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63449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课件1中图版.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3月 袁世凯宣读了 发扬共和之精神 涤荡专制之暇秽 谨守宪法 的誓词 如愿以偿地就任临时大总统职 此后 袁世凯能够 谨守宪法 吗 中国成为了真正的共和国吗 袁世凯独裁 袁大头 1 政治方面 1 实现专权 破坏 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阻止国民党组阁 制造 宋教仁 案 武力镇压 二次革命 2 复辟帝制 1913年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会 废除 临时约法 另颁新法 准备工作 复辟 2 军事方面 1 加强北洋军 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 使北洋军实力大增 2 削弱革命军 袁世凯迫使黄兴大幅度裁减南方革命军队 3 外交方面 1915年 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的 二

2、十一条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临时约法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 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A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就是为了限制大总统袁世凯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对议会负责 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议会内阁制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为行政首脑 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 不对议会负责 只

3、向人民负责 与内阁制相对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国民为国主体 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 故须其名曰国民党 本党以巩固共和 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宋教仁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 目的 限制袁世凯专制 维护共和 努力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 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并准备组织真正的国民党内阁 宋教仁宣讲共和剧照 宋教仁把同盟会改为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 选成第一大党 组织新内阁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维护共和政体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 C 宋教仁 案 别号 渔父 闸北公园宋教仁墓 主张 责任内阁制 认为 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 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 如必欲变易之 必致动

4、摇国本 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 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 同盟会 统一共和党 国民公党 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 1913年3月 宋教仁北上改组之时 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 宋案 发生后 孙中山闻讯从日本回国 1913年3月 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上海横滨正金银行内商讨反袁问题 导火线 直接原因 宋教仁 案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保卫民主共和制 开始标志 李烈钧湖口誓师 发表讨袁文告 斗争性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 保卫民主共和制的武装斗

5、争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次革命 宋案 发生后 孙中山等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 举起了武力反袁的旗帜 7月12日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举兵讨袁 宣布独立 二次革命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但起义军各自为战 很快被袁军各个击破 9月中旬 持续两个月的 二次革命 失败 孙中山 黄兴等流亡日本 过程 1913年7月22日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宣言 呼吁全体国民迫袁辞职 客观原因 是北洋军力量强大 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主观原因 是国民党内部不统一 力量涣散 行动不一致 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国约法 责任内阁制 总统制 新法规定 大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揽统治权 可以连选连任 权力无所不包 实

6、质上已接近于专制皇帝 推出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事实证明 袁世凯不赞成共和 也未必真心拥戴民主 他在民国总统任上 一直破坏共和 没有可能成为华盛顿 八十三天皇帝梦 背景 1 袁世凯的一系列独裁举动 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 障碍 2 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公开拥护 时间 1915年12月纪年 洪宪元年 袁世凯举行祭天大典 1 袁世凯身边的亲信部下 杨度 张作霖 阎锡山等人 对于袁世凯称帝 张作霖曾发誓道 关以外有异样 惟作霖一人是问 作霖一身当之 关内若有反对者 作霖愿率本部以平内乱 2 外国列强的支持 1915年7月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访华 并于8月20日发表 共和与君主论 认为中国民智

7、低下 只宜行君主立宪而不宜行共和 古德诺访华期间是袁克定负责接待的 这对他是个极大的鼓舞 日本公使日置益 英国公使朱尔典等 多有赞同帝制的表示 1915年1月18日 日本公使日置益对袁世凯面递 二十一条 时说 若开诚交涉 则日本希望贵总统再高升一步 朱尔典在中南海怀仁堂国宴间 竟用英语尊称袁世凯为 陛下 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已无利用的价值B 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c 革命党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D 维护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D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并由此引发了护国运动 云南护国军将领合影 护国运动 开端 1915年12月25

8、日 前云南都督蔡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 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过程 革命党人蔡锷 李烈钧在云南成立护国军 兵分三路进军四川 贵州 广西 全国纷纷响应 结果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 众叛亲离中死去 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 得不到支持 袁世凯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这是因为袁世凯倒行逆流 就是说袁世凯称帝 遭到举国反对 孙中山发表 讨袁宣言 1915年底云南宣布独立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组织护国军 向四川 贵州 两广进兵 军阀混战 三国演义 上说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 勾结帝国主义列强 争权夺利 中

9、国由此进入了政局动荡 军阀混战的时代 直系 皖系 奉系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军阀割据形势图 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为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代理人 其争夺中国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表现 军阀把持政权 任人唯亲 政坛乱象丛生 军阀内部主要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争战不断 影响 军阀混战严重影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 帝国主义乘机攫取中国权益 讨论 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的原因 主观原因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 处心积虑复辟帝制 如推行尊孔复

10、古逆流 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等 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 客观原因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涣散 其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 国际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日本为独霸中国 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具体原因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 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 北洋大将冯国璋 段其瑞 不肯为袁作战 冯且通电劝袁退位 帝国

11、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等 根本原因 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辛亥革命后 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有哪些 其结果如何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 议会斗争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并武力镇压国民党 2 二次革命 很快被镇压下去 3 护国运动 实现倒袁的目标 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 始终不能成为一支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东汉末黄巾之乱后 唐末安史之乱后 清末特点 有了帝国主义的扶植与支持 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等 北洋军阀混战 袁世凯独裁采取的措施 国民党改组和

12、宋教仁 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83天皇帝梦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军阀混战 废除 临时约法 解散议会 严重阻碍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 袁世凯掌握实权是通过 A 设立内阁B 控制内阁C 刺杀宋教仁D 复辟帝制 B 2 1912年8月 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李烈钧 C 3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 袁世凯死了 下联是 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 上下联对不起来 作者说 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 建立了 A 封建统治B 殖民统治C 北洋军阀统治D 帝国主义统治 C 4 王诗慧的母亲2008年已经是85岁的高龄老人 请问她应是民国哪一年出生的 A 民国八年B 民国九年C 民国十一年D 民国十二年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