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8137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大附中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数学(理科)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1”是“直线ax+(2a1)y+1=0与3x+ay+3=0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

2、也不必要条件2设复数等于( )A1BiC1D3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11=40,则a4a5+a6+a7+a8a9+a10的值为( )A84B72C60D484设平面向量 等于( )ABCD5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BCD2 6某车队有五辆编号分别为1,2,4,5的卡车,为了完成一项运输任务,需要派三辆车按照 不同的时间出车,假如选派的车辆中有1号、3号车,1号车一定要排在3号车的前面发车, 则不同的分配车辆方案共有( )A15种B51种C56种D63种7正多面体的每一个面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顶点数与面数之和等于14,则这 个正多面体的体积为( )ABCD8双曲线2x2y2+6

3、=0上的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点P到较远的准线的距离是( )ABCD9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C1中,E、G分别为 棱C1D1、BB1的中点,点F是正方形AA1D1D 的中心,则空间四边形BGEF在正方体的六个 面内的射影所构成的图形的面积中的最大值 为( )ABCD110已知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上是增函数,且的解集是( )ABCD11数列等于( )ABC1D012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载人飞行绕地球21圈后又成功地返回地面.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若飞船的近地点(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mkm,远地点(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nkm,并且近

4、地点、远地点与地球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的半径为Rkm,则该飞船运行轨道的短轴长为( )AmnkmB2mnkmCD2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x2+1)(x2)7的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是 .14某校有初中学生1200人,高中学生900人,教师120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进行调查,如果从高中学生中抽取60人,那么n= .15已知集合A=1,2,3,4,B=5,6,7,8,则从A到B的所有函数中,存在反函数的概率为 .16“雪碧”罐装饮料的包装罐为圆柱形,若上顶盖的厚度是其余部分厚度的3倍,当容积一下时,要使

5、材料最省(焊接口处的材料可忽略不计),则底面半径与高的比值应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I)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及 f(x)的单调区间; (II)若时,f(x)的最小值为5,求常数m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支足球队经过加时赛后比分仍为0:0,现决定两队各派5名队员,每人各射一个点球以决胜负.如果这10名队员每人点球的命中率均为(相互独立).(I)求:甲队5名队员连续有3人射中,另外2人未射中的概率;(II)如果命中一个点球记1分,没有命中点球记0分,试写出乙队射完5个点球后所得总分的概率

6、分布列,并求出的期望.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BC=90,BC=2,AC=2,AA1A1C,AA1=A1C.(I)求侧棱AA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大小;(II)求侧面AA1B1B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求点C到侧面AA1B1B的距离.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x2(m+1)x+m(m为常数). (I)若tanA,tanB是关于x的方程f(x)=0的两个根,其中A、B的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m的取值范围; (II)当时,有最小值2,求m的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点P1(x1, y1)和P2

7、(x2, y2)是f(x)的图象上的动点,且线段P1P2的中点P的坐标为.(I)求证:a是定值;(II)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设试判断数列Sn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请加以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22(本小题满分14分)设抛物线y=x2过一定点A(a, a2)(a),P(x, y)是抛物线上的动点.(I)将表示为关于x的函数f(x),并求当x为何值时,f(x)有极小值;(II)设(I)中使f(x)取极小值的正数x为x0,求证:抛物线在点P0(x0, y0)处的切线与直线AP0垂直.东北师大附中2003200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数学(理科)参考答案一、1A 2C 3C 4D 5B 6B 7B 8A

8、9B 10D 11D 12D二、131008 14148 15 161:4三、17解:(I)2分 f(x)的最小正周期为.3分 上是减函数.7分 (II)当 12分18解:(I)由已知,甲队5名队员连续有3人射中,另外2人未射中的概率为 6分 (II)的概率分布列为012345P 10分 E=0+1+2+3+4+5=.12分)19解:(I)取AC的中点D,连结A1D. AA1=A1C,A1DAC. 又侧面AA1C1C底面ABC,A1D面ABC,A1AD为侧棱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3分AA1A1C,AA1=A1C,A1AD=45,即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等于45.4分(II)作DEAB

9、于E,连结A1E.A1D面ABC,DEAB,ABA1E,A1ED为侧面AA1B1B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6分BCAB,DEAB,DE/BC.AD=DC,DE=BC=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A1C中,A1D=AC=,tanA1ED=, A1ED=60.8分(III)解法一:设点C到侧面AA1B1B的距离为d,连结A1B.解法二:作DHA1E于H,DEAB,ABA1E,AB平面A1DE,ABDH,又A1EDH,DH平面A1AB,D为AC的中点,点C到侧面AA1B1B的距离2DH,又,点C到侧面AA1B1B的距离等于.12分20解:(I)由f(x)=0得,x2(m+1)x+m=0,依题意得

10、m0.4分又A、B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tan(A+B)=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m1.6分(II)当x0时,f(=x(m+1) +m,令t=,得f(t)=t2(m+1)t+m(t0).7分当,即m1时,f(t)在0,+上递增,f(0)=m最小,此时m=2;9分当,即m1时,最小,则=,m22m7=0,m=1,又m1, m=1+,故m=2或1+.12分21(I)证明:由已知,x1+x2=1,1分y1+y2=.4分(II)由(I)知,当x1+x2=1时,f(x1)+f(x2)=,因此.由Sn=得,Sn=,则数列Sn是等差数列。10分证明:Sn是公差为等差数列.12分22解:(I)当当当 当有极小值.10分(II)由(I)知,则直线AP0的斜率12分又抛物线y=x2在点P0(x0, y0)处的切线的斜率抛物线在点P0(x0, y0)处的切线与直线AP0垂直.14分东北师大附中数学(理)第12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