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43948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

2、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学有吟诵,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组成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停顿,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

3、四言诗发展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诗发展出七言诗。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是就作者还是就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吟诵

4、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调子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

5、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适得其反。(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吟诵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B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诗人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C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发生变化,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吟诵的快慢,但是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

6、。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分析,选项丢掉了“真正”一词,“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表述绝对。C项,结合文本内容“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分析,“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是曲解原文。D项,由文章第5段可知,“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不合文意。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两段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基础做了具体的论述。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

7、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做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D文章围绕“吟诵”,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解析:“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分析错误,应该是逐层深入。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读诵的节奏平仄。B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

8、中国吟诵也是如此。C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可以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对于这一工作,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可知,“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和“把握读诵

9、的节奏平仄”是吟诵的“基础”,不是“结果”。答案:A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拙,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

10、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是轻台谏

11、、羞科目也。”立封还词头。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选自宋史林光朝传有删改)【注】茶寇: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的过度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封还词头:驳回皇帝不恰当的诏命。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

12、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解析:“廓然”是人名,“士”也是名词,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根据上下文可知,“光朝”应为“因引疾提举兴国宫”的主语,其前应该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答案选B。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B执政,原指掌管国家政事,宋代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C出,出仕,即成为仕宦,古代读书人通过

13、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解析:“出”在文中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学生众多。他与陆子正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使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诏命。皇

14、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驳回了诏命。解析:林光朝的仕途并非“一直不顺”,他曾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宝谟阁直学士以及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等要职,还曾受到皇帝金鱼袋和紫衣的赏赐;他也没有议论张说的罪行,只是因为没有祝贺张说任签书枢密院事而被外放为官。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译文:(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译文:解析:(1)既,已经。发明,古今异义词,阐发清楚。固,本来。复,再,又。(2)度,估计。拜,授予官职,此处指接

15、受任命。答案:(1)六经已经阐发清楚了道,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就越来越远了。(2)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参考译文】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两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跟随陆子正游学。从此他专心致志于圣贤践履之学,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大概数百人。然而他不曾著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他曾经说:“道的全部,完备而又高深玄奥。六经已经阐发清楚了道,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就越来越远了。”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即位前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急切地想免除龙大渊、曾觌的职务,觉得他们(有皇上撑腰)不能使他们屈服,于是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就职。而当时林光朝和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议论颇多,(惹怒了皇帝),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但大臣们对此论荐不已,于是召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