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043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说教材敬业与乐业是苏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论述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敬业”和“乐业”两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文短意长,启人深思。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旁骛、敬业乐群”等词语和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2、体会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的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1、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树立敬业乐业的信念。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敬业、乐业的内涵。2、条理清晰的论证,生动有力的论据。3、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的语言。(二)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2、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采用师生对话的情境,交流各自对学习的看法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读书指导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3、讲授法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4、启发法 在课堂过程中进行适

3、时恰当的的启发。(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2、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老师问题。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过渡语:在“教无定法,以学定教”原则指导下,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 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5、 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3分钟)1、导入 (采用师生互动导入)师:“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学海无涯

4、苦作舟我想知道大家对学习生活怎样看待?学习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吗?”生:“.”师:“学习虽然很辛苦,但学习也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能力和修养。那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出示课题和教学目标、板书题目作者)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二、介绍演讲及议论文常识 (2分钟)1、演讲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裁)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2、议论

5、文常识回顾(为后面找论据和论证奠定基础)(1)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3)语言:准确严密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0分钟)(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大声诵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解释重要词语意思,扫清阅读障碍后再通过自学找出文章论述的中心,并结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1、读准注音:(先指读再齐读) 旁骛 解剖 秘诀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2、解释词语:(举手抢答)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

6、二法门 旁骛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3、找出中心论点,划分文章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文章思路) 提出问题 (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总 分析问题 (2-6)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分 解决问题 (7)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过渡语:在理请了文章的思路后,我们来具体学习每一部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集体的力量无限,在课堂中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四、细读课文,合作学习(15分钟) (这一环节从独立转向合作,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在出示问题前进行学法指导:1、

7、找出这部分的中心论题。2、分析这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如何阐述中心论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一)“敬业”部分(3-4段)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来阐述第一个分论点,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论述中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什么是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到道理论据(道理论证)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做事实论据(举例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列举佝偻老人、木匠、政治家、挑

8、粪的、军人做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引用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做道理论据(道理论证)对英国人和法国人进行了比较(对比论证)。过渡语: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乐业”部分的内容。(二)“乐业”部分(5-6段)1、作者剖析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想说明什么?(用原文回答)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是想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转而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同时能说出剖析“做工苦”实例属于举例论证,列举的四点理由

9、属于道理论证)(三)读第7段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能够畅谈自己的不同看法。)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五、课堂小结(5分钟)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

10、了 “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六、成果巩固(5分钟)结合现代文考试内容,复习文学常识和字词。(多媒体展示)七、布置作业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将他们转化为“身内之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0分钟)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结构。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15分钟)(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设置此问题意在让学生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归纳语言特色

11、:1、内容论证方面: 大量引用经典格言。2、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3、设问句、反问句的运用。过渡语:语文学习不止在于课内,而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联系实际生活及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十分必要。三、再读课文,延伸学习(10分钟) 1、你能举出你身边的敬业乐业的人和事吗?(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2、课文中的“业”仅指狭义的职业吗?该如何理解? 明确:“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四、课堂小结(5分钟)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学生反思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在以后能勤学乐学。五、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六、说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敬业 乐业责任心 趣味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语: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于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不太精到的理解,还请各位评委多多指导。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