虫。分析以上资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启示: 。 二、知识归纳: 探究活动: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探究活动

4、的一般环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非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因素 生物之间以 形式相互作用,它们之间 、 ,促进生物界的共同发展。快乐闯关:1、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 食物与水 B. 食物、空间与空气C. 食物、空间与阳光 D.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2、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A. 有害的 B. 有益的 C. 无害无益 D. 有益有害3、 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田间杂草 D. 水分4、 同种生物之间 ( )。A. 有互助、有斗争B. 无

5、互助、无斗争C. 只互助不斗争D. 只斗争不互助5、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多种6、下面关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彼此依存。B、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包含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同种动物之间因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总表现为相互斗争与制约。D、动物与被食的植物是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7、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包括_生物之间和_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8、社会性群聚生物的蜜蜂等内部既有_又有_,而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_

6、,又有_。9、蜜蜂与花之间是_的,鳄鱼与鱼之间存在着_。10、分析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1) 如果把西红柿和黄瓜种在同一温室里,它们就会彼此“赌气”,西红柿不会再挂起“红灯笼”,黄瓜也不再有喜人的碧绿,它们都不能好好生长,最后双双减产。(2) 果树和核桃树是一对“冤家”,因为核桃叶分泌一种物质,经雨水冲进土壤,就会对苹果产生毒害。(3) 玉米和大豆是一对“好朋友“。玉米喜氮肥,而大豆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中,并且自己本身需要量很少,若把它们种在一起,大豆刚好给玉米提供氮肥,所以它们能够和睦相处。(4) 蛇在它的地盘上是一个“难缠“的家伙,可是当它遇见天空中飞翔的”天敌“鹰时,就会”命丧

7、黄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段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草原的繁盛和衰亡关系到鹿群的生活,草是影响鹿群生存的生物因素;同样,草原上其他生物和人类也是影响草生存的生物因素。鹿群个体数的大量增加后人类的不恰当的建设活动都可以破坏草原。1911年,在一个没有肉食性动物和人的狩猎活动的小岛上,人们引进了15头驯鹿,到1922年,岛上的驯鹿已经有222头。又经过20年,岛上的驯鹿只剩下40多头,并且再也没有大的变化。(1)提出一个问题: 。(2)做出合理假设: 。(3)将上文有关资料引作证据。 。参考答案:1、D2、B3、C4、A5、B 6、B 7、相互作用、同种、不同种、8、相互依存、斗争 、相互依存、斗争

8、9、相互依存、斗争 10、(1)竞争关系(2)竞争关系(3)合作关系(4)捕食关系 拓展延伸:(1)在草原上,没有其他生物影响鹿的数量就能无限制增加吗?(2)鹿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加。(3)在草原上,没有其他生物影响的情况下,鹿群数量先增加,当增加到一定数量后,草不够鹿群的食用,导致鹿数量减少,直到鹿群和草量维持在平衡状态。鹿的数量相对稳定。辅助材料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现象。如社会性群体蚂蚁、蜜蜂等。企鹅共同养育小宝贝! 蜂巢里的蜜蜂大多数是工蜂,担任的工作,在不断成长之际,随时改变。除了饲育在蜂窝中的幼虫以外,工蜂会用一种叫做蜂王浆的食物,饲育在蜂后

9、窝中出现的幼虫。这些受到特别照料的幼虫事实上是未来的蜂后,长成后跟雄蜂交配。所有雄蜂,在完成交配后,都被工蜂赶出巢外,不久就全部死亡,但蜂后继续生存,可能长达四年,并在这段时间内,产卵一百万个以上。母猴对幼猴照顾有加种内关系种内斗争 概念: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生存空间等发生斗争的现象。 诱因:争夺食物、配偶、生存空间等。 意义: 利于种群发展进化。 农田里的小麦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军舰鸟为争巢和配偶而斗争 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种内斗争的意义:()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 ()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或后代优良些

10、。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 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豆科植物利用。 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的共生体。真菌的菌丝长入单细胞藻内,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二者在生理上互补,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物质,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生存。 课外小知识:(一)偏利共生(commensalism)来源于希腊语,com指共同,mensa为桌子,合起来有同桌用餐之意,所以也译为“共栖”。如鱼用强有力的吸盘吸附在鲨鱼等大型鱼类的体表,既扩大自身的活动范围,又能分享鲨鱼吃剩的食物。这种关系对鱼有利,对鲨鱼无害

11、。(二)原始协作( protocooperation)两物种互相协作,双方获利,分离后仍能独立生活。如牛背鹭啄食有蹄类身上的寄生物,当发现天敌来临时,它又为有蹄类报警。(三)互利共生( mutualism)属专性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双方获利,如若分开,双方或其中一方就无法生存。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多鞭毛虫的共生,地衣是藻类和菌类的结合体。又如,有一种外生菌根,其菌丝紧紧地包围在松树的根外,利用根的分泌物为养料,同时又能增加根的吸收面积,还为根提供氮素和矿物质。倘若没有相应的共生真菌,松树的生长就变得缓慢。同样,这些真菌若不与特定的高等植物的根系共生便无法生存。 种间关系竞争 生活在一起利用相同资源(如食物,养料、生存空间等)的两种生物,当资源不足时发生的对资源争夺的现象。农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生活在同一草原上的羚羊和马之间争夺食物。生活方式越相近,生物之间竞争越激烈。 诱因:食物等生存必须条件不充裕。 意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种间关系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称为捕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 鸟吃虫蛇吃蛙螳螂捕蝉 狮子吃斑马蛇吃鼠 翠鸟吃鱼蝙蝠捕虫 相思鸟吃种子熊猫吃竹子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植物为食,甚至植物以动物为食都属于是捕食。(如右示) 捕虫草捕蛙(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