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23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程标准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环境资源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2.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中的大国,当前正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2)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3)3.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

2、展白皮书。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1)环境效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2)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原理生态系统的观点方式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1.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有哪些优势?提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可以带来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2.为什么说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迫切?提示我国人口数量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较低等,使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清洁生产全部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废弃物?为什么?提示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

4、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产生环境污染。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治理污染的费用明显降低,并消除了污染转移。预 习 效 果 自 测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深刻的环境危机A.B.C.D.解析我国虽然经济基础较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答案C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读下图,完成23题。2.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增长方式是()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3.下列生产活动符合

5、可持续发展观的是()A.秸秆焚烧还田B.矿渣生产水泥C.垃圾转移国外D.污水灌溉农田解析第2题,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第3题,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答案2.C3.B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是()A.大力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B.全面推进清洁生产C.增加城市人口数量D.提倡消费多元化解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循环经济,其中工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发展清洁生产。答案B5.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产量C.发展生态农业D.控制人口数量解析我国

6、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循环经济,其中农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发展生态农业。答案C探究点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几年来,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既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取得生态效益,成为“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目前,烟气脱硫系统在该公司投入商业化运行,系统脱硫率大于90%,同时,脱硫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脱硫石膏也是一种再生原材料,纯度高,可广泛用于石膏板、水泥缓凝剂的生产。电力生产产生的大量粉煤灰,也成为制造砖瓦和水泥的原料。该电厂清洁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材料二北京留民营村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典范,下图为该村生

7、态农业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1)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是如何在发电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的?(2)清洁生产和传统工业生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从循环经济角度看,该发电企业的综合效益有哪些?(4)北京留民营村发展生态农业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5)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试简述其环境效益。(6)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该发电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现了循

8、环经济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对环境影响大。(3)该发电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煤炭发电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4)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为目的,开发新能源。(5)降低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6)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反思归纳】可持续发展的

9、途径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2)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0、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3.工业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4.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比较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即时巩固】读“我国某地生态经济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选项的代码填入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代码限填一次)。无公害水果沼气沼气池养猪避免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生态旅游

11、月柿节池渣、池液富裕的生态家园森林覆盖率提高(2)请根据系统重要环节给此生态经济系统取名。(3)阐述该地生态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生产过程和重要意义。从生态经济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围绕养猪而进行的,既获得了生态效益,又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第(1)题,填写关联图,要找准突破口,如“猪粪”相关联的,应当是养猪沼气池沼气沼渣、池液。第(2)题,当地改变单一地发展种植业,而把养殖业、林果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环节是“沼气”及衍生物。第(3)题,要点是循环经济中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12、答案(1)见下图:(2)养猪沼气林果。(3)经济效益:通过水果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生态效益:池渣、池液入田,既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又改善了该地的卫生环境;农民的燃料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保护了森林,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城市化,同时又避免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带来的城市化问题。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2.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特点。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 12题。1.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加剧土

13、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A.B. C.D.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禁止碳的排放追求绿色GDPA.B. C.D.解析第1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这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第2题,“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GDP。答案1.A2.C下图示意某工业园的循环生产模式。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工业园的核心企业是()A.化工厂B.

14、发电厂 C.水泥厂D.煤炭4.下列关于该工业园的生产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煤炭是工业园中的主要原料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D.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小解析第3题,该生产模式以煤炭为主要原料发电,电厂发电用于水泥和化工产品的生产,生产活动围绕发电厂展开,因此发电厂是工业园的核心企业。第4题,废弃物实现了减量化排放,体现了持续性原则;水泥厂的尾气供给发电厂,可以减小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答案3.B4.B5.2016年暑期,某校部分师生远赴甘肃定西偏远山村,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定西位于哪个大的地形单元,其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2)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师生们引导当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如下。请在图中填注:A.牛、羊,B.沼渣、沼液,C.沼气池,D.肉、奶、皮毛(3)除沼气外,当地还可以开发哪些清洁能源?(4)与粮食作物相比,苜蓿的环境意义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定西在兰州以东、渭河以北,应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沼气池的沼渣、沼液可做肥料提供给紫花苜蓿,而苜蓿是牛、羊的饲料,牛、羊的肉、奶、皮毛可提供给农户。第(3)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太阳能和风能丰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