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197633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部分金融学培训讲义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知识金融学讲义第一章 金融概论 一、金融的涵义货币资金的融通或货币资金在盈余单位和亏空单位之间调剂余缺的信贷活动。二、金融的构成1、金融主体:谁参与了金融活动;2、金融对象:货币和资金;3、金融方式:有偿的信用方式;4、金融工具:票据和各种有价证券;5、金融市场:有形和无形两类;三、金融的特点1、可回收性:授信人(债权人)原则上要按等值收回本金;2、期限性;3、收益性:利息或股息;4、风险性:如债务人(受信人)的违约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违约风险如政府债券的偿还,其来源是税收,因而本息偿还能力高,违约风险低。尤其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债

2、券,违约风险就更低。而公司债券的偿还能和与经济状况大环境和公司经营的小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因而不确定性高,违约风险大。违约风险低的债券,其利率也低;违约风险高,其债券的利率也就。债券利率与无风险证券利率之差称为风险溢价。而无风险证券是指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的证券,如国库券、政府债券、大银行存单等。有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必须为正,违约风险越大,风险溢价越高。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假定A公司债券与B公司债券在初始时节利率是相等的,A公司因经营亏损致使其公司债券不易变卖,流动性下降,债券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该债券的利率上升;而B公司债券的流动性溢价。流动性风险往往与违约风险

3、相伴而生,因此风险溢价是两个风险共同带来的。四、金融的发展与创新1、金融商品的广泛多样化;2、金融服务扩大化;3、金融体系多元化;4、金融手段信息化;5、金融全球化;(1)资本流动全球化;(2)金融市场全球化;(3)金融机构全球化;(4)金融协调和监管的国际化。第二节 货币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形态的演变 四、货币的职能 五、货币制度六、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合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金融创新,信用工具层出不穷,各种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货币层次的划分只能

4、相对准确。金融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越多,金融创新速度越快,货币层次修订的速度也就越快。2、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3、划分存在四种观点:(1)Mo=现钞;(2)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Mo(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这种观念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主张把货币的外延(范围)只限于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其理论基础是,只有流通中现金和支票才是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即交易成本最低

5、的交换媒介;由于银行的活期存款随时可以成为支付手段,因此同现钞一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M1作为现实的购买暂行,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巨大,因此,许多国家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一层次,使之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3)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准货币);准货币指银行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况汇票、国库券)。准货币虽然不是真正的货币,但它们经过一定手续后,能够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从而加大货币的供应量。M2的出现,使货币范围更加扩大,对金融制度货币流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一些金融发达国家出现了把货币供应

6、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4)第四种观点认为,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各种短期的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等,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赔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1只在程度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此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各国具体的货币层次划分是不断变化的。4、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流动性指迅速获得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即获得资金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

7、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而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通过负债的途径,主要是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周转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它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将下列资产按照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a. 支票账户存款;b. 房屋;c. 通货;d. 洗衣机;e. 储蓄存款;f. 普通股答:按照流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c),(e),(f),(b),(d)。5、相合层

8、次中的控制重点由于各国商品范围、金融机构、货币概念有所不同,以及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的差异,所以其观察和控制重点也不完全一致。从西方国家控制货币量的实践经验和总的趋势看,初期的货币量控制大多以M1为主,近年来更多的国家从M1转向M2。这是因为:(1)M2与经济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高于M1。(2)M2比M1更便于控制。M1变动幅度较大,趋势也不易捉摸。而M2不管其结构如何变化,总量是相对稳定的。我国从近期看,应以Mo和M1为重点;从中长期看,应以M2为重点。第三节 信用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信用一词源于拉丁语“Credo”,其意为“信任、声誉”;而英语中的信用“Credit”,其意除“信任”外,还有“

9、赊账、信贷”之意。1、信用的含义: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的特征的借贷行为。其实质是一种债权和债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不同于商品交换关系)。一般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权通过交换而发生了转移,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借贷行为则不同,是不等价交换,商品(即货币)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接受(称为受信)。2、信用的产生由此可见,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3、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1)社会每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

10、必然性。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便会产生出一些矛盾。盈余单位出现大量的资金剩余,而亏空单位又急需货币资金发展生产。于是,信用得以产生的可能性。(2)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不能是无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3)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是充当流通手段,而是充当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二、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一)信用制度的一般描述1、信用制度的含义: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2、信用制度正式的:约束信用主体

11、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划非正式的: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3、信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1)每一个信用关系主体的行为结果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而且取决于其他人的行动。所以要使信用关系能够成立,就必须有约束信用关系主体的一套行为规范;(2)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的要求。(二)信用的主要形式1、商业信用(1)概念::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是企业之间以赊购、赊销假、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2)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3)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受

12、商品流向的限制 织染厂服装 机械厂造纸厂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基础。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4)特点:主体是厂商;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性;具有分散性和自发性。2、银行信用(1)概念: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贷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2)特点其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它机构,债权人则是银行和货币资本所有者及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其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此特点使银行信用能较好地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一方面,银行信用能有效地集聚社会上的各种游资(生产资本中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货币所有者的货币资本)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从而克服了商

13、业信用在数量上的限制性。另一方面,银行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能向任何企业及任何机构、个人提供信用,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提供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在繁荣时期,对二者的需求都增加;在危机时期,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会减少,而对银行信用的需求有可能增加(企业为支付债务、避免破产,有可能加大对银行信用的需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向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降低了信用

14、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3)银行信用的发展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3、国家信用(1)概念: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又称公共信用制度,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发生。(2)内容 国家信用国内信用(内债)国库券:1年以内国 债:1-10年公 债:10年以上国外信用(外债): 通过国与国之间的政府借贷来实现。(3)作用可以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用于特定支出;调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5)特点:还款期限

15、较长。国债未到期前只能贴现不能兑付,因而聚集资金的稳定性较强,可用于长期投资。范围更广泛。可以动员银行难以动员的那一部分资金。一是因有政府的信誉,二是因为国家信用有时有强制性。4、消费信用(1)概念:是指由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2)形式:赊销方式;分期付款;消费贷款方式。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消费信用开始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思想得到认同,二是战后经济增长快速而稳定,人们收入大幅度提高。5、国际信用 (1)概念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2)类型出口信贷。政府为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的利息补贴等信用形式。银行信贷。进口企业或进口银行直接从外国金银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市场信贷。是由国外的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国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国际租贷。由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国际租赁金融租赁:出租(一般是银行或金融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