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8511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复习题.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犬儒主义学派“犬儒主义”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西诺普的狄奥根尼。此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们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清贫生活的无比美好,甚至把人们正常的感情也讥为愚蠢.因此后期的犬儒主义者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是要不得的。这样想法的结果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出生在黑海岸边的狄奥根尼,生活状况跟一条狗比没啥

2、区别,饿了,寻人扔在垃圾中的剩饭;困了乏了,就睡在一只破木桶里.有一次,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来拜访这位名人,他对狄奥根尼说:“请你说出心中一个愿望,我保证,你将得到满足。”狄奥根尼的回答人尽皆知,就是那句名传千古的“请你走开,不要挡着我晒太阳。”)2、 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是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其历史进程中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尽管二者的本质在逻辑上互不相干

3、。根据自然法的伦理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3、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文学、艺术以及文化教育和思想文化研究,它产生和流行于封建贵族、基督教会内部分高级神职人员,属于基督教或封建主义的人文主义,9世纪的查理曼大帝、教皇尼古拉五世、利欧十世等均是其推崇者。其二在欧洲哲学史上则是专

4、指市民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基本精神是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理性和智慧,宣称“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有”,主张追求现实生活的自由幸福4、 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作“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亦即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理想,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前的一种社会理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政制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反映无产者要求,幻想建立美好的社会。“5、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

5、,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6、 启蒙主义学派7、 卢梭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

6、,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8、 利维坦T. 霍布斯 的政治著作。全称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利维坦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著作。书中的无神论、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和国家的本质、作用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全书分4篇:第一篇“论人”,他将人的生命看作一种机械的运动,认为趋利避害、自我保存是人生命运动即人性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任何政治权威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为了私利而争斗,呈现

7、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第二篇“论国家”,主要论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在理性指引下,相互间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交付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主权 是国家的本质,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臣民对主权者必须绝对服从,但又强调国家的作用在于保护个人的安全。第三篇“论基督教国家”和第四篇“论黑暗王国”,主要揭露罗马教会的腐败堕落,抨击教皇侵犯世俗权力的行径,提出了政教合一、教权服从王权的主张。9、 犬儒学派犬儒学派(来自希腊文的,“狗”)是古希腊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该学说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要求人

8、克己无求,独善其身。 “犬儒学派”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或说该学派创始人安提西尼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场演讲,或说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称为“犬”。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犬儒学派对之后的斯多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 英国大宪章自诺曼王朝以来,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王权日益巩固,但同时也加深了国王同封建贵族的矛盾。13世纪初,英约

9、翰国王肆意践踏封建法则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一场反抗他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贵族集团是这场斗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在武力的胁迫下,走投无路的约翰最后于1215年6月15日签署了贵族们早已拟好的大宪章。 大宪章由一个序言和63个条款构成。主要内容是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如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伦敦及其他各城市享有自治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非经同级贵族依法审判,任何自由民不受拘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公权、放逐、伤害搜查和逮捕等;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由25名贵族组成一个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

10、裁,甚至还有一条申明,如果国王违反规定,封建主有以武力进行反抗的权利。后来虽经多次修改,但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却被保留下来。 大宪章是一个英国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斗的产物,是一个封建性的政治文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王的让步也是暂时的,因此它当时发挥的实际效力也可想而知。但是,它的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它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则精神,那就是“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和保护公民权利。这是在黑暗的中世纪人们试图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的第一次尝试;它对英国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成为后来英国资产阶级对抗王权,反对专制的一个重要法律依据,为日后英国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被掌权的资产阶

11、级确认为英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被视为英国宪法起源的标志。11、 宗教改革从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当时的德国被称作是“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的巨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罗马。于是,德国人开始认识到建立强有力的王权保护统一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从1440年到1519年,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和

12、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都赞成与地方诸侯合作以通过改良方案。但是皇帝和地方诸侯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希望借助改革巩固皇权;而后者倾向于获得更大的独立,以确保对邦内日常事务的绝对统治。1489年帝国议会召开,德意志帝国内各邦国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改革事宜。改革之一是允许各个城市今后可派代表参加议会。1495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宣布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过一项协议,意在减少各诸侯之间经常出现的违法和暴力行为。 这些避重就轻的改革措施不但不能医治德意志帝国的沉疴顽症,反而造成皇帝与各地诸侯和教会的关系日趋紧张。尽管当时强大的外部势力,特别是法国经常介入德国复杂的政治格局。但是查理五世仍然通过大量贿赂

13、七位选帝侯,并同意限制自己的皇权,终于在1519年被推举为帝国的皇帝。脆弱的皇权使查理五世根本无暇整顿国内的政治事务。 这个时期,德国的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一些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其中尤以奥格斯堡的富格尔家族(Fuggers)最为著名。其家族成员开办银行商号,已取代北方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金融巨头。富格尔家族还为哈布斯堡王族管理财政,整合南、北方之间日益增长的贸易,使奥格斯堡成为德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达几十年之久。与此同时,德国的其他阶层尤其是农民正处于贫困的生活当中。农村中日益增多的人口终日食不裹腹,不得不背井离乡跑到城市去谋生。外来人口的涌入又使城市中各阶层的关系日趋紧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

14、题。 1517年,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之际,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又借修缮圣彼得堡大教堂之名,决定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变相掠夺财富,从而激发了德意志人民的极大愤慨。同年10月31日,萨克森维藤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写下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即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贴在维藤堡教堂的门上。该论纲公开抨击罗马教皇出卖赎罪券严重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基督教福音会由此成立,后称为新教。12、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斯宾塞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

15、,他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与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其天演论中,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其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否定。这里所要批判的,主要集中于一点:就是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公开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13、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

16、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14、 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先于国家的状态。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国家的那种概念。自然状态是一种社会形态,自然法确定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生产关系,人们依据自然法,获得了自由意志。就个人而言是如此;洛克还认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