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267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周六测试试题(含解析)1.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 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B. 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 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 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答案】A【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程,故B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汉字与其它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记录殷商时期

2、的社会历史,同时,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的不同点,例如: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的源头。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缺乏依据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即产生了积极影响,又导致了周代的衰弱。故答案为D项。A项“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表述片面,排除;B项“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C项材料

3、未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排除。【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

4、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

5、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 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 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 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表现是因气候寒冷,米船不能至,而本地小民又没有种植粮食,所以饿死了,但受气候影响并非实质问题;小民的日常生活与商贩联系紧密,粮食等日常糊口之物只能购买。而小民自己则进行柑橘、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作物主要是供给市场的,反映出民众生活与市场紧密相连,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洞庭二山在太湖中,所以只能靠舟楫,但并不是说宋代主要交通工具为舟楫,故C项错误。山中小民多种柑橘、桑麻,而不种粮食,这

6、说明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但并没有体现其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特征,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题干大意为,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不靠船是不能到达的,。地方共几百里,多种着柑橘树、桑麻,平时吃穿糊口的东西,都要靠商贩运来。绍兴二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湖水结冰,运粮的船不能航行,到不了山下,山里的小民很多都饿死了。5.有学者认为:“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

7、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A;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B;C只说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题干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6.有研究表明,在l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

8、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城市化水平提高B. 经济结构的变动C. 农村经济的凋敝D. 城乡差距的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表明中国社会的经济机构开始发生变化,由材料“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局面”可以知道变化的推动力是经济因素,步入近代以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B正确; 城市化水平高是当时的经济现象,不是实质性问题,排除A;农村经济的凋敝在材料中看不出来,只能看出城市经济引领和超越农村经济,排除C;城乡差距的扩大只是当时的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

9、,排除D。7.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B.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政治小说多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它有利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故选D;维新派别主张改良主张,但不主张暴力反清,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A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8

10、.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D.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答案】C【解析】材料“1873年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到“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说明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A项错误,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B项错误,19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就开始发展近代工业

11、;D项错误,错在“阻碍消失”。点睛:“1873年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下令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广为制造”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点。9.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答案】B【解析】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

12、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行使1787年宪法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最高大法院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总统职能,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分析出美国联邦法院的作用,得出正确答案。10.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 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

13、 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D. 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苏联政府压低小麦的价格而提高面粉的销售价格,这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差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欧洲国家对苏联实行封锁政策,排除A项,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1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14、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恩格斯并未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议会斗争也并未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也并未走向低潮,材料只是强调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资产阶级改变了一些对工人的做法,工人的斗争策略也必须作出适当的改变,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的完善12.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15、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A.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政治角逐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赢取新地区影响力”属于政治角逐,材料体现了表面上文化竞争背后其实隐藏着激烈的政治角逐,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仍然是文化大国,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并未减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矛盾趋向于加强而非缓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碰撞引发新的政治角逐而非地区矛盾冲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