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11153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内服法中药外治法的护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 清热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清热类药多属苦寒 易伤阳气 应中病即止 以免损伤脾胃 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 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食品 忌辛辣油腻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三 泻下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泻下类药一般应空腹服用 因其易伤脾胃 应得泻即止 不宜再服 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 应于睡前服用 服泻下类药后 要注意排泄物的质 量 次数等变化 服药期间 宜食清淡 易消化饮食 忌硬固 油腻 辛辣之晶 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四 祛湿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1芳香化湿药气味多芳香 一般煎10 15分钟即可 2本类要对胃肠道有刺激 宜饭后服用 3服药后要注意观察尿量及水肿的变化 4本类要易伤阴液 故阳虚血亏者宜慎用 五

2、 湿里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服药期间宜保暖 防止风寒侵袭 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 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 易伤津液 阴虚津亏者慎用 六 理气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 入药以丸散剂多见 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串通行 易于耗血 动血 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 应慎用或禁用 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 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 七 消导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消导类药对于虚证无积滞者 要禁用 消导药宜饭后服用饮食以平补为宜 少食多餐 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原则 若为油腻肉食积滞可用山楂 若为瓜果蔬菜积滞可用神曲 淀粉性食物积滞用买呀 腹胀者可用莱菔子 服用人参时急用莱菔子 哺乳期的妇女忌用

3、麦芽 八 止血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服用止血类药物 首先要辨清出血原因 病位 缓急 服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时 要注意体内有无淤血 若有淤血可适当配伍活血祛瘀药 饮食应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 忌辛辣炙热之物 禁烟酒 出血期间要减少活动 若为大出血须绝对卧床休息 要注意观察出血的部位 颜色 数量 次数 并记录血压 呼吸 脉搏等 及时向医生报告 九 活血化瘀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活血化瘀类药常与理气药同用 活血化瘀类药对于过多 血虚 孕妇要忌用或慎用 破血化瘀类药破血力大 体弱者要慎用 其中虫类药物如水蛭芒虫有毒 入丸散剂为佳 内服药严格掌握剂量 中病即止 孕妇忌用 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 肿块大小及软硬 十

4、 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化痰药中半夏 天南星 皂角等有毒 生品一般不内服 内服多经姜 白矾炮制 剂量不宜过大 服用化痰药要辨清痰的寒热 然后选用不同的药物 化痰药多与健脾类药 理气类药配伍用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富有营养 少食油腻 禁食生冷 过甜 过咸 辛辣等物 要注意观察病人咳喘的变化及痰的色量质味 十一 平肝息风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平肝息风药多为介壳类 矿物类 昆虫类药宜打碎先煎 昆虫类药可研末冲服 本类药宜饭后服用 并注意保护胃气 饮食宜清淡 富有营养 要关心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瞳孔等变化 十二 开窍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开窍药多辛香 内服宜入丸散剂 开窍药只宜用于闭证 若为脱证及忌用

5、开窍药中麝香 冰片孕妇忌用 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 及面色 汗出等情况 十三 安神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 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好精神护理 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 激动情绪 保持平常心态 饮食以清淡 平和为宜 忌辛辣 肥甘 酒 茶等刺激性食品 晚饭不宜过饱 十四 补益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 以利药物吸收 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 而造成消化不良 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 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 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 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 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服药期间应忌油腻 辛辣 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

6、食品 十五 收涩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收涩药时治标之药 要根据具体病情 配伍其他药物治疗 收涩药有敛邪之弊 凡有表邪未解 内有湿滞 郁热未清 瘀血未去 均不宜用 饮食宜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 忌生冷寒凉 十六 驱虫类药物用法与护理 驱虫药宜空腹服用 忌食油腻 使药力交易作用于虫体 驱虫药中苦谏皮有毒 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体弱者慎用 肝病者忌用 病人发热或腹痛剧烈者 暂不使用驱虫药 药物外治法的护理 一 膏药疗法的护理 古称薄贴 又称硬膏 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 加入黄丹再煎 凝结后将熬成的药膏摊在布上或纸上而成 用于外科痈疡疖肿 已成脓未溃 或已溃脓毒

7、未尽和瘰疬 痰核 风湿 跌打损伤等病证 膏药一般1日换1次 厚型膏药可3 5天换一次 二 药物熏蒸疗法的护理 是将药物煎汤或用开水冲泡后 乘热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浸泡 淋洗 熏蒸 湿敷 用于跌打损伤 肢体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 以及各类皮肤疾患等 坐浴可用于妇科和肛肠科疾患 蒸发是将冷水浸泡20 60分钟的药物至于容器内 煮沸后蒸患部 每次20 30分钟 每日1 2次 三 药物熨敷疗法的护理 用药物 药液直接加温 或煎汤敷于局部特定部位 穴位上 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 以达到行气活血 散寒止痛 祛瘀消肿的目的 用于虚寒性脘腹痛 跌打损伤 寒湿痹痛 癃闭 泻泄 腹水等 四 药物洗浴疗法的护理 本法多用于扭

8、挫伤 风寒痹症 皮肤病 中风偏瘫 肛肠病及妇科病 将配制好的药液倒入浴盆内 室温调至20 22 药液温度在40 45 夏天防止汗多虚脱 冬天防止受凉感冒 若病人不能自理 要有家属或义务人员陪同 每次洗浴30 40分钟 治疗用品应一人一份 用后应清洁消毒 洗浴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水温及病人的情况 出现异常 停止洗浴 同时向医生报告 五 吹药疗法的护理 将药物制成精细粉末 利用喷药管 将药粉喷洒于病灶的一种外治法 用于掺药法难于达到的部位 如咽喉 口腔 耳 鼻等处的炎症 溃疡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每日可吹2 4次 六 掺药疗法的护理 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直接撒布于创面局部 以达到去腐生新 清热止痛 生肌收口 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适用范围疮疡创面 皮肤溃烂或湿疹 口腔粘膜炎症或溃疡等 操作及护理方法一般1 2天换药一次 换药室药清洗创面 七 药物灌肠疗法的护理 本法多用于慢性结肠炎 慢性痢疾 慢性盆腔炎 高热不退等 准备好灌肠必备物品 另病人排尽大便 用注射器抽取备好的药液 温度为39 41 对敏感的病人可用粗的尿管代替肛管 让药液在肠道内多保留一段时间 每次药量一般不超过200ml 排便后要注意观察泻下物的质量色味及次数 若有异常 应及时送检 并作记录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