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教案3.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9078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呐喊〉自序》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呐喊〉自序》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呐喊〉自序》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呐喊〉自序》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呐喊〉自序》教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呐喊〉自序》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呐喊〉自序》教案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序教案教学目标:弄清鲁迅为什么要创作呐喊和为什么而呐喊;把握鲁迅生活经历、思想变化和呐喊成因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金心异”与鲁迅的一番谈话?教 具:幻灯投影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代文坛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巨匠,呐喊是他1918到1922年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小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国民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喊出了“五四”时期先驱者的心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幻灯展示呐喊篇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序就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二、抓住“梦”,梳理文章内容,解决教学目标。本篇

2、序言题为自序,很明显,是鲁迅先生自己为其第一部小说集写的序,自然我们就很希望从作者这里知道,他这第一部小说集是因何产生的?又为何取名为“呐喊”?以上两个问题也正是我们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幻灯教学目标)1、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创作呐喊的缘由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我们有所提示,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话:“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很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可见,正是未能忘却的年青时的梦成为鲁迅创作呐喊的原因。因此,“梦”成为本文的文眼,为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窗口。那我们就来阅读全文,看看其他地方

3、还有没有梦字,并试着思考以下问题:(幻灯)鲁迅先生不能忘却的有几个梦?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如何?它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即1-10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看到了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中我们也感觉到了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一边阅读,一边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各个阶段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与形象 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作者形象1、家道中落庸医误人困顿少年2、南京求学选择学医热血青年3、仙台学医 弃医从文爱国志士4、 东京治文 悲哀寂寞彷徨者 5、北京蛰居 苦闷思索 彷徨者(幻灯

4、)对表格的说明与总结:从第一部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的生活经历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坎坷的经历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少年时,父亲病故,家境由小康坠入困顿,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尤其是认识到了庸医误人的害处,此时的鲁迅是一位困顿少年。于是他想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便开始了南京求学的生活。在那里,他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于是选择学医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时的鲁迅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希望尽自己所能来挽救国民,使他们的身体不受疾病的折磨。在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里,鲁迅继续着自己美好的梦,直到有一天在讲堂上,他从教师放映的画片上看到了中国

5、人,关于这一节内容,藤野先生的一段文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幻灯)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

6、,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 从藤野先生中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事对鲁迅的影响,在本文中鲁迅思想的变化则是通过以下文字流露出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身在东京的鲁迅决定弃

7、医从文,用文艺来拯救国民精神,这里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爱国志士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新生 杂志的筹办是鲁迅第二个梦的开始,可是这场梦没能做多久,便在现实中被击得粉碎。这一次,鲁迅所受的打击很大,他由无聊、寂寞和悲哀而陷入沉思。彷徨者的鲁迅真的就范于社会的黑暗与民众的麻木了吗?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弄清这一点,我们便无从理解呐喊这部小说集的形成。我们的回答是不,回顾鲁迅从少年到此时思想发展的历程,从治病救人的第一个梦到文艺救国的第二个梦,我们感受的鲁迅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执着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民主战士。从第一个梦到第二个梦,鲁迅的认识在深化,思想在发展,而这第二个梦的破灭之后的沉寂

8、与彷徨,对于一个民主战士的成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他不再像年青时那样“慷慨激昂”,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实际、更冷静、更清醒、更深刻的态度来观察社会人生、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总结:由此看来,在本文开头所说的“不能全忘的一部分”梦,就是指鲁迅先生年轻时候强烈的、执着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而这正是呐喊小说集形成的本质原因。因而,我们对第一部分的内容总结就是这样的:课文第一部分回顾了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揭示了呐喊形成的 本质原因。 (幻灯之1) 2、从上文可知,早期的经历与执着的救国救民理想是鲁迅写作呐喊的根本原因,但为何恰恰在这一时期开始写作呢?呐喊的形成还有一个原

9、因,那就是朋友的劝说。尤其是“金心异”这位老朋友与鲁迅的一番对话,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课文的第19-21自然段关于铁屋子的文字。在这几段文字中有几个生动贴切、寓意深远的比喻,成为我们理解的难点。请同学们阅读之后说出以下几个喻体的本体是什么。“铁屋子” 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 喻处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 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毁坏这铁屋” 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幻灯)阅读21段后,我们可以看出,朋友的索稿,催熟了鲁迅苦闷中的希望,他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希望不能抹杀,因而“改变国人精神”的初衷又在心中徜徉。于是,鲁迅拿起了

10、笔,从狂人日记开始,向黑暗的社会的宣战。所以,金心异的索稿是呐喊形成的外因。以上,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即“呐喊是因何产生的?”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鲁迅先生呐喊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答案也在课文中,就请同学们找一找吧。找到之后,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形成结论,然后告诉大家。提示:两个目的,一为唤醒沉睡者,也即唤醒精神麻木的国民,使其奋起抗争。二则是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里呐喊的目的也就是作者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此外,在课文的倒数第二段,鲁迅对自己的文艺观点作了一点总结,他称自己写小说并非为了艺术,而是为了揭出国民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因而我们对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概括是:(幻灯之2)介绍了创作呐喊的直接原因和取名“呐喊”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文艺观点。三、全文总结 (幻灯)在自序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回顾了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表明了他思想发展的过程,交代了呐喊形成的缘由以及“呐喊”的目的,此外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与创作态度。因此可以说,自序是全面了解呐喊的一把钥匙,也是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小传。四、板书呐喊自序鲁迅 贯穿的线索 梦之一 选择学医, 救国救治国民的身体 救民 (本质原因)梦之二 文艺救国, 的理想 创作呐喊 改变国民精神 老朋友金心异谈及“铁屋子” (直接原因) 唤醒沉睡者 取名“呐喊” 慰藉勇士77(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