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25564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湖北省市县报研究报告(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县市报研究报告一、县市报生存环境与功能发挥 (一)县市报生存环境 1、县市报发展现状县市报是我国报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信息,反映民意,引导舆论,以及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县市报发展出现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现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县市报。湖北省的随州、天门、洪湖、郧县、京山、枣阳、松滋、恩施等地的县市报就在1956-1957年间相继创刊。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县市报便全部停刊了。第二个高潮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恢复一批县报,为推进农村的历史性

2、改革服务,并于1980年召开了全国县报工作座谈会,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等省的一些县报相继复刊,到1981年上半年,全国14个省51县市创办或恢复了县市报。湖北省最早复刊的县市报是江夏报、襄阳报、洪湖报、郧县报,复刊于1980年,紧随其后,谷城、大冶、仙桃、等地的县市报也相继复刊。1985年,由江苏铜山报社、湖北襄阳报社共同发起,召开了全国县市报首次业务研讨会,并成立了联络组,形成了一年一次的例会。1988年10月,在浙江诸暨召开的第四次业务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1991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江苏宜兴市正式成立了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作为县市报发展较快的湖北省,也于19

3、89年成立了本省的县市报研究会。1992年,全国县市报有230来家,1993年增至300余家,1994年增加到460余家。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600来家,其中有286家有国内统一刊号,100来家已成为日报,如湖北省几乎达到县县市市均有报。就全国而言,不仅经济发达地区,连贵州、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边远省、自治区,也出现了县市报。报业的这种繁荣反映了社会经济对上层建筑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一样,我国县市报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可以预料,在新世纪初叶,将是县市报发生分化的年代。发展快的,不仅报纸质量明显提高,发行数量逐年攀高,而且在报业经营上,也将获得长足进

4、步:另一部分,将因质量不高,经营不善,或因无力与当地的大报抗衡而走向消亡或被兼并。这种趋势,近两年已初见端倪。1998年1月,云南昆明地区的10家县市、区报被昆明日报社收并;1999年1月,浙江嘉兴地区的3家县市报改为嘉兴日报的县市版。具体到湖北省,县市报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湖北省现有县市报53家,其中31家有统一刊号,其余的县市报大多采用挂靠的形式。在31家有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当中,21家办成了日报,在办报、管理、经营上都不错,包括枣阳日报、襄阳日报、老河口日报、仙桃日报、天门日报、大冶日报、京山日报等,它们大多集中在武汉到十堰一线和江汉平原。现在,居于第一梯队的报纸,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广告

5、年收入在100万以上,它们是枣阳日报、大冶日报、襄阳日报、仙桃日报和天门日报等5家。第二层次的报纸是其余16张日报。它们的发行量在1.2-2万份之间,广告收入在50-100万。也有些报纸发展比较迟缓。但是,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我认为:县市报总体将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具体表现为:-走向日报、大报。由于受读者需求量增大、政府工作需要和广告增版的推动,又因具备了相对较完善的采编能力、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一些优秀的县市党报仍处在扩版的热潮中。-走向多报化多刊化。一些发展较快的报社,已在考虑将教育、卫生、农技、广播电影电视,经济信息等,以专刊的形式出现。如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天门日报与天门市

6、教委合办的教育专刊发行量达7万多份,深受中小学师生的青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闻出版环境也将会不断改善,许多副产品就会应运而生。-走向横向联系。经济的发展使新闻事件已不局限于一县一市区域内,各县市报间的协作,对共享新闻资源,搞好新闻传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走向高科技。1997年1月1日,广东的南海日报电子版进入因特网。这是国内第一家能在网上看到的县市报,许多县市报已纷纷加入了出版电子报的行列。2001年,新华网湖北频道也开设了县市报之窗,部分县市报通过这个窗口走向了世界。另外,在技术设备方面,有些报社正在考虑配备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移动电话等现代装备,以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现腿播的可信性,

7、增强无距离照片的快速传递能力。所有这些,都为县市报在21世纪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2、县市报生存环境要素县市报的发展,与报纸本身的办报质量,内部管理有密切关系。但是,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它的外部环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市报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同于中央一级的大报,同省、地级报纸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由它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决定的。县市报发展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当今世界上各国新闻事业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的差距之大,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在报纸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日报千人拥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展规模或普及程度的指标,这里的日报是指每周至少能出版四期的报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还把每千

8、人拥有100份日报作为判断日报是否发达的分界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的资料,1977年全世界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100份的国家和地区共有44个。前5名依次为瑞典(572份),日本(526份)卢森堡(477份),联邦德国(472份),芬兰(440份)。外国学者按千人日报拥有量将各国报业发展水平分为高(390份以上)、中等偏上(50-390份)、中等偏下(1-50份)、低(不足1份)四个等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77年各大洲千人日报拥有量为:大洋洲305份,北美洲281份,欧洲(不包括苏联)245份,南美洲70份,亚洲(不包括中国、朝鲜、越南)64份,非洲14份。中国的情况是,

9、根据中国新闻年鉴,1986年为40份,1992年达到40.2份。这表明我国现阶段报业发展只达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的中等偏下水平(1-50份),离1985年世界每千人拥有报纸量的平均水平34份仍有很大差距。当然,我们不能仅凭千人拥有报纸的数量来判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事业质和量达到的真实水平,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上传播内容中的新闻和非新闻的比例是不相同的,并且各个国家以及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的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的动机也是相差很大的,有的人以接受新闻内容的传播为主,有的人主要是把广播、电视做为娱乐消遣的工具。但是尽管如此,上述数据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报业

10、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的比较客观的测量标准。就湖北省县市报的发展来看,虽然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总体的水平也是偏低的。让我们抽取几家报纸作为样本:枣阳市,总人口108万,枣阳日报发行量2.3万份,千人拥有量为21.3份;松滋县,总人口89万,松滋报发行量2.3万份,千人拥有量为25.7份;洪湖市,总人口89万,洪湖日报发行量1.6万份,千人拥有量约为18份;京山县,总人口63万,京山日报发行量1.8万份,千人拥有量为28.5份。其它的报纸状况与此类似。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县市报的发行量偏低,在我国的报业结构中就发展规模与普及程度来说,还远低于其它级别与层次的报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县市报的发

11、展和普及上与其他类别及层次的报纸之间存在这么大的差距呢?除了报纸本身的因素-内因以外,报纸的生态环境-外因,也对此有着极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环境一词时,我们一般会想到我们生存的更广泛空间里的方方面面-空气、水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相对而言,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可能会显得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但有时也会出现洪水、火灾以及地震的狂虐。对人类而言,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以保障生活的健康和富足,但同时我们的活动也可能会破坏环境。报纸生存环境与地球生态环境极为类似。它是指在一定的报纸这种媒介存在的前提条件下,由各种机构、团体以及个人组成的更大范围的环境。这个环境提供了报纸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但如不加以

12、合理利用,报纸的生存环境也会发展到难以维持的地步。此外,安定和谐的生存环境会使报纸生存相对的宽松简单;但如果环境复杂多变,生存则将变成一件艰难的事情。对于这一点,我们将通过了解报纸生存环境的成分及描述这些成分的方式来进一步探讨这一概念。乍看起来,报纸似乎是一个存在于相对简单环境中的单一的组织。但是稍加考虑,我们就能想像到范围很广的组织和个体会影响到它的运作。其中一些实体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读者、以及竞争对手都会直接影响报社日常运转。以上只是最表面化的描述。报纸还必须遵照政府和管理机构如宣传部门、新闻出版部门所制定的各项章程、规定;它还会和全国的其它各种媒体组织进行联系,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它要

13、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新的员工等。简而言之,任何报纸所处的环境都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这张网错综复杂,报纸既赖以生存,又时刻受其制约。县市报作为一张基层党报,同样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同样赖以生存,同样受其制约。影响县市报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的环境因素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影响县市报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的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在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县市报是县市一级党报,是县市委机关报,它的生存和发展深受县政决策者的影响。县政决策的特点有三:第一,双重依据。对于县政决策者来说,它能面对的外在依据有二:一是本县城内的实际情况及其周围环境(包括国际国内形势等);二是中央政策和上级地方政策。这两个因素都是县政决策者所

14、必须遵循而又不能选择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县市报在办报时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同时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定了县市报丝毫不能动摇的党性原则。第二,双重制约。县政决策者作为县级地方政策制定主体,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往往处于一个中间层次的地位。上有中央政府和上级地方政府,下有下一级地方政府即基层政府。因此,县政决策者在制定县级地方政策过程中,在纵向必然会受到上下双重制约。一方面,要以中央政策或省、地市、州等上级地方政策为指导,并接受中央和上级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其出台的政策条例和规定必须经上级政策部门同意后方可生效;另一方面,又必须征求下级政府部门和执行单位的意见,这也会对县级地方政策的制定起一

15、定的制约作用。虽然县级地方政策对下级政策执行机关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但这种强制作用并不能否定下级执行机关对县级地方政策制定过程的制约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县政决策必须要以中央政策和省、地(市、州)的地方政策为指导,有些重大决策还必须报经省(市、自治区)、地(市、州)政府批准方能有效:另一方面,县政决策在必要时还必须征得乡、镇政府和县直各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说,乡、镇政府和县直各部门对县政决策也起一定制约作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县市报在办报过程中也同样受到上下两方面的双重制约。第三,双重功能。县政决策过程作为地方政策过程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对中央和上级地方政策而言,它具有政策执行功能,也就是说,县政决策过程,即是对中央和上级地方政策的执行过程。另一方面,对下级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而言它具有政策指导功能。也就是说,县政决策过程作为地方政策过程,也是一个对下级的政策指导过程。因此,县政决策作为地方政策过程具有政策执行和政策指导的双重功能。具体地说,县政决策过程,对中央政策和省(市、自治区)、地(市、州)的政策而言,是一个政策执行过程,即具有政策执行功能;对于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而言,又是一个政策指导过程,即具有政策指导的功能。同样,县市报一方面要对中央和省(市、自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