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57334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人员)(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手卫生根据传播方式实施隔离防护安全注射职业暴露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灭菌知识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无处不在 深圳妇儿医院切口感染事件 1998年4月至5月 深圳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在该院接受手术的292例病人中发生术后伤口龟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58例 切口感染率达54 11 原因 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 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安徽宿州 眼球事件 医院感染 什么是医院感染 完整定义应包括三个方面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 住院超过48小时以后发生 有明确潜

2、伏期 住院时间超过平均潜伏期 什么是医院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 无植入物术后30天以内 有植入物术后一年以内 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性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如SARS HBV HCV HIV感染等 医院感染分类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感染散发或暴发 通过消毒 灭菌 隔离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可得到预防和控制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菌群 感染散发 目前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但可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判定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

3、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判定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 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判定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 出生后48小时内发

4、病 的感染 如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水痘等 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 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SSI 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感染 BSI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 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院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

5、制机构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流程 科室发现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趋势 感控专职人员监测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医院感染暴发查找感染源 感染原因 写出调查报告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汇报分管院长实施医疗救治 控制感染蔓延按时限及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分析 总结 报告持续提高防控能力 降低危害 保障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 概念 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

6、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 诊断和控制活动 WHO提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关键措施消毒 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 查找感染源 感染途径 控制蔓延 积极治疗病人 并如实填表报告 4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趋势时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协助调查 5 参加预防 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和消毒灭菌 预防锐器伤 职业卫生安全

7、防护 标准预防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标准预防 基本原则1 认定所有血液 体液 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接触时需进行隔离和防护 2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 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手卫生 概念为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最经济 简便 有效 手卫生 应遵守的原则1 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 手部不应戴戒指 人工指甲 涂抹指甲油等装饰物 3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4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

8、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手卫生 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针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粘膜 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 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 接触清洁 无菌物品之前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洗手 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 可以酒精擦手液替代洗手 手卫生 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指针1 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伤口敷料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 治疗 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 手卫生 洗手方法1 在流动水下 使双手充分淋湿 2 取适量皂液 均匀

9、涂抹至整个手掌 手背 手指和指缝 3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包括指背 指尖和指缝 具体揉搓步骤为 1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 相互揉搓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交互进行 3 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7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擦干 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干手措施 手卫生 外科手消毒方法及要求1 揉搓 取适量灭菌洗手液清洗双手 前臂和上臂下1 3 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 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2 冲

10、洗 流动水冲洗双手 前臂和上臂下1 3 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 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 擦干 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 前臂和上臂下1 3 4 手消毒 取适量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 前臂和上臂下1 3 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彻底干燥 注 外科操作在不同患者之间 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 应重新外科手消毒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适用条件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艰难梭菌 诺如病毒等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具体要求1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或

11、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 上述条件达不到时 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如 免疫功能不全 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安置于同一病房 床间距应 1m 并拉上病床边的窗帘 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 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设立蓝色隔离标识 3 个人防护装备 手套 隔离衣 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 4 除非必要 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确需转运时 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减少对其他患者 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产ESBL阴性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ESBL V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

12、不动杆菌 CRE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 CR 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PRD PA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 对感染 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三 临床上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我们必须做的4件事喔 多重耐药菌床旁隔离措施 将患者置于病房的最内端 拉上隔帘 以做适当的物理隔离 床间距大于1米患者床头 一览表 病历牌张贴 接触隔离 标识 床旁安置手消毒剂专用听诊器 血压计等和及时消毒专人诊治或安排在最后 医务人员注意防范无菌操作加强清洁 消毒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适用条件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 如百日咳杆

13、菌 流感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 特别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小时内 等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具体要求1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或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 上述条件达不到时 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如 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安置于同一病房 床间距应 1m 并拉上病床边的窗帘 设立粉色隔离标识 3 患者病情允许时 应戴外科口罩 并定期更换 患者之间 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 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 确需转运时注意防护 4 与患者近距离 1m以内

14、 接触 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防护服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适用条件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源 如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 SARS冠状病毒等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具体要求1 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 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设立黄色隔离标识 无条件收治时 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15、3 患者病情允许时 应戴外科口罩 并定期更换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4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 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防护服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 严格空气消毒 个人防护装备应用 使用原则1 预期可能接触感染或需对患者实施保护隔离时 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 按照适用范围和标准操作规程选用合适防护用品 3 离开患者房间或特定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4 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06 06 2020 暴露于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黏膜 有破损的皮肤 及其污染

16、的物品时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皮肤有破损时 建议戴2副手套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 新手套4 破损率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 不论洗手或擦手 除了在护理患者不得已 不得接触环境物表 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N95口罩佩戴方法 按面型选择普通 细码型号 拉松头带 金属软条向上 将手穿过头带 戴上口罩 头带分别置於头顶後及颈後 N95口罩佩戴方法 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 检查妥当 正压测试 双手遮着口罩 大力呼气 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 即佩戴不当负压测试 双手遮着口罩 大力吸气 如口罩中央会陷下 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 即佩戴不当 防护眼镜 面部防护罩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过程必须使用防护镜 面部防护罩 口罩使用取决于个人对操作过程的认识和判断 看潜在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安全注射 定义 WHO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 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使用后 应立即丢入尖锐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