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1148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_(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目录 一、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情况 四、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展望 (一)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展望 (二)政策建议 (1)应亟早制定社会保障法 (2)把弥补市场缺陷、维护社会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3)建立反贫困的公共援助制度 (4)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权责关系应当明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

2、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呈现诸多新的特点: 对社会保障内涵有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把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2年4月29日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关系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已经深入到公民权利这一本质属性,意味着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和社会政策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基于宪法意义上的理论表述,将对我国社会

3、保障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进一步发展。在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际劳工大会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一批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以及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等行政规章颁布施行,社会保险法已起草完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将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社会保险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行业、地区分割和经济成份、社会身份区隔的格局已经或正在发生改变,覆盖广泛的保

4、障体系开始形成。全国统一的、保障险种基本完备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保险的基金统筹层次和共济水平逐步提高;尤为引人瞩目的趋势是,部分城市开始将自营业者、非正规就业者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就业者纳入参保范围,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探索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的个人账户积累模式的养老、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政策向特殊社会群体倾斜。在2002年,“两个确保”及与之相衔接的“三条保障线”政策得到更为有力、深入的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立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为维护企业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城市贫困居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社会保障筹资和

5、基金管理的新机制基本建立。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职能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工作进一步推进。部分地区的社会化服务向社区延伸,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依托社区整合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福利资源、承载社会保障服务的新鲜经验,以社区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工作网络雏型初露端倪,预示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广阔前景。 继续探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方式。2001年启动了以辽宁省为重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2002年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做实个人账户、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 开放的、规范的、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

6、2002年9月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把广开就业门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截止到9月底,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10,769万人、8,337万人、10,089万人,已实现全年目标的98.7%、98.1%和91.5%;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年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有望实现。 二、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 (一)养老保险 2002年,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继续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防止发生新的拖欠,巩固和全面推进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 13季

7、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总体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变,具体体现是: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一季度全国应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59.43亿元,实发559.18亿元,给付兑现率为99.96%;二季度应发591.76亿元,实发590.86亿元,兑现率为99.85%。三季度应发594.03亿元,实发593.71亿元,兑现率为99.95%。19月,全国累计应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45.22亿元,实发1,743.75亿元,给付缺口1.45亿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2.34亿元;给付兑现率为99.9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基本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补发了19

8、97年以前历史拖欠215亿元。是1998年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 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适当调高。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并向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老干部、老工人适当倾斜的政策,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自8月开始着手养老金调整工作,中央财政对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门下拨了37亿元补助资金。截止10月底,已有23个省市的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70%以上;吉林、新疆、西藏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调整工作可望在年内落实。此次调整方案总体掌握在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50%左右,月人均增长37元,其中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老干部、老工人月人均增加70

9、元左右。调整工作总体平稳,社会反响较好。这是继2001年下半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之后的再度调整,适当缓和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的矛盾。 基本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3月底,全国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达3,202.99万人,比上年底增加81.09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1%。到6月底,社会化发放人数达3,241.2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19.35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99.24%,比上年底增加1.27个百分点。截止9月底,社会化发放人数达3,287.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65.5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99.3%,比上年底增加1.3个百分点;社会化发放率100%的地

10、区达到15个,比上年增加了5个。年初提出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的目标已经实现。 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开始突破受雇式就业关联模式和身份限定模式的局限,将城镇个体经营者(自雇者)、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就业者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就业者纳入参保范围。 养老保险基金征收保持较快增长。13月,企业当期征缴收入4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9亿元,增幅为15.8%;16月,征缴收入达984亿元,同比增收134亿元,增幅为15.8%;79月,征缴收入达551亿元,同比增收87亿元,增幅为18.7%,为近年来同比增长之最。前三个季度,企业基本养老基金征缴收入累计达1,542亿元,同比增收226亿元,增幅为1

11、7.2%。在加强基金征缴同时,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开展清欠工作,向各地分解下达了108亿元的清欠任务。19月,全国清理收回企业欠费9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4.3%(108亿元)。截止6月底,年初被曝光的欠费千万元以上的33家企业中,已有14家欠费降至千万元以下,其中有4家企业已补清全部欠费。 农村养老保险在整顿规范中有所发展。1991年以来,部分农村地区开始进行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养老保险制度试点,1998年进入整顿规范阶段。到2001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港澳)已有283个地区(市)、2,045个县、3

12、0,057个乡镇、100,960个乡镇企业开展了农保工作,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5.2%、99.6%、75.7%和0.5%;参保人数5,995万人,约占全国乡村劳动人口的12.8%。 自1998年起,农保机构职能由民政部划入劳动保障部门。2002年,各省、区、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中,单独设农保处的有13个,行政职能合并到养老保险处或社会保险处的有11个,职能已从民政部门划出、劳动保障部门还未接机构和人员的有4个,职能机构和人员留在民政部门的有3个。全国地(市)、县(市)、乡镇设立的农保经办机构数分别为248个、2,031个和17,608个。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农保基金积累总额216.07亿元(

13、人均360元),基金增长17.49亿元,增幅11%。当年有108.14万人领取养老金,支出保费7.93亿元,人均733元。基金总额中,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和交财政管理的占87%,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购买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委托贷款、购买股票、直接投资和拆借挪用等占13%。基金投资收益5.84亿元,收益率为2.94%,略高于2.5%的个人账户计息标准。资产状况看,责任金占基金总额的96%,调剂金占4%,基金总量大于责任金总量,有较强的偿付能力。2000年,可正常收回本息的占基金总额的92.93%;收回本息有困难的占基金总额的6.39%;已确定不能收回的基金占基金总额的0.68%。 但是,多年来困扰

14、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呈现加重趋势。主要表现是: 个别地区因养老金统筹层次、社会化发放程度或基金征缴率偏低等体制或机制方面的原因,未能达到“及时足额发放”的目标。19月,全国共发生养老金净拖欠1.45亿元。其中,海南省农垦系统补发第一季度2,611万元拖欠款后,仍拖欠近1.43亿元;少数地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养老金给付也处于困难境地;吉林省部分城市集体企业养老保险实行封闭运行,基金无法调剂,养老金常常难以足额发放。又如,因为征缴率低、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河北省邯郸市、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分别于3、5、6月份出现养老金不能按时给付的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人数下滑。20

15、01年以来,养老保险呈现参保人数徘徊不前、缴费人数下滑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02年一、二季度继续走低,三季度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底的水平。据统计,(1)企业参保职工人数在3月底为9,082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16万人,降幅1.26%;6月底比一季度末减少49万人、降幅0.54%,比上年底减少165万人、降幅1.79%;9月底比二季度末增加23万人、增加0.25%,比上年底减少142万人、降幅1.54%。(2)企业实际缴费人数在3月底为8,0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8万人,降幅2.05%;6月底比上季度末减少84万人、降幅1.05%,比上年底减少252万人、降幅3.07%;9月底比二季度末增加39万人、增幅0.49%,比上年底减少213万人、降幅2.60%。(3)一、二、三季度企业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分别为88.45%、88.00%、88.21%,分别比上年底下降0.71、1.16和0.95个百分点。参保人数和缴费人数下降幅度大、涉及面广,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未含台、港、澳),企业参保人数下降涉及2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下降较多的省份有:吉林、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