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073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变”为着眼点品味语言、评析人物。、以“走”为着重点探讨主题。教学重点“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难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同学们你们出门在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故乡吧?那时你的心情怎样?大文学家鲁迅也有回故乡的经历,他的见闻感受又将如何呢?方法二: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方法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

2、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师范读2、作者简介: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2、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

3、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3、字词掌握情况阴晦(hu) 瓦楞(lng) 胯(ku)下 獾(hun) 秕(b)谷 鹁鸪(b)(g) 髀(b) 嗤(ch)笑 絮絮(x) 瑟(s)索 蜷(qun)缩 寒噤(jn) 折(sh)本 惘(wng)然 恣睢(z)(su)潺潺(chn) 黛(di)色 愕()然 五行(hng)4、文章线索:以“我”回故乡的

4、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 。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把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的各种材料组织起来。三、赏析1、发现本文最大的写法特点是什么?(运用对比手法)2、 都从哪些方面对比的?(人物,环境,心理感受。)3、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主要要素,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我发现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有虚有实,还有自然环境烘托。我发现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特别夸张。我发现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特别细腻。我发现对以上这些人物的外貌描写者是反复出现。每一次笔法都有变化。我发现两个闰土、两杨二嫂的外貌描写构成鲜明的对比。我发出这些外貌描写如同老师所计的,

5、都紧扣小说的主题,都表现了一个“变”字。4、再进一层,分组讨论,给各种描写的笔法起一个名字。对两个闰土用了对比描写法。对中年闰土用了细笔描绘法。对少年闰土用了简笔勾勤法。对杨二嫂用了夸张描写法。对中年闰土用了比喻描写法。对少年闰土还用环境烘托法5、分析闰土 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神情)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闰土命运变化:小英雄木偶人。在“我”的印象中,中年闰土像什么?少年闰土又像什么?(中年闰土像木偶人;

6、少年闰土像小英雄。)闰土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苦难而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多重压迫所致。“多子”也给闰土增添了负担。最主要的是官)造成闰土巨大变化的根源是什么?(艰涩的世道和凄苦的人情。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生活日趋贫困,是造成闰土经济生活和精神状态巨大变化的原因。)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社会的弊端。)6、分析杨二嫂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杨二嫂命运的变化: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

7、嫂命运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7、“我”的命运变化: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8、人物间关系的变化杨二嫂与闰土: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我”与闰土: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 “我”与杨二嫂:无话可说的交谈。(要求学生找出相关描写,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读读议议中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9、评价人物闰土:外貌苍老,动作迟钝,语言含糊,对“我”谦恭,对生活丧失希望。杨二嫂:相貌丑陋,语言尖刻,自私、势力,虚伪、庸

8、俗。10、回故乡一次,让我产生悲哀的原因故乡景:“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 (记忆中的故乡: “深蓝”“金黄”“碧绿”等)故乡人:闰土的变化令“我”悲哀、杨二嫂的变化令“我”悲哀、宏儿和水生的关系是否也令“我”悲哀。(悲哀的是他们的精神麻木,担心自己和闰土的将来,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11、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要求齐读背诵。含义: 前半句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有!而如果为了希望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无.后半句的意思是,如果人们都为了希望去奋斗,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实现自己的

9、理想,迎来美好幸福的新生活。12、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对比鲜明的“现实中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从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我”对未来的故乡有一个朦胧的希望轮廓。13、“故乡”是谁的?小说中的故乡是“我”的,又是“我们”的。它有着普遍的象征意味,代表着人的精神归宿。14、“故乡”在哪里?理想中的故乡,不在儿时飘渺的回忆中,更不在世俗、功利、隔膜的成年世界里,它需要我们去追求,去勇敢地开创新路。四、环境描写的作用“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渲染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悲凉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五、探讨故乡主题“走”、我认为揭示故乡主旨的句子是:_。(最后一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引导学生抓住“走”字,探讨作品的深层意蕴。为什么“走”(揭示了什么):精神故乡的失落.精神故乡的失落。“走”的意象拓展:过客意识。“走”的内涵:反抗绝望的生命体验。3、鲁迅的故乡意在告诉我们: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揭露了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反映了在封建观念的束缚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六、布置作业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