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223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単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天文学家曾经跟踪这颗红矮星11年,检测到该星球共有6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编号为581

2、b581 g。其中581g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表面由岩石组成,拥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和重心引力,而在这颗星的日夜交界处,科学家推测可能拥有近似地球的温度。科学家曾“百分之百”地断定该星球适宜生命体存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行星581g位于A. 太阳系B. 河外星系C. 地月系D. 总星系2. 科学家断定581g适宜生命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该星球A. 距离太阳较近B. 表面由岩石组成C. 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D. 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20.4光年已超出了太阳系,位

3、于银河系中,银河系又位于总星系中。目前该行星系统已经包括了6颗行星,编号为581 b581g,该行星系统与太阳系极为相似,因此该行星系统位于总星系中,D正确。【2题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结合选项可知,只有 C 符合;距离恒星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温度太高,太远温度过低,及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过长或过短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固体表面不是主要条件,A、B、D 错误,故选C。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有专家指出,上海少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

4、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 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4.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是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A. B. C. D. 【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形成天气变化,但不一定都是洪灾,A错;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太阳活动才会扰动电离层,B错;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

5、量来源,但不是唯一的能量,C错;太阳辐射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D正确。【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错;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不足,发展太阳能主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分布分散,正确;太阳辐射受天气变化影响大,不稳地,错,因此本题选择B。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表示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大洋部分较厚B. 软流层位于图中层,是岩浆的主要发

6、源地C. 图中、两层均由岩石组成,合起来称为岩石圈D. 图中、两部分无横波通过,是因为、均为液态【答案】5. B 6. 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全层结构特征,据图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B正确;地壳位于莫霍界面到地表的范围,A错;古登堡界面到地心为地核,其中地幔以下大约至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在这里纵波可以转换为横波,物质状态具有刚性,为固态,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全层结构特征。图中层为地壳,厚度不一,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较薄,A错;图中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岩石圈时上地

7、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C错;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推测外核物质是“液态”,是内核,在这里纵波可以转换为横波,物质状态具有刚性,为固态,D错误,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是A. B. C. D. 8. 形成景观中千沟万壑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答案】7. C 8. 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据图分析,三角洲地貌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为沟谷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冰斗、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为新月型沙丘,为风力堆积地

8、貌;洪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故选C。【8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中千沟万壑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斗、角峰等冰川地貌;风力堆积新城沙丘等地貌;流水堆积形成三角洲和洪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故选B。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2018年度,1月、2月和12月宿迁市区PM2.5含量高,雾霾较为严重。下图为“雾与霾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宿迁1月、2月和12月雾霾较为严重的原因是A. 这三个月降雨、降雪多B. 这三个月降水少,大气中微粒含量

9、多C. 气温低,大风天气多D. 居民使用天然气增多,排放CO2多10. 为了减少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合理的是集中供热取暖,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 推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煤炭使用量 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A. B. C. D. 【答案】9. B 10. C【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据图分析形成雾霾的原因是大气中微粒含量多以及空气的水汽饱和度低,宿迁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少,水汽饱和度较低,同时,冬季大气中的微粒含量多,因而导致雾霾严重,B正确,A错误;若气温低,大风天气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易形成雾霾天气,C错误;雾霾是由于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多

10、、不易扩散形成的,居民使用天然气为清洁能源,不易造成雾霾,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减少雾霾的措施,根据雾霾产生的原因即可判断相应的措施,集中供热取暖,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推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都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物,有利于减少雾霾,而加大煤炭使用量会排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增加雾霾的产生,错误;正确,故选C。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每年5月上中旬是宿迁杨树产生杨絮的集中期,给宿迁带来了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一天中杨絮最易飘起的时间是A. 子夜B. 清晨C. 午后D. 傍晚12. 杨絮飘

11、飞给宿迁带来的影响有诱发呼吸道疾病 带来火灾隐患 影响出行安全 增加旅游吸引力A. B. C. D. 【答案】11. C 12. A【解析】【11题详解】结合材料,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推测其产生的条件是空气干燥且空气对流旺盛才有利于杨絮的飘散,一天中中午后气温最高,空气的垂直运动最为强烈,杨絮最易飘起,C正确;子夜、清晨、傍晚气温较低且水汽较多,空气对流较弱,杨絮不易飘起,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杨絮飘飞容易造成呼吸道和皮肤过敏,有诱发呼吸道疾病;杨絮干燥,易燃,容易带来火灾隐患;杨絮飘飞,造成视线干扰,易影响出行安全等造成旅游吸引力的下降

12、,因此正确,错误,故选A。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a、b、c、d、e分别表示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14. 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表起伏大,则坡面水流慢B. 植被覆盖密,则截留雨水多C. 岩体破碎多,则地下径流小D. 降水强度大,则坡面下渗多【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判断图中e为海洋上的水通过蒸发在海洋上空形成小水滴,为蒸发环节;a环节将

13、海洋的小水滴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b环节表示河流水流入海洋,为地表径流环节;c环节表示河流水变为地下会,表示下渗环节;d为地下水注入海洋,表示地下径流环节,据此判断C正确。【14题详解】本题考查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当降水量相同时,地表起伏越大,坡面径流汇聚的时间越短,流速越快,植被覆盖率越高,截留的能力越强,截留的雨水越多;岩体越破碎,越有利于下渗;降水的强度越大,下渗越少,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进入2019年以来,秘鲁多次发生地震,连续多发的地震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危害。下图为秘鲁今年发生的四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下列说法正

14、确的是A. 秘鲁地震多发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B. 图中四次地震震中均在陆地上C. 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高,危害越大D. 监测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16. 地震发生时,合理的避灾方法是A. 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 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 迅速跳楼逃生D. 有序撤到空旷地带【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据图分析,秘鲁地震多发是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A错;图中四次地震震中有两次位于板块交界处,B错误;遥感用于受灾程度的估算,因此监测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D错;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

15、高,破坏程度越大,危害越大,C正确。【16题详解】本题考查地震的避灾方法,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地震间隙要有序撤到空旷地带,转移时不要通过电梯,到室外后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故选D。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下图为“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A. 江西B. 广东C. 福建D. 云南18. 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 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 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人口迁移D. 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