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4)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7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就是通过歌咏一种物具有怎样的品质、精神,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或歌颂具有这种品德、精神的人。石灰吟就是借石灰不怕粉身碎骨、不怕牺牲,要把洁白留在人间

2、的品质,歌颂那些只要自己能做出贡献,保持自己的气节,就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人。二、简介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被诬陷杀害。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三、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随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1、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

3、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凿、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千锤万凿:千万次的敲打锤击,形容开采石灰石特别艰难,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焚烧:烈火不断地烧。若等闲:好像平常事。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1)逐字逐句理解,难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若:好像。等闲:平常。人间:人世间。(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的意思。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骨碎身也不怕。(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出来的石灰很不容易。“烈火焚烧只等闲”中,“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

4、“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像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的“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五、了解“石灰”其物、认识“托物言志”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师引读诗句。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

5、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3.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灰留下了清白,于谦也要向石灰一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立志做一个清白的人。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板书:托物言志)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出的诗就叫“咏物诗”。(板书:咏物诗)如果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的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这两个字是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最后,让我们来吟诵这首千古名诗石灰吟六、介绍其它咏物诗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的志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诗,都是诗人“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与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这样的诗,体会这类诗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