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7038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习要点】1.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自主学习】1、 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

2、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2)追溯背景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

3、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相关知识A.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4、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

5、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

6、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7、。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基础知识(1)正字音 1.阜(f)盛 2.敕(ch)造 3.长(zhng)房 4.小厮(s) 5.台矶(j) 6.穿红着(zhu)绿 7.发丧(sng) 8.怯弱不胜(shng)9.绾wn着 10.轩(xun)昂 11.瞋(chn)视 12.孽(ni)根祸胎 13.懵(mng)懂 14.杜撰zhun) 15.忖度(cnDu) 16.遂(su)心省力 17.纨绔(wn k) 18.嫡(d)亲 19.两靥(y) 20.

8、敛(lin)声屏气21.匙箸chzh 22.憨hn顽 23.嗔chn视 24.杜撰(zhun) 25.盥un沐 26.放诞dn 27.狡黠xi 28.宫绦(to) (2)辨字形敕造 搀着 作揖 殉葬 笑靥 诞生 厢庑 台矶 宫绦 嫡亲 忖度 贾赦 馋嘴 缉拿 徇私 梦魇 垂涎 荒芜 珠玑 洗涤 贬谪 肘腕(3)释词语劳 什 子:北方方言。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破 落 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孽 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纨 绔: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

9、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可 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态 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膏 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4)辨词义何 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 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一般不用于反问句。委 屈:(1)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2)让人受到冤屈。(3)受到不好的待遇而感到不开心。委 曲:(1)指曲意求全。例: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2)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烦他预先告知委曲。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侧重于“不合道理”。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侧重于

10、“无法考查”。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没有礼节。多指人的行为。荒诞不经: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多指人的言语。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课堂探究】要点一:品味文中的语言,探究人物性格。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王熙凤: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

11、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贾宝玉:1.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2.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3.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林黛玉:1.只刚念了四书。2.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教师释疑】这是一道通过探究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的题目,注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讨论明确】王熙凤:1.王熙凤说话张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礼”。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2.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

12、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3.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办事周到,也反映出她的机变。贾宝玉:1.信口开河,痴狂之至。贾宝玉与林黛玉一见如故,有一种心灵感应。贾宝玉的语言正是这种感情契合的内心反映。然而在世俗的眼光中,这些话却成了疯言疯语。其实,疯傻痴狂的外壳,重情不重礼的内核,正是贾宝玉语言的特征。2.蔑视权威,大胆挑战封建正统教育。3.因为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和贾母的娇宠,因此养成任性率真的性格,说话行事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与林黛玉的处处小心谨慎形成鲜明的对照。也表现出他不相信宿命的反叛精神。林黛玉:1.林黛玉规规矩矩,照实回答外祖母,显得有教养。2.这里用降调,

13、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欲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因为前边听贾母说姊妹们“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明显地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她连忙改口。【课堂提升】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

14、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1.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凤姐的出场?这样写有何好处?2.作者运用浓墨重彩的方法工笔描写凤姐的穿着,揭示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3.选文中写贾母笑着向黛玉介绍王熙凤,这样写有何作用?【课堂探究】要点二:林黛玉到贾府都看到了什么?看到的这些反映了什么?【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注意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应出贾府的特征,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2)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3)渲染气氛,奠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