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7362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二期中历史(理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胡枚导演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 你认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有教无类A. B. C. D22011年6月,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引用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该思想家属于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2、 D. 墨家3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4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所处时代不同5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

3、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7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D、要勤于温习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4、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A格物致知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10宋代理学家张载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列选项与张载所强调的理学意义最相近的是A 经世致用、由虚致实 B 存天理、灭人欲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明末清初有一位思想家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把这一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黄宗羲12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A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主张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

5、孔子的权威性1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著,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4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儒家思想,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5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16当今人们在设计一些图标时,往往喜欢从中

6、国古代文字中寻找灵感你认为下列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篆书17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下列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相关的对联是A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19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

7、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这部作品可能是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雨霖铃2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京剧脸谱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2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2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A否定了神的存在 B批判奴隶制

8、民主政治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23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他最有可能是A自然哲学 B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24.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5“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

9、在信仰主义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全新的反省”指的是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C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D法兰西的启蒙思想26“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A启蒙思想家 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 D古代儒学大师27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

10、淡薄28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 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29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圣经,说明了 A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B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C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D新兴的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30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第卷(非选择题2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

11、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南阳日报材料二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三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路德选集材料四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

12、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的原因。(8分)(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西欧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3)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蕴含着什么精神?(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 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