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1670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蚌埠一模)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B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C根据材料“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可知,哈里曼认为美国不必对苏联采取战争手段或者强硬

2、政策,适度的遏制即可达到战略目的,故选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美苏的意识形态差异问题,排除A项;哈里曼的真正意图是遏制而非强调美苏之间的合作,排除B项;这一时期美苏两国尚处于二战同盟阶段,排除D项。2(2019汕尾质检)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字,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说明当时()A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C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B由在核武器上“加把锁”可知,美苏双方均有意限制核武器危机的升级,以寻求建立战略平衡,故选B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

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排除D项。3(2019日照一模)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20世纪50、60年代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援助的目的是出于“冷战”需要,扩大势力范围,故选C项,排除A项;此举旨在排挤美国的势力与美国争夺霸权,排除B项;苏联的做法主观上不是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只是在客观上有此作用,排除D项。4(2019济宁一模)下

4、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该漫画较为正确地预见了()A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B“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C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D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D通过漫画中所提供的三个时间点,即1945年、1955年、1965年,联系二战后美苏两个国家进行“冷战”的表现,可知该漫画正确地预见了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故选D项;法德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和解,不会出现漫画中1965年的现象,排除A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关系处于对峙状态,故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C项发生于1949年,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此项。5(2019汕头一模)1954年,

5、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8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A组建同盟围堵中国B遏止苏联向欧洲的扩张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A1954年正处于美苏争霸的时期,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此举显然是针对中国而为,其用意就是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故选A项,排除B、C两项;由“共同安全体系”可知,美国建立的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排除D项。6(2019晋城一模)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

6、8枚。这一协议()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D美苏限制军备的做法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际局势,故选D项;美苏签订限制军备的协议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表现,意在维持两国间军事均势,并不在于维护世界和平,但不能体现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排除A、B、C三项。7(2019海门一模)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的签署()A制止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7、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B制止苏联向西欧扩张的是马歇尔计划,故A项错误;由“无内部边界”“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等信息可知,题干叙述的是欧盟,它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故B项正确;欧共体已经在1967年建立,故C项错误;欧盟成立时,“冷战”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8(2019昆明一模)“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

8、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A由“冷战”时期,“抵御苏联”“朝鲜战争”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可知,日本经济深受美苏对峙形势的影响,故选A项;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排除B项;日本经济受到美国经济的扶持但并不是美国经济的附庸,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排除D项。9(2019惠州调研)1973年10月,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宣布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中立、敌对”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

9、斗争。这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能源因素推动国际力量分化D西欧日本摆脱美国经济控制C“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说明西欧、日本在能源问题上站在了阿拉伯国家这一边,这体现了它们与美国的分化,故选C项。10(2019江门一模)近年来,经济区域集团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而且扮演着政治角色。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这表明()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C经济区域集团已转向以政

10、治合作为主D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D由“谋求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可知,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没有涉及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问题,排除A项;题干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不是政治合作,排除C项。112018年11月,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 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

11、争夺B法国、美国和俄罗斯对欧洲联合的意见不一致,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马克龙于2018年11月提出建立“欧洲联军”,于“冷战”无关,排除A项;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苏联已经于1991年解体,排除D项。12(2019武汉调研)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

12、加强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C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把意识形态当作外交主要依据。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冷战”阴影,排除A项;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便已开始分化,排除B项;题干体现三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

13、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

14、。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而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

15、”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力量对比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目的”可根据材料一“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并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可结合所学主要从欧日经济复兴以及战后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应从对两极格局的冲击、多极化趋势的角度回答。第(3)问,应从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2)原因: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实力的削弱。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3)积极影响:新兴民族国家和地区力量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14(2019郴州一模)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