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33629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公开DOC·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心: 分 数: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 学 号 11370941010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2013 年 11 月 4 日论文提要: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她具有超凡的艺术诗才,具有诚挚的品性,她所追求的个性自由、开放的思想得不到当时社会所接受。其中她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感染着红楼梦的每一位读者。 本人从她的艺术形象、性格、爱情方面着手,描写了林黛玉清纯娇美的容貌,她的才气和人气;她的多愁善感、纯真、追求自己的理想,对长辈尽孝道,对下人以诚相待;她和宝玉的以悲告终的爱情故事。本人品读悟出,林黛玉的外貌于传说中八门之一的“景门”,使人不能随手可

2、摸,靓丽动人;她的爱情故事如“伤门”,动人心扉,同时却使人神伤,给人凄美之感。林黛玉为牵人衷肠,她是红楼梦读者心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女性。【关键词】:林黛玉 才情 叛逆 爱情悲剧目录: 一、林黛玉艺术形象 1.清纯娇美的容貌 2. 玉诗 二、林黛玉性格分析 1、敏感多思 2、纯真 3、个性自由 4、林黛玉孝上诚下三、林黛玉的爱情与眼泪 (两玉爱情) 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正文: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犹如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闪光芒,大放异彩。作家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个性格鲜明。读红楼梦,我们 会情不自禁地走进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儿世界。那里有直率、天真、深

3、的人心的史湘云,有香甜扎人的“玫瑰花儿”探春,有处事圆滑的薛宝钗,有不温柔但是很漂亮的晴雯,还有才貌不亚于其姐的薛宝琴、但林黛玉尤为牵人衷肠,她是红楼梦读者心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女性。一艺术形象1.清纯娇美的容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杨贵妃式的丰腴美给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美给予了林黛玉。林黛玉身上有着病态的柔美,但却使人感到是那样的动人、娇美。给人以柔却不弱的感觉,清纯如水、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 宝玉的“眼”给我们 描绘了黛玉天仙的容貌。凤姐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的标志人儿!我今日才看见它!”而在贾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林妹妹,别有一番风韵两弯似笼烟眉

4、,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引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一个清纯可爱的美女形象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可以品味到她的清纯娇美。正如人们常说的“人见人爱,金龙见了走过来。”然而,作者笔下的林黛玉不但有秀丽可爱的外表,而更让人折服的是她的聪慧、她的内涵,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美,让人回味,给人敬佩、2.玉诗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故是迷人,但是更让读者惊迷的是她的诗文。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她的才华体现在她的诗文里。由于她从小生长在思想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上父母钟爱,把她当做男孩培养教育,使她的思想比较活跃,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5、而且还有内在的浓郁的诗人气质。同时从小的她爱读书,对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更是熟读成诵,像诗仙李白的,诗圣杜甫的,还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从我的品味中,林黛玉绝非等闲之辈,她的诗新颖别致,风流潇洒,诗路敏捷,真可谓出类拔萃。她把自己的痛苦灵魂和悲惨命运融入诗中,借物抒情,使读者读她的诗实在是在品味她的内心,她的人生命运。平凡的一草一木,在她的笔下都成了含情脉脉的富有灵性,变成带有情感的东西。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同时是在倾诉了黛玉少女的衷情。其中是“妍羞默默向谁诉”一句,最为使神,这既是对海棠的描摹,实在独白她少女所处环境下内心的哀忠。还有她的葬花词更是扯人心肺,诗中饱含情

6、愫的妙句,真让后人惊叹、缠绵、优美、感人,语意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的柳絮词,读后让人明白了她漂泊无依的身世和对爱情绝望的悲叹。她以落花自况,血泪自墨,如泣如涕,抒写花落从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之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通”。岂非是对冷酷现实的控诉?“屋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知作者大有深意“花落人亡”即花的命运何尝不是黛玉的命运。所以,林黛玉的每一次与姐妹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时,她的诗则是倍受推崇,艺压群芳。综合上述,林黛玉的诗冰清玉洁的节

7、操,刚直不屈的人格,美丽圣洁的灵魂,处处揭示了她的人生,无处不含少女之情,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吗,从诗中品味黛玉,所以自认为她的诗是她的人,故为“玉诗”。二、林黛玉性格分析1、敏感多思 林黛玉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性格开朗奔放如男孩,但早年丧母,只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在无奈之下,走投无路唯有寄居于贾府。由于她长得冰清玉洁,又守规矩,知礼节,很有教养,深得贾母的疼爱。但林黛玉毕竟是寄人篱下,贾府又不是林家,贾府中有许多像王夫人那样指桑骂槐,不安好心的人,一个外来人能得到贾母的疼爱,身边就会有许多势力的眼光。以她的性格纯真、开放,且生活在贾府这个封建礼教的环境中,一个娇弱单薄的女子,无财无

8、勢,爱情无望,好梦难圆。她要承受多少的辛酸和压力是可想而知。故此,林黛玉努力地在警示自己、保护自己。“不能轻易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甚至连饭后漱口,喝茶也得随和些,唯恐得罪人,在努力捍卫着自身,容不得他人的半点戏弄,哪怕是一句善意的玩笑,她也会心不安,更何况像王夫人那样明骂晴雯,实际是把长期以来对黛玉的不满情绪表露出来。由于她寄人篱下,使她内心忧伤,非常多思。如:周瑞家来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是疑心别人挑完了好的,把剩下的才给她,她以适应这样的待遇;又如一夜,她去叫怡红院敲门,碰巧晴雯和碧痕吵了嘴还没好气,又没有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给她开门。黛玉心里也是这样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

9、自己家一样,到底还是别人家。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想着想着,不禁黯然泪下,伤心极了。也恰好在此时,又听见宝玉和薛宝钗传来的笑声,她更为伤感,独自在墙角边悲切地呜咽起来,吟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的诗句。这不吟出了她所处的环境和心中所盼吗?我们设身试想,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所经历那样的磨难,你会不多思,你会不多疑吗?难道歉受的心伤不够吗?故此,林黛玉就是这样的忧愁善感。虽然我 不是很熟读三国演义。且说刘备弃吕布寄于曹操营下时,他不也是要求张飞及关羽长种菜、浇花,要求他们说话都得小心,更不说有着远大理想,却弱小的黛玉呢?2、纯真 在曹雪芹的笔下

10、。林黛玉是个坦率、至真至纯的女子,她总是想哭可哭,而想笑不笑,从不掩饰自己“爱憎之情”。在她的生活中找不到半点虚假成分。她这么单纯,较真,且生活在这样虚伪的贾府。她不懂世故圆滑,绝不会为了笼络众人而守拙装愚,八面玲珑。她只相信真理,却忽略了人性的虚假,她当然学不会颠倒是非。 的确,她待人总是满腔真诚。例如:香菱学诗,宝钗则讽刺她“得陇望蜀”感到很厌烦;但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则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表现出诚恳真挚。又非常谦逊,没有一点小姐架势,对香菱完全平等相待。同时也反映出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想真情实意地交个知己、交个知音的强感愿望。这从香菱学诗的日子,黛玉觉得生活阳光明媚

11、,便可知道她内心的孤寂。 由于黛玉有真挚的待人处世,所以她难以学会薛宝钗那样玲珑对世。如王夫人逼金钏儿跳井死后,薛宝钗心知肚明却在王夫人面前劝慰,把全部罪过都归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如果当时把薛宝钗换作是口无遮心,不会颠倒是非的林黛玉,她会劝慰王夫人吗?她不会,她有一颗明是非的心,她有一颗澄澈透明的心;她学不会守拙装愚、口是心非,不会如此圆滑地去面对如此的事。你说她不纯真吗?她不会受遭灾吗?但我们敬服的正是她的诚挚待人,她的友善之心。3、个性自由虽然林黛玉信奉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该是坦诚相待,有什么就说什么,真的说真,假的就假,自己喜爱的就

12、该赞成、肯定,自己不喜爱的就反对、否定,不必掩盖,不需夸饰,不应弄虚作假,言不由衷。她实在是太单纯、太纯洁了。总是坚持自己的喜好,去追求行事。如:薛宝钗被她不止一次地讥讽过;史湘云被她恼怒过;忙于夜赌的老婆子被揭穿过,令人厌烦的李妈妈被她斥骂过、他似乎根本不知道世间上还存在着“谁能得罪,谁不可得罪”的问题。她很孤独,是她不从流俗的做人态度的反映,于是她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恶行径进行揭露和嘲讽。她却生活在贾府的明争暗斗、虚伪、倾轧、陷害、的环境中,对荣国府的最高权威老祖宗,也不愿扭曲自己的真实情感,而违心地去讨好,去迎合老祖宗为首的封建家长们的喜爱,还一味任着自己的性

13、子,做出一系列违背家长们心愿的事情,其中包括为自己的爱情而不屑冲撞封建礼教的言行举止。这样势必逐渐会失去以老祖宗为首的封建家长们的欢心,而被指责是“孤高自诩,目下无人”。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无奈、欺诈的贾府内,这样一种险恶横生的环境,必然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会引起家长们的不满,也如鲁迅先生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林黛玉生活在这样的封建社会里,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自由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她的失败的过程中向人们展示了她独有的纯洁而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这个典型形象悲剧命运中所体现的人性解放觉悟的思想,不屈服命运的傲世抗俗和生平不渝的追求精神,

14、对每一位读者一直起着启迪智慧、激发思想和陶冶性情的作用。4、林黛玉孝上诚下红楼梦的经典之处,真所谓是时看时新,各人所看各不相同。它所折射出的哲学道理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黯淡,使后人从中悟出了各不相同的人生道理、做人之道理。红楼梦可以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概括,那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今,我站在这经典之上,从现实社会中我 又悟道。从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现代人应从中学习黛玉的这一发光点,那便是“孝”道了。当今社会无时不宣扬我们应知孝、行孝、懂礼。而礼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为人处事必备的条件。你以礼以诚待人,别人必还之。我们可以看到大观园里上到长辈下

15、到丫环,黛玉对他们均以礼以诚相待,就连赵阿姨,黛玉也同样是以礼待之。从这一点上看,如今的社会,如今的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何尝不应知礼、懂礼、行礼呢?只有人人知礼行礼,社会才会呈现文明,人类就会进步,人与人之间也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合作。这难道不为读者,不为后人所学,所悟之处吗?难道不是红楼梦的经典之在吗? 读者请阅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佳惠奉命送茶叶到潇湘馆有一段话:“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叫给我送点,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环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这也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发光点。在下人面前从不摆小姐架子,这也是为什么紫鹃与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的原因。曹雪芹把这一点写出来,让我们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